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辉当然知道,现在无法施工,他也是去看特斯拉教授。
孙再芝继续说道:“电视机的工业化生产流程已经搞出来了,生产线的研发需要朝阳机床厂的配合。”
“生产流程已经研发出来了?”戈辉惊讶,但转念联想到特斯拉给他说的时间表:“算时间,也差不多了。”
“剩下的就是工厂和机床的事情了。”孙再芝说道:“让皮特黄还是孙勉?”孙再芝不是在征求戈辉的意见,而是知道戈辉在技术方面似乎很有方向感。
“找孙勉吧!皮特黄没时间,拖车的事儿还在加速攻关,不能让他分心。”戈辉说道。
“那就孙勉,你找他说,还是我找他说?”孙再芝问道。
“我和他说吧!”戈辉说道:“这小子很有设计天赋!”
听了戈辉用“这小子”称呼孙勉,孙再芝笑了,因为他知道,孙勉的年龄比戈辉大,大三岁。
戈辉当天下午就叫来了孙勉,当面说了这个项目的重要性,也告诉孙勉,这条生产线是可以卖大钱的,银圆大大滴有。
孙勉立即表示会全力投入这个项目,锦西机床厂最需要一个大项目撑门面。
戈辉告诉孙勉,这个电视机生产线,绝对是可以让你写进历史的大项目,现在是黑白电视,以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彩色电视也是可以实现的,需要生产线的肯定会越来越多,锦西机床厂一定会赚到花不完的银圆。
戈辉可不是在忽悠孙勉,事实就是这样,后世的电视产业还用我多说吗?
戈辉带着孙勉来到特斯拉在电视机厂的临时实验室。
“这就是机床厂的人?”特斯拉问道:“你得向我保证他能担得起生产线的研发任务。”
“我和皮特黄都十分看好他”戈辉十分肯定地说道:“他肯定不会让教授失望。”
特斯拉向孙勉伸出略显苍白的右手,说道:“祝我们合作愉快!”
就在戈辉安排特斯拉和孙勉达成合作意向的时候,官营农场里的雷达研究所里爆发热烈的掌声。
李文钦团队成功研发出了雷达的核心元器件——腔体磁控管。
电磁波发射装置是雷达最核心的元器件,它能产生功率强大的电磁波。但是研发这东西,可是让禁卫军工程师和德国工程头发掉了一把又一把,研发难度让人绝望 。
一九零八年末,李文钦团队搞出了一个加速电子移动的腔体。电子只要加速移动,电流就会变大,电流变大,磁场就发生了变化,变化的磁场加电场,就能产生电磁波。但是他们研发的这个腔体,电子由阴极跑向阳极的时间很短,产生辐射的效率微乎其微,完全没有用。
德国工程师受李文钦团队的启发,在李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于一九零九年下半年,在加速电子移动的腔体上下,各加了一个环形磁铁。让本来直着奔向阳极的电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牵引,在里面转着跑,电子跑向阳极的时间变长了,那电磁波的辐射强度自然就增加了。不过,这样产生的电磁波还是太弱了,依然是没用的东西。
不过有一位禁卫军的工程师认为,大力出奇迹,效率不够数量来凑,多加几个阴极,加大功率,往上怼就完了,结果依然十分鸡肋。
这个结果一度让德国人绝望,但是李文钦团队一直没有放弃,依然在没日没夜的做着各种尝试,浪费着极为珍贵的研发费用。
李文钦也是没办法,她明明知道真正的原理,但是她不能立即那么做,因为戈辉告诉她,这是学习的重要机会,向德国人学习,理论结合实际的好机会,至于磁控管,不急,你可以选择在一零年研发出来。
所以这两年,禁卫军的工程师,一直在以研发的名义,向德国工程师们深度学习,他们是真正的实践派,在实践中学习理论,验证理论,发散思维。
在此期间,李文钦生下了第二个儿子——谭成梓,她的大儿子叫谭成林。
有了第一个儿子后,谭伟和李文钦就想要个女儿,结果还是儿子,两人都有点小失望。依照谭伟的意思,咱必须得生个女儿,没有女儿,总觉得不够圆满。
