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潮翻涌处。
有人见深渊,有人见黎明。
碌碌众生,皆为棋子;唯执棋者,笑看风云!
……
御书房内,檀香萦绕。
施宗义、霓裳公主与弘治皇帝三人围案而坐、各个皆是神色凝重。
他们时而眉头紧锁,时而侃侃而谈,一起开展了“思维体操”、“头脑风暴”。
从朝堂局势到江湖暗涌,以及军事布防,乃至民生大计……三人各抒己见,思想激烈碰撞。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商谈与反复斟酌的推演之后,一个足以扭转乾坤的计划已然大致成型。
这个计划高瞻远瞩、环环相扣、暗藏玄机:
——计划的第一个环节:整合朝堂力量。
他们预备以刘健、谢迁、李东阳等力主革新的肱骨之臣作为“核心骨干”。
将所有心怀赤诚、投身“改革创新”的朝堂官员们聚合到一起,凝聚成一个坚实的阵营。
而对于潜藏暗处的那些各个敌对势力,施宗义专门为其设置了一个“无间迷局”。
施宗义推出了三枚“关键棋子”:
曾经不可一世的滇宁王、主管吏部事务的李长卿以及掌管户部命脉的张耀祖。
这三个兴风作浪的“超级大反派”都已经被施宗义“洗脑收服”,成为了手中暗藏锋芒的棋子。
施宗义授意“三大反派”伪装成以前的样范,暗中活动、积极联络各方敌对势力!
并且还特意让他们与内宫监掌印太监李广的邪恶宦官集团相互勾结到一起。
表面上,这些暗黑势力自以为找到了新的利益同盟,各个都是暗自欢喜。
实际上呢,他们正一步步踏入施宗义精心编织的罗网之中。
即将迎来成吨成吨的“晴天霹雳”!
——计划的第二个环节:监控军队动态。
施宗义通过暗部的“天罗地网”与锦衣卫构建起严密的监控体系,即时监控军队动向。
而且施宗义早已经掌控了四位手握重兵、根基深厚的大将军:
——“铁面修罗”常廪雄:
坐镇西北边疆战略要冲,于玉门关外黑石堡筑起铜墙铁壁,麾下铁骑可随时横扫大漠,震慑外敌。
——“毒牙军师”萧吉睿:
蛰伏西南蜀地,在成都附近隐秘山谷中运筹帷幄,凭借精妙谋略掌控西南局势,令各方势力不敢小觑。
——“夜影飞将”林夜羽:
以太湖隐秘岛屿为据点,在江南水乡纵横驰骋,其麾下水师神出鬼没,掌控江南水路命脉。
——“金甲虎将”周翼鲍:
驻守中原洛阳城外虎牢关,此地乃兵家必争之地,精锐之师犹如猛虎踞守,扞卫中原安宁。
同时,施宗义和霓裳公主、弘治皇帝一致认为:
兵者,国之大事也。
在权力博弈的生死棋局之中,必须精准聚焦、方能掌控全局。
因此,他们授意“天罗地网”与锦衣卫将监控重心锁定在最具威胁与战略价值的武装力量上面。
京军三大营作为拱卫京畿、象征皇权的精锐,首当其冲成为了重点监控对象。
五军营中来自各行省的精锐士卒、神枢营的铁骑劲旅、神机营的火器精英,一举一动皆需严密监视。
无论是日常训练中的异常调动,还是将领间的私下往来。
都要被细致入微地记录、呈报与分析,以防内部生变、危及中枢。
然后就是北方边镇的宣府、大同、蓟州等等重镇边军。
他们长期直面外敌,战斗力相当强悍且兵力雄厚,同样是监控的重中之重。
因为这些边军一旦被别有用心之人煽动利用,不仅边境防线会岌岌可危,甚至可能成为威胁朝堂的不稳定因素。
所以,从将领的忠诚动向,到部队的粮草补给、兵员增减等等各种情况。
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纳入情报网的视野。
另外,对于其他战斗力稍弱但地理位置比较关键的军队也不可掉以轻心。
比如:
拱卫南京的留都卫所,或是扼守长江天险、运河要道的水师部队,都需保持适度的情报关注。
而那些地处偏远、兵力分散且缺乏实战历练的卫所军队,则可以暂且放宽监控力度。
在当前局势下,应该将有限的情报资源集中投入到真正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精锐部队之中。
如此一来,既能高效掌控局势,又能避免因监控范围过广而分散精力。
确保在即将到来的权力风暴中,始终占据主动。
——计划的第三个环节:钦差巡查四方。
经过施宗义一个多月的严苛特训。
八百七十二名“大内高手·特种部队”的队员们已经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施宗义精心挑选出十六位后天层次的绝顶高手担任领队。
每一位后天高手统领五十人,组建了十六支“大内高手·精锐巡查队”。
——剩下的两个后天绝顶高手负责保护霓裳公主和弘治皇帝。
施宗义让他们两个每人带领二十七人,组成了两个“大内高手·亲卫队”。
每个亲卫队二十八人,啥事儿不用管,只要专心一意地保护霓裳公主和弘治皇帝。
毕竟施宗义接下来会有许多“大动作”,将会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
防人之心不可无,必须得防着点某些人“铤而走险、狗急跳墙”。
……
同时,施宗义又从言官群体之中择取了十六名比较机灵的文官。
由弘治皇帝亲自任命“钦差大臣”、授予“尚方宝剑”。
然后让他们和“大内高手·精英巡查队”强强联合到一起。
组成了十六支“文武合璧、天下无敌”的“钦差巡查组”,奔赴明国各地。
这十六支“钦差巡查组”肩负着重大使命:
一方面,他们要全力确保《大明日报》的稳定发行。
为《大明日报》扫清一切干扰、阻碍,让革新之声传遍明国疆域。
另一方面,他们得高调、强势地弹压各个敌对的豪强、勋贵势力。
可以“尽情地无下限操作”、“各种花样作死”,尽量给那些坏蛋们施加压力。
——迫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向滇宁王、李广等邪恶势力靠拢。
施宗义这个人比较懒,不喜欢太劳累,特别喜欢“毕其功于一役”。
他费心费力地这般布局,出发点便是要将各个分散的敌对势力尽数“挤压”到一处。
待到时机成熟,便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荡平,避免陷入无休止的纠缠、纷争。
最好的设想就是一次性彻底解决问题,免得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地磋磨时间!
毕竟,内忧外患之下,明国经不起反复折腾。
各个老百姓也是讨厌混乱、渴慕安宁。
加之“小冰川时期”日益临近,凛冬将至,施宗义没有那么多米国时间与坏蛋们周旋。
唯有速战速决、秋风扫落叶。
方能为大明开辟一个美丽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