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还提到了能源行业,一家电力公司利用华兴的物联网和AI解决方案,实现了对庞大电网设施的预测性维护,减少了故障停机时间。

每一个案例都包含了具体的数据成果和客户获得的实际价值,栩栩如生,极具说服力。

“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赋能业务,创造价值。”陈默强调。

“华兴的定位,不仅仅是技术的提供者,更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同路人(partner)。

我们致力于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定义产业的未来,共同解决最复杂的问题,共同分享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红利。”

他的演讲逻辑清晰,案例扎实,语言流畅且富有感染力。

既展现了华兴的技术实力,又体现了对传统行业需求的深刻理解。

台下听众,尤其是那些来自传统行业、正饱受数字化转型困扰的企业高管们,听得格外认真,许多人都在低头快速记录着。

演讲最后,陈默展望了未来:

“未来的智能世界,将是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深度融合的世界。

联接、计算、云、AI将像水电一样,成为无处不在的基础设施,赋能千行百业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潜能。

华兴期待与在座的各位,以及全球的合作伙伴一道,携手共建这个全新的智能世界!”

他的话音落下,会场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这掌声不仅是对他个人演讲水平的认可,更是对华兴所提出的企业业务愿景和解决方案价值的肯定。

林雨晴在台下看着,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她看到陈默在台上挥洒自如,将复杂的技术和战略阐述得如此清晰透彻,展现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成熟魅力和战略视野。

这场演讲成功地让华兴在企业级市场的众多潜在客户心中,留下了深刻而积极的印象。

随着mwc日程过半,华兴的各项发布和活动都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效果。

mate x成为现象级产品,刷爆全球媒体;

徐平的演讲为产业定调;

刘越的技术发布深获好评;

陈默的企业级视角也赢得了目标受众的认可。

华兴的展台终日人潮汹涌,成为整个Fira Gran Via最热门的打卡地。

按照原计划,大会期间安排了大量的媒体采访。

华兴的三位核心高管,徐平、姚尘风、陈默分别安排了专访和圆桌会议,以覆盖不同领域的媒体需求。

然而,公关部很快发现,媒体请求的分布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倾斜。

申请专访陈默的媒体数量,远远超过了最初的预期,甚至超过了徐平和姚尘风。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神秘感”与“超高效率”。

陈默在此之前极其低调,几乎从未接受过任何外部媒体的正式专访。

他就像华兴这艘巨轮内部一位突然崛起的、手握重权的“神秘少帅”。

年仅29岁的常务董事、集团It总裁、cIo、车bG副总裁这个组合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新闻爆点。

媒体对他充满了巨大的好奇心:他是谁?他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迅速晋升?他有什么过人之处?

其次,是他的“跨界点”与“商业嗅觉”。

一些财经和科技交叉领域的媒体,敏锐地挖出了陈默另一个身份:港股上市公司灵境互动的第二大股东。

这家游戏公司自Ipo上市以来,股价表现极其强劲,市值已突破700亿港元,堪称资本市场的宠儿。

“华兴常务董事”与“明星游戏公司大股东”的双重身份叠加,使得陈默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媒体想知道他是如何洞察到游戏行业的投资机会,他的投资逻辑是什么,这是否代表了华兴系高管的某种新动向?

再者,是他演讲所展现的“新视角”。

陈默在“工业4.0”论坛上的演讲,展现出了不同于传统网络设备商或手机厂商的视角,更侧重于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赋能。

这让很多关注产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的媒体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希望与他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于是,公关部收到了雪片般的专访申请,来自《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bloomberg、cNbc、《日经亚洲评论》、新华社、《第一财经》等国内外顶级媒体,都强烈要求安排与陈默的独家对话时间。

原本平衡的媒体安排计划被打乱。

公关总监不得不紧急协调,尽可能在不影响陈默其他重要日程(尤其是客户会谈)的前提下,增加他的媒体采访时段。

同时,他们也需要小心翼翼地应对这种突如其来的“陈默热”。

既要最大化利用这次难得的媒体关注度,提升陈默个人和华兴企业业务的正面曝光。

又要避免过度消费、过度曝光,防止任何可能出现的言论风险,或是给陈默本人带来太大的压力。

公关总监亲自找到陈默,简要汇报了媒体申请的异常情况,并呈上了一份筛选后的优先媒体名单和拟定采访提纲。

“陈总,情况就是这样。

这些媒体的影响力和专业性都是顶级的,他们的采访请求很难拒绝,但也非常考验应对技巧。

我们会为您准备好详细的背景资料和可能尖锐问题的应答参考。

您看这个安排......”

公关总监语气谨慎,带着询问的意味。

陈默快速浏览了一遍名单和提纲,沉思片刻。

他明白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这是一个打破外界对华兴高管刻板印象、亲自对外阐述华兴企业业务战略、甚至塑造个人影响力的宝贵窗口。

“可以接受。”陈默做出了决定,语气平静。

“但每场采访时间需要严格控制。

提纲里关于灵境投资的部分,属于我个人财务行为,与公司业务无关,回答要简洁,重点始终要引回到华兴的主业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议题上。”

“明白!我们会严格把关!”公关总监松了口气,立刻着手去安排。

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天里,陈默原本就已十分密集的日程表上,又嵌入了多场高强度的媒体专访。

采访地点大多安排在展馆二楼的VIp采访室,或者酒店会议室。

每一场采访开始前,林雨晴都会再次确认时间、设备,并将最终版的背景资料和注意事项递给陈默。

公关部的一名同事也会陪同在场,负责记录和必要时补位。

第一场是bloomberg的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