经过近两年的研发,德国人确认,电磁波发射装置,我们的路线很可能是错了,但是新路又找不到,老路根本没希望,最后的结论是,雷达早晚有一天会研发成功,但是时间会是无限远之后。
就在德国人给出结论一个月后,李文钦团队狠狠地打了德国工程师们的脸。
李文钦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的天才改进,这真是妙到毫巅的设想。
她把包在外面,形成腔体的阳极,在内侧开了多条凹槽。她为其命名为谐振腔,就是这个小小的改动,可以说是彻底把电和磁玩明白了。
这个电磁波发射装置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形成了超大规模的电磁波,很显然,李文钦团队突破。
德国工程师震惊了,被他们集体判死刑的方案,就这么死中求活,成功了。
反复验证之后,确认无误,他们研发出了功率够用的是电磁波发射装置,他们为其命名为磁控管。
他们专门成立了电磁波实验室,以磁控管为核心,研发实体雷达。
戈辉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锦州港区码头上迎接德国海陆军代表团。
2月25日下午,德国陆军总监卡尔-标洛、德国海军公海舰队参谋长莱茵哈特-舍尔率领海陆军代表团访问北方特区。
这是一支规模庞大的代表团,一众德国海陆军的精英,肩膀上的星星多得能闪瞎你的眼睛。还有很多德国资深船舶设计师,船舶建造相关的工程师,他们都是去达利安造船厂和大连海军船政学堂的。
禁卫军与德国联合特种训练的禁卫军学员也一起回来了。本来他们元旦就能回国,但是德方硬是留了他们一个月。对他们的安排,总参还在考虑。
人员在码头上就直接分流了。
军方的直接被总参的人接走了,船舶建造相关的直接去大连,回归的特种兵学员也有自己的去处。
当晚,在政府宾馆举行了招待晚宴,讲武堂的学术副校长施利芬伯爵也被邀请参加。
德国陆军总监卡尔-标洛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戈辉和宁远,以前他都是站在人群中,远远地观察。
公海舰队参谋长莱茵哈特-舍尔和戈辉、宁远算是老朋友了,交谈比较随意。
“看你红光满面,我猜你又要高升了。”宁远笑着说道。
“谢谢,不过我知道,可能性不大。”莱茵哈特-舍尔谦虚道。他只当宁远随意说了一句好听的话,但是就是这随意的一句话,在一年后变成了现实。莱茵哈特-舍尔无比惊讶,他一度怀疑,这是东方的神秘力量。
今天的招待晚宴,大家吃的尽兴,喝的尽兴,聊的尽兴。
第二天上午,都被请到了官营农场的雷达研究所,戈辉告诉一众德军军官们,这里是雷达研究所。
德国人知道,禁卫军与德国正在秘密研制雷达,德国国内也在研制,只不过相当于没有进展,真的是太难了。
戈辉、宁远,带着施利芬伯爵,还有一众德国海陆军军官,到了雷达研究所新楼,原来的三栋楼还给了农场兵工厂。
雷达的技术方案早就有了,只是因为没有电磁波发射装置,后面的技术方案都是空中楼阁,现在有了,后面的方案就有用了。
戈辉、宁远、施利芬伯爵,以及一众德国海陆军军官们,听了他们的详细汇报,特别指出了李文钦团队在腔体磁控管上的突出贡献。
戈辉十分大方,全体重奖,李文钦特别奖励,因为最后的天才设想是她提出来的。
德国人是服气的,在他们都放弃的时候,李文钦团队却在一如既往的坚持,直到成功。
“什么时候能拿出雷达实体?”戈辉问道:“要加紧测试,以目前的国际形势,战争似乎不可避免。”
“没错”施利芬伯爵说道:“当下的世界局势暗潮汹涌,权力失衡、民族主义、殖民争夺,愈演愈烈,正在剧烈冲刷着旧大陆的根基。”施利芬叹了口气,说道:“战争很可能就在明天。”
“所以你们要加快速度,确实如施利芬校长(讲武堂学术副校长)所言,战争随时都有可能打响。”戈辉说道:“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你们准备好了吗?”
