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的话一说完,就见嬴政一口鲜血喷出,整个人往后倒去,竟是昏死过去了。
长歌赶紧扶住他即将倒下的身体,给他塞了一颗回元丹,又渡了些灵气,脸色才渐渐的红润起来。
嬴政睁开眼睛,看着头顶上长歌的脸,眼底湿润,嘴里喃喃的说道:“朕不信,你一定是骗朕的,朕的儿女怎会有如此下场?”
长歌:“唉!政哥,我也希望这都是骗你的,可惜这就是史实,自古为了争夺皇位杀死兄弟的人不少,可像胡亥这般自灭满门的,只有他一个,简直罄竹难书!
你要是不信,我可以给你看后世的史书,上面记载的清清楚楚,骗你做甚?又没有好处,对吧。”
长歌把嬴政扶起来坐好,要不是之前给他解了丹毒,这一下子没准真得噶过去,好险!
所以,政哥啊,把胡亥和赵高都噶了吧,那俩就不是啥好玩意儿。
“你说你还带着史书?给朕看看。”嬴政平复了心情后,跟长歌说道。
“给。”长歌又一挥手,全套的二十四史以及《清史稿》还有近代史的史书以及《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通通都出现在桌案上。
自打见到嬴政,长歌就吩咐傀儡在空间里编辑史书,首先就是文字的转化,把繁体、简体字转成小篆,然后再装订成册,不然嬴政看不懂。
嬴政看着方方正正的史书,有些吃惊,拿过一本,翻开,上面的字迹清晰工整。
“这是何物?”嬴政摩挲着书页问道。
“纸。”长歌说完,又甩出一薄本打印好的《纸张制造之法》,从宣纸,到竹纸,再到草纸,从选材到制作工艺,甚至优缺点都写的清清楚楚,所用到的工具还画有插图。
嬴政拿起那本《纸张制作之法》看了起来,越看越惊喜,连之前的郁闷都不见了,满眼的激动之色。
嬴政看完后,放在书案上,叹了口气,正色问道:“说吧,你有什么目的?只要朕能做到的,都可以答应你,但朕要跟你说清楚,朕不是纣王,更不会为你动摇江山。”
长歌:??啥意思?什么叫不会为我动摇江山?突然,她就懂了,这是拿我当狐狸精?
长歌眯了眯眼,看着嬴政说道:“你以为我是狐狸精?苏妲己?”
嬴政:“难道不是吗?你如此貌美,又有如此神鬼莫测的手段,朕很难不这样猜测。”
长歌晃了晃拳头,这要不是自己喜欢的老祖宗,真想给他一拳头,揍他个熊猫眼。
“嬴政,本尊看错你了,哼!”长歌确实挺生气的,直接隐身,然后就飞出了咸阳宫。
我给你献资源,你居然怀疑我馋你身子?这得是多大的脑洞啊!
长歌平复了心情,想着好不容易来一次大秦,还没好好看过呢,先逛逛再说。
嬴政看着长歌不见了,迷茫了一瞬,伸手往前摸了摸,没有碰到人,猜到她可能走了。
喃喃自语:“这是生气了?难不成真的是仙?”
从袖袋中拿出那个装着丹药的小瓷瓶,闻了闻,确实是药香,没有任何的迷惑之感,反而还清醒许多,又把小瓷瓶塞好,放回袖袋。
小声的喊道:“神女?仙君?”
殿内没回应,反而是宫侍诧异的看了过来,又迅速的低下头,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
嬴政明白,那个不知是仙还是妖的小女子离开了,心里想到:难道朕真的错怪她了,所以生气离开了?可这也不能怪朕啊,谁知道这神仙竟是如此…洒脱?
同时还有些懊恼,自己整日求仙,可神仙真的出现,却没有认出来,还把人家当成妖,换成谁都会生气的吧?
看着书案上的史书,还有那本纸张制作之法,这神仙还怪好嘞,倘若再遇到,一定要赔个不是,认个错。
“来人,召扶苏、李斯、冯劫、尉缭来章台宫议事。”嬴政吩咐着内侍,突然又觉得哪里不对劲,继续问内侍:“赵高何在?”
内侍答道:“赵府令被一阵风刮出大殿,还在昏迷。”
嬴政想起来了,之前赵高想喂他吃丹药,被那小女子给扔出大殿,自己也是把这事给忘了,等把造纸事宜安排好,再收拾他,还有胡亥那个逆子。
(小女子是秦朝时对未婚女子的称呼,也有叫女郎的)
至于李斯,毕竟才能出众,现在也是一心为了大秦,就先留着他,倘若有不臣之心,再收拾他不迟。
嬴政打定主意,便拿起桌案上的一本《史记》,看了起来。
再说长歌,飞出咸阳宫后,就开始四处闲逛,这时的大秦是真的穷,吃不好喝不好的,如今大秦的粮食亩产,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也就150斤左右。
种类还少,在张骞没有出使西域之前,华夏这边的粮食种类只有五谷,蔬菜也是少的可怜,古代的老百姓活着可真难。
没有铁锅,没有炒菜,啥啥都没有,吃食除了蒸就是煮。
长歌甚至有些庆幸自己不用吃饭。
这一逛也就越逛越远,甚至都逛出了大秦的范围。
长歌也不是纯粹的瞎逛,她是一边飞一边画地图,这个世界有微微的灵气,也就比清朝好那么一丢丢,没有自然之力,也没有星辰之力,不过这样也够了,可以把傀儡和机器人拿出来就行。
让傀儡根据现有的各个势力范围,绘制世界地图,要知道,两千多年的时间,很多地形地貌也是有变化的,就像黄河,都不知道改多少次道了。
后世的地图只能说明这世界有多大,并不适合如今的时代。
这也是长歌为何每到一个世界,就会重新绘制地图的原因。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验,兽世的植物并不能拿出来种,可惜了面粉树,大米树,盐果树等等,要是能拿出来多好,不只是灵气的问题,还有自然之力,唉,操蛋的世界。
嬴政这一段时间一直在看长歌留下的史书,可以说受益匪浅,作为第一位大一统的帝王,他并没有什么治国经验,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
废除分封制,立郡县制,也是因为周朝的诸侯割据,使得天子名存实亡,可看过众多的史书后,嬴政从中学到的知识可不少,可以说,直接从高中生,变成了博士后。
为啥众多皇帝都喜欢读史呢,主要就是学习,二凤不也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吗?
那些史书给嬴政打开了一道大门,原来还有比郡县制更加先进的制度,也有和大秦一样二世而亡的朝代。
嬴政无疑是非常优秀的,智商更是不用怀疑,他只是没有见识,也没有人能教他,史书给他上了第一课,教会他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帝王。
原来并不是依法治国就可以的,儒家思想能在后世王朝中,存在两千多年,还是有它的可取之处的,史书上,也有成熟的制度可借鉴,比如:外儒内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嬴政读的史书越多,想的也越多,学习后世评价高的帝王政策,吸取亡国之君的教训,无形之中,为大秦走上争霸之路,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