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他带到里屋,苏云这才问。
“怎么?是不是那西北的客商回来了?”
算算时间,应该差不多要到了。
“他们昨天跟我联系,还按照上次的方式交货。”林大宝道。
苏云点头,“那行,我给准备。时间呢?你们约好了吗?”
“两天以后的夜里。”林大宝道。
“好,那我提前把盐运过去。”苏云道。
如今,营口巷的那些人都在蝎子岭。
之前,她让人搭建了茅草房供他们居住,茅草屋简单易搭,也多搭建了一些,空余出来的房子可以给临时过去的人落脚之用。
苏云想着,这次他们的人过去,可以去蝎子岭休息一晚,倒是不用在荒野过夜了。
“大宝,你回去看你爹了吗?”苏云问。
林明光也没闹出什么幺蛾子,倒是听说,前些日子,跟来讨饭的一个寡妇好上了。
“我还没回去呢。”林大宝摇摇头。
他出门儿这么久,也不见他爹关心。对于这个爹,他有无奈,也有心酸,但总归是有血缘关系的。
“若是你爹有了合适的人,你不反对他再娶吧?”收苏云看了一下林大宝。
之前,她打听过那寡妇的情况,何氏告诉她,那寡妇还带着两个闺女,性格倒算是个勤劳本分的。男人死后,在村里被吃了绝户,没办法才流落到他们村子。
机缘巧合,竟然被爱林明光给收留了。
据说,他给了人家母女三人一口饭吃,那寡妇便留下了,说什么都不走了。
林大宝抬头,有些惊讶也有些释然,“婶子是说,有合适的人了?”
苏云也没打算瞒他,将自己知道的都说给他听。
“既然如此,我回去看看。”林大宝垂眸想了想。
苏云知道,他心里有自己的想法,便也没说什么,只道,“不管如何,大石村还是你的家。”
“我知道的,婶子。”林大宝说完,便出了林家院子。
苏云沉默了一瞬,便忙活自己的事儿去了。
她能说的也只有这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也有自己的因果要受。
林明光不算是个好爹,但毕竟是林大宝的生身父亲,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斩断的。
林大宝有自己的执念,倒希望一家人能重新团聚。
可经历了这么多,又怎么可能破镜重圆?
这也只是作为子女的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阿娘,你是不是要去蝎子岭?”林巧英问。
“对。”
“那让人顺带把胭脂虫带过来,差不多收获一批了。”林巧英琢磨着时间差不多。
“还有,那些人想在蝎子岭常住。”林巧英道。
“他们是想在那里帮我种刺儿掌,养胭脂虫?”苏云觉得这也是个好消息。
营口巷的那些人,她虽然不熟悉。但他们跟辛丑很熟,说起来,也不算是毫不知底。
若是愿意签订合同,也算是不错的选择。
“行,那我回头让你辛叔再去问问,看他们是怎么打算的。”苏云道。
“阿娘,胭脂水粉什么时候开始做?”林巧英这几日有些闲,闲了心就慌。
“自然是要做的,先拿些给谢家女眷用用。”苏云道。
王氏她们是京城过来的,见过大世面,胭脂水粉效果到底如何她还不确定,到时候,让她们给提提意见,也能改进一番。
谢家女人们曾经用的,必然是顶级的水粉,但她也不怕,这时候还没有人用胭脂虫做原料。
这也是作为穿越者的福利了。
“好,到时候给她们送一些。”林巧英应下。
她对谢家人很有好感。
那谢语宁对大丫十分要好,现在也有些情同姐妹的味道了。
大丫的刺绣技艺突飞猛进,王夫人还经常指点一番。
“阿娘,前些日子大丫跟语宁去卖绣品,那屏风竟然能值十两银子。”
直到现在,林巧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但在看过女儿绣品之后,那蝴蝶活灵活现,真跟飞起来了一样!
“这么厉害,那回头让大丫拿给我瞧瞧。”苏云喜欢这些非遗的手艺,这都是老祖宗的智慧。
“她说给阿娘做件儿衣裳,等做成,阿娘就能看到了。”林巧英道。
陈兰花听闻,抱着娃儿过来,“可不是,大丫现在的手艺简直是了!阿娘,你瞧这虎头鞋就是她绣的。”
苏云顺着目光看过去。自家外孙女儿脚上的虎头鞋活灵活现,那小老虎的眼睛简直如同真的一般。
她心下一转,若是有这个手艺,谢家人何愁没有饭吃?
虽然谢家人现在也不缺钱,但同以前相比是天壤之别,就不信王夫人没有想法。
逗弄小孙女儿一会儿,苏云便见到林有武进来。
“有武,你把盐运到蝎子岭,后天晚上便可以交易了。这次,我不跟你一起去了,让你辛叔还有江虎一块儿。”苏云道。
上次,她亲自过去。只是要确认一下对方是什么人。
而且,头一次跟她做交易,那些人也要谨慎才行,大概率是不会在第一次反水的。
这第二次,让辛丑跟江虎两个高手一起过去,就算那些人有什么动作,也能应付自如。
“好,阿娘放心。”林有武道。
苏云还是不放心,“上船的时候,让江虎陪着你。”
林有武并没有拒绝,上次他见过那些人,一看就是有功夫的。
他跟林大宝两个人虽说都年轻,但身手都不够好,有江虎在身边,也能多些保障。
随后,苏云便又跟江虎还有辛丑都交代了一声,两人都表示没有问题。
营口巷的那些人如今在蝎子岭,辛丑也要过去一趟,看看他们过得如何。
另外,他们是否想当佃户,这事儿还要辛丑过去说。在他看来,这可是个天大的好事儿!
辛丑对苏云,如今可是万般信服!
他知道真有本事的人不外露,苏云是心思缜密,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人。
关键作为东家,还足够大方厚道。
安排好了这件事,便是紧锣密鼓的装车。
两万斤盐,少说也要来回四趟。
辛丑决定营口巷的相熟的人帮忙看守这批货。
他们虽身有残疾,但毕竟都是行伍出身,有些功夫,对付个把毛贼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