“我们研究过了,最快也要三个月。”李文钦说道:“虽然有接近成熟的方案,但是技术难度依然不小。”
戈辉直接拍板,说道:“那就三个月,今天是25号,从三月一日开始计划,三个月,六月一日,我们会再来。”
雷达研究所的一众工程师们,表情凝重,但是也知道,戈辉拍板的事情,很难更改。
戈辉告诉所有人:“我们现在正在研究的是对空搜索雷达。有敌方飞机过来,我们就能提前发现。但是,雷达能干的事情,不仅这一件。”
戈辉看向莱茵哈特-舍尔,然后说道:“雷达可以安装在军舰上,既可以搜索天空,可以搜索敌方军舰,提前知道敌方军舰的来向。还可以和火控系统联系在一起,成为火控雷达,进一步提高射击的精确性。”
“舍尔将军,您觉得怎么样?”戈辉微笑着问道。
雷达还可以这样用吗?包括莱茵哈特-舍尔在内,在场的所有德国海军军官们,都震惊了。要是能这样用,德国海军会不会打遍世界无敌手啊?
“别高兴的太早,研发出这样的雷达,需要时间,需要灵感和运气。”戈辉说道:“这可不是你想,就一定会有的东西。”
戈辉又看向德国陆军总监卡尔-标洛,说道:“其实,雷达在陆军中也有大用,比如炮位侦测校射雷达,第一时间确定敌军火炮方位,距离,具体坐标位置,我们的反击就变得更加容易,胜利的天秤就会偏向我们。”
炮位侦测校射雷达?大炮和雷达,简直是绝配啊!以后的陆军都要这样打仗吗?
戈辉的话,让德国军人陷入了沉思,以后的战争怎么打?这些东西,我们有了,别人早晚也会有,这该怎么办?
“好啦!今天就到这里!”戈辉说道:“回去好好想想,我们在雷达方面,应该继续投入了,为了打赢未来的战争,我们别无选择,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在回总参谋部的路上,宁远说道:“谁去南部非洲该定下了。”
“选谁?咱们十四兄弟,一个萝卜一个坑,定谁啊?”戈辉也很为难。
“你觉得老十四(周玉坪)怎么样?”宁远提议道:“他虽然是海关总署的署长,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关于军事的学习,回炉班的课都有电影机录制,他都是反复看,做笔记,写分析报告的。”
“你问过他吗?”戈辉问道:“他如果有想法,我们还是要成全的。”
“是他主动问我的,他听说鲁飞不想回南部非洲了,先找鲁飞确认,听说你答应了,然后才来找我。”宁远解释了一番。
“他为什么不先找我,我很吓人吗?”戈辉有点不理解。
哈?宁远一脸惊讶地表情,说道:“老大,你自己不知道什么原因吗?”
“你这是什么话?”戈辉更不理解了,说道:“我要是知道,我还用问你吗?”
