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一个出马仙自述真实经历 > 第572章 知易行难——修行在每时每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72章 知易行难——修行在每时每刻

说完了修行的各种坎儿,在往深里扒一层皮。很多人,听完道理头头是道,感觉自己啥都明白了,可一扭头,该咋样还咋样。这就好比你看完了全本的《本草纲目》,一个方子都没亲手抓过,能算郎中吗?修行最要命的,就是这个“知”和“行”中间隔着一条河,你得想法子蹚过去。

“知道”和“做到”是两码事,为什么说两码事

我这儿常来一位香客,是个文化人,说起修行理论那是一套一套的,比我都明白,明着找我看事,然后滔滔不绝给我讲修行,我也能学到知识的,他知道不能贪财,不能动怒,要有慈悲心。可上回他来找我,因为啥事儿呢?因为楼下邻居晚上跳绳,吵得他睡不着觉。他知道不该生气,可就是控制不住,气得肝儿疼,最后跑来问我:“师傅,有没有啥法儿,能让他家别跳了?”我说有,你去敲门干一架,他说那不行,我一老爷们拉不下来那脸!师傅你别开玩笑,正经的事

你看,这就是典型的“知”和“行”脱节了。我跟他说:确实只有这方法,能解决你当下的事,“要不还有个办法,但不在别人身上,在你这儿。你修的是个心,心要是定了,打雷都惊不着你。心不定,掉根针你都嫌吵。” 道理他懂,但事到临头,那个“我”字一冒出来,所有道理就都靠边站了。

那咋办呢?就得练!怎么练?就得把这些大道理,化成生活里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来磨。

我教徒弟,从不一上来就讲什么高深莫测的法门。头一件事,是让他修心,哪里生气修哪”。就这么一件小事,能坚持一点点改变,心性自然就稳当不少。这就叫“事上练”。

再比如说“不动怒”。这可不是让你当个没脾气的木头人。是个人就有脾气,关键是怎么化解。我自个儿有个法子:但凡感觉一股火要顶到脑门了,立马强迫自己先做三个动作——一停,二转身,三喝水。

“一停”,是停下嘴里马上就要冲出去的话;“二转身”,是哪怕先背过身去,避开那个剑拔弩张的场面;“三喝水”,是借着喝水的动作,把那股气儿先压下去,给自己腾出几秒钟的空儿。就这么一耽搁,往往那股子邪火就过去一半了。这比你在心里念一百遍“莫生气”都管用。不信你们试试

第二个,“修行”和“生活”到底是不是相关联

很多人把修行当成一个任务,好比每天上班打卡:早上打坐算修行,晚上念经算修行。可一遇到工作上的勾心斗角,家里头的柴米油盐,就好像跟修行没关系了,该争争,该吵吵。

这可就大错特错了!修行要是离开了饭碗,那就是空中楼阁。你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不是尽职尽责?你跟家里人说话,是不是和颜悦色?你买菜的时候,会不会想着短斤少两?这些才是真修行的道场,所以修行从来都是在万丈红尘,而不是形式上做给别人看

我有个开饭店的徒弟,他没有出堂口,但是非要拜我为师,他修行修得挺好。怎么修的呢?就是在后厨里修。他坚持用好油好料,从不以次充好。别人说他傻,多挣钱不好吗?他说:“我对着灶王爷发誓要用真材实料,这就是我的修行。骗人挣来的钱,我花着心里不踏实,怕老仙家怪罪。” 你看,他把修行和做生意做成了一件事,这就对了。

第三个,说说最容易被忽略的“口业”。

很多人以为不杀生、不偷盗就是守戒了,却管不住自己那张嘴。背后议论人,传个闲话,或者把香客的隐私当谈资,这都是大忌。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最是损阴德。

更有甚者,说自己很善良,但是婆媳关系不和,恨不得掐死对方,夫妻关系不好,恨不得死老公(妻子),朋友坑他了,他恨不得这个人出门让车撞死等等

我们这行,尤其要谨慎。特别是香客的隐私,比如某个人是别人的小三,找你问事,你不出一小时,就把这个事跟别人说了,人家香客来找你,是把最隐秘的难处托付给你,这是天大的信任。你要是转头就讲给别人听,且不说香客知道了寒心,上头也会记你一笔。所以涉及香客的隐私,一定管住嘴

最后,你们也得明白,修行是个慢功夫,不能搞“大跃进”先学会站着才能学走路,不会走就想跑,没有那好事。

有些人今天用功,明天就想着脱胎换骨,可能吗?我常跟我徒弟说,咱不跟别人比,就跟昨天的自己比。今天遇到事儿,能比昨天多忍一口气;今天看人,能比昨天多一分慈悲心,这就是进步,这就没白修。

修行这条路,没有毕业的那一天。活到老,修到老,直到把这颗心修得平平整整,能自然地生出智慧与慈悲,那才算真正上了道。记住,真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而是在你待人接物的每一个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