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回到大方村的莱芜河码头,时间已经是十月头上。

国庆节,公司和工厂里都放假了。

当然,还有值班没有回去的,以及像直播部门一样,没有休息的。

老樊头作为骆羽放在潞城的定海神针,让他们就算出门,也变得很放心。

骆羽和卢萌见过老樊头,三人畅谈了一个晚上,随后第二天又召集所有骨干,开了一个会。

会上讨论了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以及各人岗位的调整。

当前阶段,骆羽他们公司的发展,除了今年刚新增了四百亩蟹塘,达到一千亩之后,其他的增长点就是加工厂的业绩正在逐渐缓步增长。

订单的增多,让加工厂的任务安排得满满的。

与此同时,第二期的新工厂,也在码头边上空地,加工厂的隔壁开始施工建造。

虽然看起来速度有点操之过急了,但骆羽倒是颇有信心。

骨干会议开了一整天,到晚间休会的时候,决定了再新注册一个公司,由渔路通达渔业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注册资金八百万,进军有机蔬菜种植业。

刚好潞城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有相关蔬菜种植的专业,骆羽干脆聘请学校相关老师和区里农技站的技术员为顾问,给他们培训工作人员。

另外再注册一个公司,也是由渔路通达渔业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注册资金一千万,投入到禽类养殖业中。

有了产业,销路也要打开。

一来是依托公司的网络直播销售平台,二是加快商标的注册,形成品牌产品。

三是依托政府的优惠和宣传,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提高知名度。

四是深耕种植养殖技术,让产出来的农产品力争做到,无污染,无超标,无添加,无公害的“四无”绿色农产品。

现在社会,食品安全已经亮起了红灯,是人类不容忽视的问题。

骆羽就从绿色食品入手,打算打造一个让人吃得放心的食品帝国。

两个新公司,原本的骨干们也各有任职,并且他们依托学校,招了一批学生,充实到公司里面。

这样的做法算是双赢。

学校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企业招到了人,解决了用工问题。

再一个,随着企业的扩大,员工数量的增加,整个大方村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多了,衣食住行用这些方面都要增加,村里的一些人看准机会,开小卖部的开小卖部,开餐馆的开餐馆,倒是把原来村委闲置的不少房子全部盘活了,成了人人争相求租的香饽饽。

不仅如此,这里不少人家,空着的房子也租了出去,每一个月也能给他们带来一笔固定的收入。

总体来说,整个大方村,都在因为落雨他们公司的发展而享受着红利。

不仅仅是大方村,就连小方村和上社村,也因为争取到了两个新公司的落户,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只有下社村,因为运气不好,没有争取到,把村支书陈玉文气得,天天骂罗强和王江涛。

那两个家伙,但凡来骆羽他们这,就得躲着陈玉文,要不然被他逮到,就是一顿好骂。

不过,那今年新增的四百亩蟹塘在下社村,他也不好骂得太过,到后来,就是三个人之间相互调侃,以及商量着怎么从骆羽这边弄点项目出来。

骆羽和卢萌休息了半个月左右,本来要继续出发,正巧那天张英来了,就又留了一天。

等第二天想要出发的时候,天气忽然就变得阴晴不定,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行程拖了下来,也正好最近事情有点多,就待在大方村处理一些事情。

这天赵伟来找骆羽。

“骆驼……”

现在整个公司,也就赵伟会这么叫他,其他人都自然而然地跟他拉开了距离。

哪怕是郑倩倩,也难免的改口成了骆总。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随着公司的发展,他名下的产业越来越多,地位自然而然地就水涨船高。

哪怕他还是和以往一样平易近人,对待同事们跟以前没有任何区别,但别人不会这么想,他们只会看到骆羽的资产越来越多,双方之间的身份差距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骆羽并没有强求其他人改口,这是件很费劲的事情,还是顺其自然吧。

“什么事,阿伟?”骆羽笑着对赵伟说,“看你脸上喜气洋洋,难道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确实能算得上是好事。”

赵伟坐到骆羽身旁,“还记不记得潞城海虹水产有限公司?”

“记得,怎么可能忘了呢。”

骆羽瞬间就想起来,当初发生的事情。

“怎么,有什么和那家公司有关的事情吗?”

“上次见我们的一个客户,聊天的时候聊起来那家公司的事情,说是最近资金链紧张,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好好地一家水产公司,怎么会资金链紧张呢?”骆羽道,“我还准备等我们再壮大一点,把海产品做起来,把他们的客户挖过来,搞他们呢。没想到自己就这么出事情了?”

“谁知道呢,这对咱们来说是好事啊。”赵伟道,“省得我们收拾他们。”

“那倒是便宜他们了。”骆羽说道,“咱们的生产线马上要上线了,你找人去摸一下底,看看他们的客户是哪些,咱们正好想办法撬过来,让他们没客户,卖不出去东西,然后想办法把他们干倒。”

“等他们倒了,破产的时候,咱们就可以以低价进行收购,吃进这个厂子。”

赵伟对此不置可否,着手去安排这件事情。

骆羽还没准备出发,摩肩继踵的事情又来了。

区里给他弄了个青年企业家的名头,上报到了潞城市里。

原本想着这可能是陪跑。

虽然成绩还算瞩目,对本地的贡献也不算小,但骆羽毕竟是外地人,陪跑的可能性很大。

谁知道他却被评选上了,这却是个意外之喜。

颁奖典礼就在最近一周,他也不好托大缺席,只能把钓鱼的事情先按下。

一周过后,参加完晚会的骆羽,正式成为潞城新晋的青年企业家。

以他的年龄,产业,以及对当地的经济带动来说,这是货真价实的荣誉。

有了这个荣誉,骆羽的名气很快就打了出去,相应的,政策上也更加有扶持,整个公司运营更加健康,发展势头更加凶猛。

等到第二年三四月份,蔬菜种植基地和禽类养殖场正式有了产出。

为此,潞城广播电视台还专门派记者给骆羽做了专访,大肆介绍宣传了这两个项目。

五月头上,骆羽和卢萌忙完手头上的事情,再次启程去大江水产研究所,继续去年未完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