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17分,国家高能物理研究所地下三层。
“嘀——身份验证通过。”
随着机械女声的提示,厚重的铅门缓缓滑开。
徐华咯吱窝下夹着一台笔记本电脑走进实验室,白大褂下摆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摆动。
“早上好,徐同学。”值夜班的保安老张打了个哈欠,“又这么早?”
徐华看了眼手表:“准确来说,现在是凌晨。咱们应该互道‘凌晨好’。另外,老爷子最好还是不要值夜班,对身体不好。”
老张挠挠头:“凌晨好?太绕口了,还是‘早上好’顺口!反正我们这些老家伙觉少……”
“……您乐意就好。”徐华已经走到电梯前,“您现在不是打哈欠了?老年人熬夜比年轻人透支精力更严重……”
“是是是,同学说得对。”老张赶紧按下电梯按钮,生怕这位祖宗又开始科普,虽嘴上如此说,他头顶上明晃晃的“80”好感却做不得假。。
统哥适时插嘴:“仔仔,很厉害,不过你为什么上了学后越来越沉默了?”
徐华回怼道:“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试试走路上被一堆同学喊‘华神’,社不社死?社恐不社恐?冷冰冰的都如此,热情点就成邪教了!”
电梯下行时,徐华的手机震动结束。
屏幕上显示“王明-第17次未接来电”。
“系统,屏蔽这个号码。”徐华对这个二货彻底无语。
【已屏蔽。温馨提示:这是您本周屏蔽的第3个联系人】
黄毛、赵强、王明。
都是些难缠的家伙……
电梯门在地下三层打开,徐华径直走向最深处的实验室。
门禁系统扫描她的虹膜时,里面传来“砰”的一声闷响,徐华叹了口气,输入紧急解锁密码。
实验室里,王明正手忙脚乱地用灭火器喷着一台冒烟的设备。
见徐华进来,他顶着满脸白沫,一副干坏事被人抓包的模样:“早啊华神!我在尝试你昨天说的那个新参数……”
“那是价值80万的分析仪。”徐华冷静地看着还在冒烟的设备,“现在它值8万了——那个按钮不是明显写着‘勿触’么?”
王明擦了擦脸:“但你说要突破常规思维……”
“我没说突破安全规范。”徐华放下电脑,从包里掏出一张支票,“拿着,去财务部再订一台。”
王明接过支票,数了数上面的零,眼睛瞪得溜圆:“等等,这是你的私人账户?”
“不然呢?”徐华已经开始调试其他设备,“你以为青大实验室是做慈善的?”
“可这太……”
“闭嘴,干活。”徐华扔给他一个U盘,“里面有新算法,在你再次毁掉贵重设备前,先把它学会。”
一个月后
上午9:23分,视频会议系统自动启动。
“孩子们!想我了吗?”张教授的大脸挤满整个屏幕,他今天穿了件花里胡哨的夏威夷衬衫。
听到这个最近频繁在耳边响起的不着调声音,徐华头也不抬:“不想。”
家人们,谁懂啊!随手在菜市场认的老师居然是这么个人,完全没有点老师的自觉,天天以忽悠自家学生为乐,恶趣味足足的。
王明尴尬地挥手:“张教授好……”
“告诉你们个好消息!”张教授完全无视了徐华的冷淡反应,“我帮你们争取到了瑞士那台新型反质子源的试用机会!”
徐华终于抬起头:“条件?”
“呃……他们想要你那个动态补偿算法的预印本……”
“不可能。”徐华干脆利落地拒绝,“那个算法值20个瑞士实验室。”
张教授搓着手:“别这么绝对嘛……他们答应给30%的折扣……”
“Siri。”徐华突然说,“查一下张教授上个月的信用卡账单。”
【查询中……张建国教授上月消费记录:】
【-量子物理学会会费:5000元】
【-某直播平台充值:元】
【-红酒收藏俱乐部:元】
实验室里突然安静得可怕。
张教授额头冒出细汗:“这个……那个直播平台是为了学习新型粒子对撞机的……”
“学跳舞机还差不多。”徐华冷笑,“王明,把教授从赞助人名单里移除。”
“等等!”张教授急得从椅子上蹦起来,“我认识劳伦斯实验室的主任!他们刚更新了……”
“他们更新了低温恒温器,我知道。”徐华调出一组数据,“上周我就拿到了技术参数。”
王明小声嘀咕:“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因为我会用Google Scholar。”徐华瞥了他一眼,“而你用它搜‘如何讨好软妹子’。”
王明瞬间涨红了脸:“那、那是为了研究人类行为学!”
【王明搜索结果第一条:《追女生的100个错误示范》】
徐华:统哥,装Siri都不会装,我都没让你搜。
张教授在屏幕那头憋笑憋得脸都紫了,果然笑容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下午2:15分,第74次实验准备就绪。
“磁场校准完成。”徐华盯着屏幕,“反质子源准备就绪。”
王明检查着安全系统:“辐射屏蔽100%,应急电源在线。”
【警告:检测到电力波动】系统突然弹出提示,【建议推迟实验】
徐华皱眉:“怎么回事?”
王明查了下手机:“呃……校务处邮件说今天下午全校电路检修……”
“在反物质实验日?”徐华的声音危险地低沉,“谁批准的?”
“签字的是……王建国主任?”
徐华和王明对视一眼。
“我爸\/你爸?”两人异口同声。
徐华迅速拿起电话:“后勤部吗?我是徐华。立刻停止电路检修……什么?已经开始了?”闻言徐华扭头疑惑地说:“你爸在青大居然也有人脉?”
王明还能怎么说,难道说他也不知道?!
