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人生轨迹之重生 > 第98章 回归学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澳门之行的短暂逃离,如同给干涸的心田注入了一股清冽甘泉。爱琪带着被阳光和海风亲吻过的微红脸颊,以及那双重新被点亮、闪烁着自信与活力光芒的眼睛,回到了熟悉的家。空气中弥漫的奶香和消毒水味依旧,婴儿床里乐珩咿咿呀呀的稚嫩声音依旧,但爱琪的心境已截然不同。那份沉甸甸的、几乎将她淹没的疲惫与迷失感被彻底洗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柔的笃定与力量。

她依然是乐珩的母亲,会在他醒来时第一时间送上温柔的亲吻,会在他哭泣时将他紧紧拥入怀中安抚,会细致地记录他每一次的进步和细微变化。但这一次,她的怀抱不再只有奉献的温柔,更添了一份从容的坚定。她开始清晰地意识到,那个热爱设计、渴望在学术上更进一步的自己,并非消失,只是在生命最特殊的阶段暂时退居幕后。而现在,是时候让她重新回到舞台中央,与“母亲”这个角色,共同演绎一场更和谐、更完整的生命乐章。

研二开学在即的紧迫感,像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推了她一把。学业是她生命中另一条重要的根系,滋养着她的思想与价值感。她不想放弃,也不能放弃。珩珩已经三个月大,度过了最脆弱的新生儿期,在奶奶精心专业的照料和爸爸妈妈的爱护下,茁壮成长,作息也渐渐规律起来。爱琪知道,这是她重返校园的最佳窗口期。

一个安静的午后,乐珩在奶奶的摇篮曲中沉沉睡去。爱琪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面前摊开着久未翻动的研究生课程表和上学期未完成的课题资料。她深吸一口气,转向身边的乐希,眼神清澈而坚定:“老公,我想回学校了。研二的课,我想继续上完。”

乐希正在用平板处理邮件,闻言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没有丝毫意外,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刻的到来。他眼中流露出全然的赞赏和支持,伸手握住爱琪的手,掌心温暖而有力:“好!我一直在等你这句话。我知道你心里一直惦记着。有什么计划?需要我做什么?”

爱琪的心瞬间被暖流包裹。他的理解和支持,永远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她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

“我跟导师张教授联系过了,他非常支持我复学。课程方面,研二主要是专业课和毕业论文开题,上课时间相对集中,一周大概需要去学校三天左右。难点是珩珩的喂养。”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作为母亲的本能担忧,“他现在主要还是母乳为主,我如果去学校半天,中间需要挤奶储存,保证他不断粮。另外,就是时间安排,我需要非常精确,上课、挤奶、路上的时间都得算好。”

“喂养不是问题。”乐希立刻回应,思路清晰,“家里有最好的吸奶器和储奶设备。你去学校时,带上背奶包和冰袋,课间找母婴室或者跟学校申请个安静的房间处理。挤好的奶冷藏带回来,妈会按时热给珩珩喝。至于时间,”他拿出手机,调出日历App,“把你的课程表发我,我来帮你规划最优路线和衔接点。保证你上课不迟到,挤奶时间充裕,也能尽早赶回来。如果需要,我可以协调司机随时待命接送,减少你路上的奔波。”

他顿了顿,眼神更加认真:“最重要的是,家里你完全不用担心。妈现在是带娃的主力,经验丰富,比我俩都强。我也会调整工作时间,尽量把重要的会议安排在你不去学校的日子,或者珩珩睡觉的时间段。实在需要加班,也一定确保妈在家坐镇。你只管安心去上课,做你的研究。家里有我们。”

“老公……”爱琪眼眶微热,乐希的周全让她几乎找不到任何后顾之忧。他不仅支持她的决定,更用行动为她扫清了回归路上所有可能的障碍。

“还有,”乐希补充道,带着一丝促狭的笑意,“别忘了,我们还有个‘编外’保姆呢。”

爱琪一愣。

“顾名辰和林彦啊!”乐希笑道,“这俩干爹和亲叔,隔三差五就想来蹭娃玩。跟他们说一声,你上学的时候,他们随时可以过来‘值班’,陪珩珩玩,给妈搭把手。人多力量大嘛!”

