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苏定方演义 > 第291章 驻跸山鏖战破十五万 辽东地尽归大唐天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1章 驻跸山鏖战破十五万 辽东地尽归大唐天威

驻跸山的秋风吹得营旗猎猎作响,太宗李世民立于中军帐前的高台上,手中紧握着辽东舆图,目光越过帐外连绵的营帐,望向东南方向——那里,安市城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而更远处的地平线下,正有一支十五万之众的高句丽大军,朝着驻跸山与安市城之间的开阔地疾驰而来。

“陛下,哨探回报,高句丽援军已过辽水,距此不足五十里!”亲卫疾驰至台下,单膝跪地禀报,“领兵者正是盖苏文麾下最得力的高家兄弟——大哥高慧真为帅,二弟高慧彻为先锋,三弟高慧隆为后军督粮,三人皆惯于山地作战,麾下十五万大军中,有三万骑兵、五万弓弩手,余下皆是重甲步兵,来势汹汹啊!”

太宗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身后的李绩、苏定方、刘仁轨、薛仁贵等人,沉声道:“盖苏文这是孤注一掷了,想以十五万大军截断我军与安市城的联系,再内外夹击夺回辽东咽喉。诸将可有破敌之策?”

李绩上前一步,指着舆图上驻跸山与安市城之间的“落马川”说道:“落马川两侧皆是丘陵,中间是十里长的平坦谷地,正是高句丽大军必经之路。臣以为,可在此处设伏:苏将军率三万骑兵,埋伏在西侧丘陵的密林中,待敌军骑兵进入谷地,便从侧翼冲杀,搅乱其阵型;刘将军率两万弓弩手,在东侧丘陵构筑箭阵,以密集箭雨压制敌军步兵;薛将军领一万精锐步兵,扼守谷地北口,堵住敌军退路;臣则亲率四万大军,在谷地南口列阵,正面迎击敌军,将其逼入谷地之中。”

苏定方闻言,拱手补充道:“总管此计甚妙,只是高句丽有三万骑兵,冲击力极强,需用‘拒马阵’削弱其势。末将请求带五千工匠,连夜在谷地中挖掘壕沟,设置拒马,再撒上铁蒺藜,让其骑兵寸步难行。另外,可让安市城内的守军佯攻,吸引高慧真的注意力,使其误以为我军主力在安市城下,放松对落马川的警惕。”

太宗点头称善:“就依二位将军之计!苏将军,连夜备战之事便交给你;李总管,明日一早,你便率大军前往谷地南口列阵;薛将军、刘将军,各自领兵就位,务必将这十五万大军困死在落马川!”

众将领命而去,整个驻跸山大营瞬间忙碌起来。苏定方带着五千工匠,趁着夜色潜入落马川,油灯的光芒在谷地中连成一片,工匠们挥舞着锄头、铁锹,飞快地挖掘壕沟——壕沟深丈余、宽八尺,里面埋上削尖的木桩,上面覆盖着茅草与浮土,远远望去与平地无异。与此同时,安市城内的守军也按照约定,点燃火把,朝着城外的高句丽先锋营佯攻,喊杀声彻夜不息。

高慧真在中军帐内,听着远处的喊杀声,眉头紧锁。二弟高慧彻大步流星走进帐内,粗声说道:“大哥,唐军果然在安市城下用兵,咱们不如趁机全速前进,从背后偷袭唐军大营,定能一举破敌!”

高慧真却有些犹豫:“唐军狡诈,驻跸山与安市城之间的落马川地势险要,恐有埋伏。不如先派一支探马,探明谷地情况再进军?”

三弟高慧隆在一旁笑道:“大哥太过谨慎了!唐军主力都在安市城下,落马川不过是些残兵把守,咱们十五万大军压过去,就算有埋伏,也能踏平了!再说,盖苏文大人催得紧,若再拖延,安市城破了,咱们都没法交代!”

高慧真被二人说动,又想起盖苏文的残暴,终究是咬了咬牙:“好!传令下去,全军全速前进,穿过落马川,直取驻跸山唐军大营!”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高句丽大军便涌入了落马川。高慧彻率领的三万骑兵冲在最前,马蹄踏过谷地,扬起漫天尘土。眼看就要冲出谷地,突然,最前面的几匹战马“噗通”一声掉进了壕沟,尖锐的木桩瞬间刺穿了马腹,骑兵惨叫着被甩飞出去。

“不好!有埋伏!”高慧彻惊声大喊,可此时后面的骑兵已经冲了上来,根本停不住脚,纷纷撞在一起,人马践踏,乱作一团。就在这时,东侧丘陵上突然响起一阵梆子声,两万弓弩手同时放箭,箭雨如乌云般笼罩下来,高句丽骑兵纷纷中箭落马,谷地中瞬间堆满了尸体。

“杀!”西侧丘陵的密林中,苏定方率领三万骑兵疾驰而出,马刀寒光闪烁,朝着混乱的高句丽骑兵砍去。苏定方一马当先,手中佩刀劈出,将一名高句丽百夫长的头颅斩下,鲜血喷溅在他的甲胄上。唐军骑兵如猛虎下山,分成数队,在高句丽骑兵中穿梭冲杀,将其分割成小块,逐个歼灭。

高慧真在中军看到前锋遇伏,顿时慌了手脚,急忙下令:“步兵冲锋,掩护骑兵撤退!”五万重甲步兵手持长矛,排成密集阵型,朝着东侧丘陵的箭阵冲去。可还没走多远,谷地北口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薛仁贵率领一万精锐步兵冲杀出来,手中方天画戟横扫,将高句丽步兵的长矛打断,士兵们紧随其后,与高句丽步兵展开激战。