实验室的灯光突然闪烁起来。
“启动应急方案!”徐华飞快地敲击键盘,“王明,去手动控制超导磁体!”
“可是安全规程说……”
“现在我是安全规程!”徐华一把将他推向设备间。
电力像垂死病人一样又坚持了三分十二秒,然后彻底熄灭。
黑暗中,只有应急灯发出诡异的红光。
“华神!”王明的声音从设备间传来,“磁体开始失效了!”
徐华摸黑跑到主控台前,掀开一个隐藏面板,露出里面的机械开关:“系统,切换至备用电源。”
【备用电源启动失败:被未知程序锁定】
“该死!”徐华一拳砸在控制台上,“王明,准备紧急泄能!”
“但是那些反质子……”
“要么损失价值500万的设备,要么损失整个实验室。”徐华已经跑到他身边,“选一个。”
王明咬了咬牙,伸手按下鲜红色的紧急按钮。
随着一阵刺耳的排气声,约束装置内的超低温液氦被迅速排出。
电力在三分钟后恢复。
实验室里一片狼藉,价值连城的设备冒着白烟。
王明瘫坐在地上:“完了……全完了……”
徐华却异常冷静:“统哥,调出最后30秒的实验数据。”
【数据恢复中……】
【意外发现:电力波动期间出现反常量子相干现象】
徐华的眼睛亮了起来:“王明,你妈妈是对的。”
“啊?”
“看这个!”徐华指向屏幕上的波形图,“在电力波动的瞬间,反质子约束效率反而提高了!”
王明凑过来:“这……这不符合现有理论……”
“因为现有理论错了。”徐华已经开始疯狂地写公式,“我们一直追求绝对稳定的环境,但真正的突破点……”
“在于动态不稳定性?”王明突然开窍。
徐华难得地给了他一个赞许的眼神:“去把电力检修的详细记录调出来。特别是波动频率。”
晚上8:47分,两人已经连续研究了14小时。
王明端着第7杯咖啡摇摇晃晃地走过来:“华神……我觉得我出现幻觉了……刚才看到公式在跳舞……”
“那是你的脑细胞在集体自杀。”徐华接过咖啡闻了闻,“而且这不是咖啡,是你上周买的鞋油。”
王明看了看杯子:“我说怎么味道这么……”
“别管鞋油了。”徐华调出一个全新模型,“看这个——我模拟了不同波动频率下的约束效率。”
屏幕上,一条优美的曲线呈现出规律峰值。
“当电力波动在142.7mhz附近时……”王明瞪大眼睛,“约束效率提升了300%?!”
“准确说是317.42%。”徐华嘴角微微上扬,“我们一直在和量子涨落对抗,但正确的做法……”
“是利用它!”王明激动地跳起来,然后因为智商占领高地差点栽倒。
徐华一把拽住他的衣领:“别急着昏倒,实验还没完。”她塞给他一块巧克力,“吃了,然后去调整射频发生器。”
“现在?”王明看了看表,“已经快九点了……”
“反质子的衰变可不管几点。”徐华已经走向设备,“要么现在做,要么等你的儿子来做。”
王明缩了缩脖子,三口吞下巧克力:“遵命,长官!”
凌晨4:22分,第75次实验。
“动态波动模式已加载。”徐华的声音因疲惫而略显沙哑,“开始注入反质子。”
王明盯着监控屏幕:“真空度完美,温度稳定……老天,看那个读数!”
主屏幕上,代表约束效率的曲线像坐了火箭一样直线上升。
【约束稳定性:99.999%】
【持续时间突破1小时...2小时...】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铅玻璃照进实验室时,系统终于发出提示音:
【新纪录诞生:连续约束5小时47分】
【能量转换效率:92.3%】
【建议命名:xu-wang动态稳定模型】
王明呆呆地看着屏幕:“我们……真的成功了?”
“显而易见。”徐华保存着数据,“不过名字改成mA。”
王明突然转身就要抱住徐华:“谢谢你!没有你我永远……”
“你知道就好!”见他张开双臂,徐华像躲瘟疫般迅速逃脱:“再碰我就把你塞进粒子加速器。”
“抱歉抱歉!”王明赶紧后退,“就是太激动了……”
“留着你的激动去领大奖。”徐华整理着白大褂,“现在,我要去睡觉了。”
她走向门口,又停下脚步:“对了,记得写报告。明天……不,估计今天下午科技部的人就会来。”
“我写?”王明指着自己,“但这些都是你的……”
“90%是我的。”徐华纠正道,“5%归你——主要是在我工作时保持安静的那部分,剩下5%归老王同志。况且,你可以稍微靠一下老王同志……”
听懂了徐华的潜台词,王明无语极了:“遵命,华神。”
徐华离开后,王明发现她落下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一行小字:
“你离天才只差我的指导。——徐华”
王明笑着摇摇头,继续翻页,却发现后面全是详细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思路——全都是针对他之前犯过的错误。
三天后,科技部新闻发布会现场。
当王明把话筒拿到嘴边时,下面的记者们都窃窃私语:
“这个项目里居然有这么小的研究员。”
“不会是来镀金的科二代吧?”
台下的徐华听到后唇角不由得抽了抽,不得不说,这些记者们真相了,如果没有王明他妈,给他十年也弄不出来这样的成就。
“……这项突破将改变能源产业的未来。”王明在台上由开始的磕磕绊绊到后来的侃侃而谈,“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张教授,以及……呃……”
他看向台下第一排。徐华正用口型对他说:“敢提我的名字就杀了你。”
王明清清嗓子:“以及所有支持这项研究的人们。谢谢!”
镜头拉回论文首页,第一作者赫然是李翠芬,徐华;第二作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