“老十四倒是想找你,他得找得到算啊!”宁远说道:“你天天在外面,行踪不定,有人就是知道,也不能外传,所以……”
“好吧!我同意,但是海关怎么办?那可是禁卫军的自留地啊!”戈辉说道:“老十四走了,必须找一个绝对靠谱的人管理,自己的钱,当然要握在自己人手里。”
“你觉得老十二(许明)怎么样?”宁远说道:“让红莲大嫂担任公共安全局局长,权力还在我们自己人手中。”
“不行”戈辉直接否决:“你大嫂五个娃,她没时间。孩子小的时候,母亲应该多陪孩子,工作是次要的,我们又不是养不起。”
啪!宁远轻轻击掌,然后说道:“让婉儿大嫂担任海关总署署长,权力和钱都还在我们手里。”
“婉儿也有俩娃啊!”戈辉笑了,然后提醒道:“婉儿也需要多陪孩子。”
“两个娃很好照顾,不是还有保姆嘛!”宁远坚持道:“嫂子带娃上班,谁还能挑理吗?李香不就是带着宁敛和宁责,带着保姆上班嘛!要不是她现在肚子里又怀上了一个,我就让她去了。”
想到李香带娃带保姆上班,觉得婉儿应该也可以,于是就同意了:“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就这么办吧!海关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孙婉儿不知道,自己被自家男人三言两语,就确定了去处。
当戈辉和孙婉儿说完,孙婉儿直接拒绝了:“我不要,我要留在外事局。”
“婉儿?”戈辉很少在孙婉儿面前真正严肃过,但今天,真的很严肃:“收拾一下,办交接,过几天就去锦州港区上班,老十四等着跟你交接工作呢!”想了一下又补充道:“带着娃,带着保姆,专门空出一间大办公室用于儿童游乐,我也会经常去看你孩子。”
戈辉严肃的表情,吓到孙婉儿了,她不敢反对,只能点头,但是眼睛里的泪水却不是她能控制的。
戈辉不得不抱过来安慰一番,给她讲了这里面的利害,这是在看守我们自己的钱,交给别人不放心。
孙婉儿不是不懂事的人,她直接拒绝,有超过一半的撒娇成份。老夫老妻好几年,戈辉当然也看出来,但是正经事,不能有撒娇的成份。
孙婉儿在3月1日这一天,陪戈辉参加了朝锦三地春夏季时装周的开幕式,下午就就去了锦州港区上任了。
周玉坪终于等来了孙婉儿:“大嫂你终于来了,你以后就是海关总署的女王了。”
儿童房、休息室、儿童游乐室全部准备齐全,孙婉儿带着娃,带着保姆检查了一番,非常满意。
周玉坪知道,没有人不喜欢权力,等大嫂坐在这个万人之上的位置,就像吸食了天堂粉,绝对再也放不下了。
事实确是如此,外事局俄国课就那十几苗人,让孙婉儿对权力感觉不深刻,但是海关总署的上千人,都在她的指挥棒下工作。更不要说那些围绕着进出口的工作,以几十万起步,只要她说不行,都得停下脚步。
周玉坪如愿卸下了海关的工作,媳妇周滢也只能卸下了大凌河路桥建设公司的总经理,金粟的秘书秦杨(程天运的大舅哥之一)临时接手了周滢的工作。
周滢既是周玉坪的妹妹,也是媳妇,自然是周玉坪去哪里,她就去哪里了。她唯一担心的就是两个孩子太小,能不能适应南部非洲的气候。
周玉坪回到家,抱完媳妇,才抱长女周静宜和儿子周谨言。
“二哥,你终于得偿所愿了。”周滢说道:“你的将军梦近在咫尺了。”
“海关是军队的钱袋子,需要最可靠的人看着,我才过去的。”周玉坪说道:“现在有机会带兵了,又是婉儿大嫂接手,大家都放心。”
3月3日上午,周玉坪到总参谋部报到,然后被任命为非洲军团司令,南部非洲总督。
和周玉坪一起被任命的是鲁飞,被任命为禁卫空军司令,目前是光杆司令,手底下没有一架飞机。
鲁飞拿着任命状直接问宁远:“二哥,我的空军还一架飞机都没有呢!”
“你想当空军司令的时候,你就应该清楚这一点。”宁远说道:“训练飞行员,训练后勤维保人员,都需要时间,你确实要等一等。”
“我就是随便一问,正好我还要回讲武堂上课。”鲁飞打声招呼就走了。
宁远把周玉坪带回办公室,落座后说道:“其实我对南部非洲是不满意的,鲁飞和老大一样,把钱看的很重要,只要钱上不差,其它地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周玉坪点头,事实上,他也一样,首先要不差钱,然后是不破坏规矩,最后才可以商量着来。
宁远继续道:“特区现在缺钱我知道,但是不能因为没钱,对有些事情就可以模糊处理。”
宁远的指尖重重地戳击了两下桌面,继续道:“所以到了南部非洲,第一件事是和英国人谈清楚利益划分,不能再模糊下去。因为南非联邦要成立,我们必须在联邦里掌握重要权力——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