刘仁轨站在东侧丘陵上,见高句丽步兵冲锋,高声下令:“换火箭!射向敌军后军粮草!”弓弩手们即刻换上火箭,点火后朝着谷地南口的粮草营射去。火借风势,瞬间蔓延开来,粮草营的帐篷、粮草被烧得噼啪作响,浓烟滚滚,直冲云霄。

高慧隆负责督粮,见粮草被烧,顿时急红了眼,率领后军朝着东侧丘陵冲去,想要夺回粮草营。可唐军箭阵密集,高句丽后军刚冲出去没几步,便被箭雨射倒一片,高慧隆也被一支流箭射中左臂,惨叫着退了回来。

“大哥,粮草被烧,骑兵被围,步兵也冲不出去,咱们怎么办啊?”高慧彻浑身是血,从乱军中冲了出来,对着高慧真大喊。

高慧真看着谷地中混乱的局势,心中一片冰凉——他这才明白,自己早已陷入了唐军的包围圈。就在这时,谷地南口传来一阵震天的喊杀声,李绩率领四万大军冲杀进来,正面迎击高句丽中军。唐军士兵个个奋勇,与高句丽大军展开殊死搏杀,谷地中刀光剑影,惨叫声、兵器碰撞声不绝于耳。

这场大战,从清晨一直打到黄昏。高句丽大军被围困在落马川中,粮草被烧,退路被堵,士气越来越低。唐军则越战越勇,苏定方率领骑兵杀透了高句丽骑兵的阵型,与薛仁贵的步兵汇合;刘仁轨的弓弩手箭尽之后,也提着短刀冲下丘陵,加入战斗;李绩则亲自擂鼓助威,唐军士兵在鼓声中冲锋陷阵,如潮水般涌向敌军。

高慧彻见大势已去,提着长枪朝着苏定方冲来,想要拼死一战,却被苏定方侧身避开,手中佩刀顺势一砍,将其战马的后腿斩断。高慧彻从马背上摔下来,不等他爬起,唐军士兵便一拥而上,将其绑了起来。

高慧隆见二弟被俘,想要率军突围,却被刘仁轨拦住。两人交手不过十回合,高慧隆便被刘仁轨用长枪挑飞兵器,生擒活捉。

高慧真看着两个弟弟都被俘虏,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知道再也无力回天。他翻身下马,扔掉手中的兵器,对着驻跸山的方向跪下,眼中满是绝望——他率领的十五万大军,如今只剩下不到两万残兵,还被唐军层层围困,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

“高将军,降了吧!”苏定方勒马停在高慧真面前,语气平静地说道,“我家天子仁厚,若你归降,不仅能保你性命,还能保全你麾下残兵的性命。”

高慧真沉默片刻,终究是叹了口气,缓缓站起身:“我输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只是希望唐王能善待我麾下的士兵。”

苏定方点了点头:“放心,我大唐军人,从不滥杀降兵。”

随着高慧真归降,落马川中的高句丽残兵纷纷放下兵器,举手投降。这场持续了一整天的激战,终于以唐军大胜告终。当哨探将“十五万高句丽援军被歼灭,高氏兄弟被俘”的消息传到安市城下时,城内的高句丽守军瞬间士气崩溃——他们苦苦等待的援兵没了,再也没有守住城池的希望。

杨万春站在城墙上,看着远处唐军大营中飘扬的旗帜,又看了看身边疲惫不堪的士兵,心中一片悲凉。他知道,安市城再也守不住了。当晚,杨万春打开城门,率领城内守军出城投降。

太宗李世民得知安市城破、高氏兄弟被俘的消息后,亲自前往驻跸山的高台上,望着辽东大地,感慨道:“朕自领兵征辽以来,历时数月,今日终得辽东之地!苏将军、李总管、薛将军、刘将军,你们皆是大唐的功臣啊!”

众将齐齐跪下,高声道:“臣等不敢居功,此乃陛下天威所至,大唐国运昌隆之功!”

太宗扶起众将,下令道:“传令下去,安抚安市城百姓,救治伤兵,清点战果。另外,将高氏兄弟押至平壤城下,劝降盖苏文。若盖苏文不降,朕便亲率大军,直捣平壤,彻底平定高句丽!”

随着安市城破,唐军乘胜追击,先后收复了辽东的玄菟、辽东、新城等十余座城池。原本占据辽东的高句丽势力,被彻底赶出了这片土地,只能龟缩在朝鲜半岛的南部地区,再也无力与大唐抗衡。

苏定方站在辽东的土地上,望着远处的辽水,心中百感交集——从跨海征东到收复辽东,唐军将士浴血奋战,终于换来了今日的胜利。只是他知道,这场征辽之战还没有结束,盖苏文还在平壤负隅顽抗,接下来的战斗,或许会更加艰难。

当晚,唐军大营中摆起了庆功宴,太宗与众将饮酒庆贺,帐内欢声笑语不断。而在千里之外的平壤,盖苏文得知十五万援军被歼灭、高氏兄弟被俘、辽东尽失的消息后,气得当场摔碎了酒杯,眼中满是仇恨与疯狂——他知道,大唐的军队很快就会打到平壤,他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下一章可围绕“唐军兵临平壤城下”展开,既可以描写太宗劝降盖苏文的过程,也能展现盖苏文困兽犹斗的部署(如加固城防、强征百姓入伍),还可加入苏定方提出的“围而不攻、断其粮道”的破城之策,需要我继续创作这部分内容,或是调整本章的战役细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