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几个跟班都是有眼色的人,主动帮忙收拾。李峰则开始准备晚饭。

处理野兔是个技术活,李峰手法娴熟,三下五除二就收拾干净了。野鸡也是如此,看得几个城里人目瞪口呆。

“兄弟,你这手艺可以啊,在城里开个野味餐厅肯定火。”张明半开玩笑地说。

“那可不行,现在保护野生动物,不能随便经营。”李峰摇头。

“这倒是,不过偶尔自己吃吃还是可以的。”

李峰的厨艺确实不错,红烧野兔、清炖野鸡、凉拌野菜,再加上几个简单的家常菜,一桌丰盛的晚餐就准备好了。

“这野兔肉真香啊,比家养的兔子味道浓多了。”瘦高个一边吃一边赞叹。

“野生的运动量大,肉质紧实,味道自然不同。”李峰解释道。

张明吃得很香,不时夸赞几句。酒过三巡,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小李,你在村里做什么工作?”张明问道。

“现在主要是种地,偶尔进山打点野味改善生活。”李峰如实回答。

“就这些?”张明有些意外,“以你的能力,完全可以去城里发展嘛。”

李峰笑了笑:“城里竞争激烈,我这样的农村人过去也不一定适应。”

“话不能这么说。”张明认真起来,“现在正是改革开放的好时候,有能力的人到哪里都能发光发热。你今天在山里的表现,说明你不是个普通人。”

李峰心里一动,但表面上没有表现出来。

“张局,你说现在做什么生意比较有前景?”李峰试探性地问道。

“这个嘛…”张明想了想,“餐饮、服装、小商品,都有机会。不过关键是要有眼光,能抓住机会。”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比如你这野味,如果能合法经营,肯定很受欢迎。现在城里人生活水平提高了,都想尝尝新鲜的。”

“可惜政策不允许。”李峰有些遗憾。

“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张明意味深长地说,“只要不违法,有些擦边球还是可以打的。比如说,你可以搞农家乐啊,让城里人来体验农村生活,顺便品尝一下地道的农家菜。”

李峰眼睛一亮:“这个想法不错!”

“而且你们这里山清水秀,空气好,正是城里人向往的地方。”张明越说越兴奋,“如果规划得好,完全可以搞成一个旅游景点。”

几个跟班也纷纷附和,说这个想法很有前景。

“不过这需要资金和人脉,我一个农民哪有这个能力。”李峰摇头。

“这个不是问题。”张明拍拍李峰的肩膀,“朋友就是用来互相帮助的。你有技术和资源,我有关系和渠道,咱们可以合作嘛。”

李峰心中暗喜,但表面上还是很谨慎:“这个…我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当然,这么大的事不能草率决定。”张明理解地点头,“不过机会不等人,现在政策好,正是干事业的时候。”

夜深了,张明等人在李峰家过了夜。第二天一早,他们就要回城了。

临别时,张明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小李,有什么事尽管找我。咱们是过命的交情,别客气。”

“张局,谢谢你的信任。”李峰握住张明的手,“等我想好了,一定联系你。”

“好,我等你的消息。”

送走张明等人,李峰站在村口久久没有动。大黑趴在他脚边,也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这次意外的相遇,让李峰看到了新的机会。也许,是时候考虑做点更大的事情了。

林峰望着窗外渐渐泛黄的树叶,心里盘算着即将到来的变化。历史的轨迹他记得清楚,改革开放的春风马上就要吹遍神州大地,单纯靠打猎赚钱终究有限,必须提前布局。

“黄麻子,过来坐。”林峰招呼正在院子里修理猎具的黄麻子。

黄麻子放下手里的活计,搬了个小板凳坐在林峰对面:“峰哥,啥事?”

“我琢磨着,咱们光打猎还是小打小闹,要想赚大钱,得扩大经营。”林峰点燃一支烟,深吸一口:“你说咱们除了打猎,还能干点啥?”

黄麻子挠挠头:“还能干啥?种地?那玩意儿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

“我想的是收购。”林峰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咱们这一带山多村多,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有些皮子、山货,他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真正价值,咱们可以低价收购,然后拿到城里卖。”

黄麻子眼睛一亮:“这主意不错!可是收购需要本钱啊,咱们哪来那么多钱?”

林峰弹弹烟灰:“钱的问题我来想办法,你先去周围几个村子转转,摸摸底,看看谁家有好货。”

接下来几天,林峰开始四处活动。他知道现在粮票比钱还好使,尤其是全国粮票,简直就是硬通货。

“大婶,听说您家余粮不少?”林峰来到村东头王大婶家。

王大婶正在喂鸡:“哎呀,小林来了,快进屋坐。余粮倒是有一些,咋了?”

“是这样,我最近手头紧,想跟您借点粮票,过段时间加倍还您。”林峰掏出几张钞票:“这是利息。”

王大婶看着钱,有些犹豫:“粮票可比钱金贵,万一你……”

“大婶,咱们在一个村住了这么多年,我是啥人您还不清楚?再说了,我这不是给您利息嘛。”林峰诚恳地说。

王大婶想了想,终于点头:“那行,我借你二十斤全国粮票,但你得保证一个月内还我四十斤。”

“没问题!”林峰痛快地答应。

用同样的方法,林峰陆续从村里借到了一百多斤各种粮票。有了这些粮票,他的计划就可以实施了。

第二天一早,林峰和黄麻子背着粮票出发了。他们的第一站是距离十几里外的石头村。

石头村坐落在山沟里,交通不便,村民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林峰直奔村长家。

“村长,我是隔壁林家村的,想收购点山货皮子,您看哪家有?”林峰递上一支烟。

村长接过烟,笑眯眯地说:“山货皮子啊,家家都有一些,你出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