爱琪也忍不住笑了,心头最后一丝顾虑也烟消云散。是啊,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身后,有一个强大而温暖的“后援团”。

***

复学前的准备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爱琪首先郑重地拜访了导师张明远教授。

在窗明几净、堆满书籍和建筑模型的办公室里,张教授看到爱琪,脸上立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爱琪来了!快坐!气色看起来好多了!小家伙怎么样?”他起身亲自给爱琪倒了杯水,语气里满是长辈的关怀。

“谢谢张老师关心!珩珩很好,长得很快,现在三个多月了。”爱琪坐下,将带来的几盒精致点心放在桌上,“张老师,我这次来,是想正式跟您申请复学。研二的课程和论文开题,我想继续完成。”

“好!太好了!”张教授用力点头,眼神充满赞许和鼓励,“你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调整好状态回来,这份坚持和韧性非常难得!学业和家庭确实不容易平衡,但老师相信你能处理好。”他拿起爱琪上学期提交的课题进度报告看了看,“你之前的选题方向——‘现代都市语境下母婴空间的疗愈性设计研究’,非常有现实意义和前瞻性。经历了怀孕生产和亲自带娃,相信你对这个课题会有更深刻、更独特的理解和感悟。这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张教授的话像一束光,瞬间照亮了爱琪心中那个曾因生育而短暂搁置的学术梦想。是啊,这几个月亲身经历的点点滴滴,那些在月子中心感受到的宁静氛围,那些在深夜喂奶时对家中空间便利性的思考,那些对母婴群体在公共空间中实际需求的观察……不正是最鲜活、最宝贵的研究素材吗?她的经历不再是阻碍,反而成了她研究的独特优势!

“谢谢张老师的肯定和鼓励!”爱琪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我确实有很多新的想法和感受,想融入到后续的研究中。比如如何通过空间布局、材质选择、光线设计等,为新手妈妈创造更私密、更放松、更能缓解焦虑的‘喘息角落’;如何优化公共空间的母婴设施,让带娃出行不再充满障碍……这些,都是我想深入探讨的。”

“非常好!”张教授听得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发现璞玉般的兴奋光芒,“这些切入点都非常具体且有价值!把你的亲身经历和观察转化为学术视角,这是质的飞跃!我建议你尽快整理思路,形成一份详细的研究计划书,特别是结合你自身实践的那部分思考,要着重阐述。这对你后续的论文开题至关重要。有什么困难,随时来找我。”

导师的理解、支持和专业点拨,像一剂强心针,彻底点燃了爱琪重返学术战场的信心和热情。离开办公室时,她的脚步轻盈,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

复课的第一天清晨,家里弥漫着一种不同以往的、略带紧张又充满期待的忙碌气息。

爱琪早早起床,在乐珩醒来的第一时间给他喂饱了奶。小家伙似乎也感觉到妈妈今天的不同,格外配合,吃饱后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妈妈换上了一身久违的、利落又带点学院风的衬衫和长裙,还化了淡妆。

“宝贝,妈妈今天要去上学啦。”爱琪抱着儿子,额头抵着他的小额头,声音温柔又带着点不舍,“你在家要乖乖听奶奶话,等妈妈下课回来,给你讲学校里的新鲜事,好不好?”

乐珩伸出小手,无意识地摸了摸妈妈的脸颊,嘴里发出“啊呜”的声音,像是在回应。

乐希妈妈已经穿戴整齐,精神抖擞地在一旁待命:“放心吧琪琪!珩珩交给我,保证完成任务!你安心去上课,中午记得按时挤奶,别憋着!”她接过孙子,动作娴熟而充满爱意。

乐希也特意推迟了去工作室的时间,亲自开车送爱琪去学校。车上,他一边稳稳地握着方向盘,一边像个老妈子一样反复叮嘱:

“背奶包检查了吗?冰袋够不够冰?”

“课间别光顾着和同学聊天,记得找地方挤奶,时间定个闹钟。”

“下课就给我或者司机打电话,别自己挤地铁公交。”

“中午饭在学校食堂吃还是我给你订餐送到校门口?”

……

爱琪听着他絮絮叨叨的关心,心里又暖又好笑:“好啦好啦,乐总,我都记下了!背奶包妥妥的,闹钟设好了,下课就召唤司机大人!午饭我跟林珊她们约好了去食堂,重温一下校园生活!你就别操心了,专心开车!”

车子停在学校门口。熟悉的梧桐树荫下,青春的面孔来来往往。爱琪深吸了一口校园里特有的、混合着青草香和书卷气的空气,一种久违的归属感涌上心头。她解开安全带,拿起那个装着书本、笔记本和背奶包的帆布袋。

“加油,爱琪同学!”乐希侧过身,在她唇上印下一个鼓励的吻,“你是最棒的妈妈,也是最棒的学生!我和珩珩等你凯旋!”

