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 > 第745章 空间折叠器的重复使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45章 空间折叠器的重复使用

随着他将注意力放在属性面板的机械工程学上,轻轻触动。

下一刻,属性面板上的机械工程学随即开始1点点的上升,而自由分数则开始飞速下降。

等到机械工程学涨到1000分的时候,自由分数已经消耗掉点。

不过随着机械工程学上涨到1000分,赵小侯的脑海里也随即浮现出海量的知识。

这些浮现出来的知识并不是赵小侯之前所掌握的,赵小侯也不知道这些知识来自于什么地方,但这些知识却完美填补了赵小侯之前在机械工程学方面的一些瑕疵缺陷。

等到知识浮现完毕之后,赵小侯除了脑子有些胀痛之外,其余的感觉还好。

之前在研制空间折叠器时的一些难题,这个时候,赵小侯回想起来,却不算什么了。

和以前的数学,物理一样,在提升到1000分之后,但凡机械工程方面的问题,基本上都难不住他了。

更何况,有数学,物理两门满分学科的支撑,就算是一些很困难的机械工程问题,赵小侯最多花费一些时间也是能够解决掉的,不至于卡在那里,只能选择妥协其它问题来解决。

至于剩下的点自由分数,赵小侯也没打算留着。

不过现在最需要提升的学科有两门。

材料学以及计算机学。

材料学能够最直接解决空间折叠器的重复性问题。

而计算机学,赵小侯有预感,如果提升上去,则能够将智能AI提升一波。

而智能AI提升一波之后,就能够进行更完美的模拟实验。

这不但对材料的模拟实验有用,还对其它很多方面的模拟实验有用。

说白了,材料学就是解决材料的问题,而计算机学虽然在解决材料问题的上限没那么高,但却能够解决所有学科的模拟实验问题。

因而在寻思了一会之后,他决定先将计算机学提升起来。

由于他一直都对智能AI的问题很重视,因而到现在为止,他的计算机学已经上涨到了907分。

等到他一番操作之后,计算机学就提升到了945分。

虽说只提升了38分,但945分的计算机学还是让他受益匪浅。

至少这个时候,他脑海里就浮现出了好几种针对现在中智能AI进行改进的方案。

这些改进方案能够大幅提升智能AI的智慧,但又能够杜绝中智能AI可能晋升为强智能的问题。

当然,此时他的自由分数已经只剩下可怜巴巴的56点。

什么学科都升不动了。

当然,即便他现在脑子不怎么痛了,还是好好的睡了一觉。

毕竟提升学科,其本质还是对大脑的改造。

他的脑子现在也是疲惫不堪,需要休息。

次日,等赵小侯再度出现在空间折叠技术项目组之后,那些科研人员感觉今天的赵首席似乎变得更强大了。

“让我们动起来,今天的实验安排是.............”

赵小侯拍了拍手,吸引了众多科研人员的注意,然后就将今天的实验方案安排了下去。

那些科研人员将实验方案拿到手之后,看了看,随即就感觉今天的实验方案与以前不说截然不同,但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有了一些变化。

而接下来随着实验的进行,一些问题出现被归总到赵小侯那里之后,赵小侯那里的反馈回复也较之以前快了很多。

在搞研究的时候,大家是没有多少时间概念的。

再加上大家注射了第二代增寿基因药剂之后,不但寿命延长到4000年以上,就连身体和以前也是完全不一样了。

不说浑身是肌肉,但至少连续熬夜三天三夜都不会感觉太累。

因而等到这一波实验忙完,时间也就到了一周之后。

大家都是一脸疲惫,但精神却是振奋的。

因为这一波实验的进度要远超过大家的预料。

以前限制空间折叠器重复使用的一百多个难点,就这么一周时间,就解决了18个。

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再努力个两个月,怎么说也能够将空间折叠器的重复使用问题彻底解决掉。

而这个进度是大家之前完全不敢想象的。

这一切都是赵首席的功劳!

因而在赵小侯宣布大家休息一天,缓缓神的时候,科研人员们都用敬仰的眼神看着他。

赵首席,我们敬爱您口牙!

实际上,接下来的研究进程和大家预计也没有相差多少。

在保持每一周休息一天的情况之下,他们也只用了2个月时间就解决了空间折叠器重复使用的所有难点。

而现在的空间折叠器在1号智能AI的模拟测试模型里运行了数百万次,没有出现一次错误。

当然,模拟测试总归是模拟测试,和现实还是有区别的。

因而赵小侯又花费一周时间,将最终定型的空间折叠器制造出了实体。

这一代的空间折叠器,除了尚未实体实验的重复使用性之外,其体型也缩小到了13公分,差不多也就只是一支钢笔的大小。

除此之外,其实验室制造成本也压缩到了1.5艘主力舰的程度,如果以后进入万能工厂批量生产的话,能够将成本压缩到1艘主力舰的程度。

而如果建造专门的空间折叠器工厂的话,成本还能够进一步压缩到0.4艘主力舰的程度。

虽说这样的成本依然还是很高昂,但至少比以前的三艘主力舰成本要低上很多了。

就在2号星际太空站的一处实验室内,赵小侯在好似一支钢笔的空间折叠器上点了几下,设定了好了空间折叠压缩范围,然后将其贴在一辆反重力飞车上。

之前的护卫舰等等空间折叠压缩测试已经顺利过了。

现在所做的实验就是空间折叠器的空间折叠压缩范围设定功能。

毕竟以后这玩意进入到实际应用的时候,总不可能每次要空间折叠压缩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尺寸体积大小。

因而这个范围设定功能就很重要了。

数秒之后,反重力飞车瞬间消失,空间折叠器轻轻落在了地上。

简单来说,那辆体长4米的反重力飞车就这样轻轻松松被收纳到了钢笔大小的空间折叠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