“嗯!”爱琪用力点头,推开车门,脚步轻快地汇入了返校的人流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身上,勾勒出一个坚定而充满生机的背影。

然而,回归课堂的兴奋感并未持续太久。当爱琪走进阔别近一年的阶梯教室,找到靠后的位置坐下时,一种微妙的疏离感悄然袭来。周围大多是比她年轻几岁的同学,他们谈论着最新的游戏、综艺、校园八卦,话题轻松而充满活力。而她,帆布袋里除了书本,还装着吸奶器和冰袋,心里惦记着家里孩子的奶点和婆婆是否应付得来。她感觉自己像一个误入青春片场的“异乡人”。

上课铃声响起,专业课老师开始讲授深奥的建筑理论。爱琪努力集中精神,拿起笔认真记录。但身体的本能却开始“抗议”。几个小时未哺乳,胸部熟悉的胀痛感准时袭来,提醒着她另一个身份的责任。她低头看了看时间,离设定的挤奶闹钟还有半小时,但胀痛感让她有些坐立不安,笔记的字迹也潦草起来。

课间休息的铃声如同天籁。爱琪几乎是第一个冲出教室,按照之前了解的信息,快步走向教学楼角落那间小小的、设施简单的母婴室。锁上门,隔绝了外面的喧嚣,她熟练地拿出吸奶器,冰冷的触感让她微微一颤。狭小的空间里,机器规律的嗡鸣声响起。她靠在并不舒适的塑料椅子上,看着窗外湛蓝的天空,感受着身体被掏空的不适和随之而来的轻松,心中五味杂陈。有对自己身体的无奈,有对孩子的思念,更有一种在学术追求与母职本能之间被拉扯的孤独感。

“爱琪?是你吗?”门外传来一个熟悉又惊喜的声音,是同门好友林珊。她显然也看到了爱琪匆匆奔向母婴室的背影,跟了过来。

“林珊!”爱琪打开门,看到好友关切的脸,鼻子莫名一酸。

“真的是你!太好了!你终于回来上课了!”林珊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随即看到她手里的吸奶器和装了一半的奶瓶,瞬间明白了,眼神里充满了理解与敬佩,“辛苦了!感觉怎么样?还适应吗?”

“有点……手忙脚乱。”爱琪苦笑了一下,指了指胀痛的胸口,“身体比脑子更记得时间。”

“我懂我懂!”林珊感同身受地点头(她姐姐刚生完孩子),“当妈妈真的太不容易了!不过爱琪,你能回来,我们大家都特别佩服你!张教授课前还特意提了一句,欢迎你归队呢!”她压低声音,“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比如笔记,我下课发你电子版!课间帮你占座打水!”

好友真诚的关心和理解,像一阵暖风,瞬间吹散了爱琪心头的阴霾和孤独感。“谢谢你,林珊!”她真心实意地道谢。

下午的课程,爱琪的状态明显好了很多。身体的“警报”解除后,她能够更专注地听讲。当张教授在课堂上讲到“空间的人性化关怀与情感体验”时,结合自己课题方向的爱琪,脑海中瞬间迸发出无数灵感。那些在月子中心感受到的宁静与安全感,那些深夜独自喂奶时对一盏柔和夜灯的渴望,那些推着婴儿车在公共场所寻找母婴室的窘迫……这些切身的体验,此刻与深奥的理论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她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笔尖沙沙作响,眼神专注而明亮,仿佛重新找回了与知识对话的激情和力量。这一刻,她不再是课堂上的“异乡人”,而是带着独特生命经验和视角的回归者。

傍晚时分,当爱琪结束一天的课程,背着略显沉重的帆布袋(里面装着几本厚厚的专业书和保存完好的“战利品”母乳),快步走出教学楼时,一眼就看到了停在路边的熟悉车辆。乐希降下车窗,正微笑着朝她招手,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期待和思念。

“老公!”爱琪几乎是跑着过去,拉开车门坐进副驾。

“辛苦了!感觉怎么样?”乐希一边启动车子,一边仔细观察着妻子的脸色。

“累!”爱琪长长舒了一口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肩膀,但脸上却洋溢着一种充实的疲惫和兴奋,“身体累,脑子也累,但是……特别充实!特别开心!好像又活过来了!”她迫不及待地跟乐希分享课堂上的点滴,分享张教授的支持,分享林珊的关心,分享自己听课时的灵光乍现。

“对了,珩珩呢?他今天乖不乖?有没有闹?”话题最终还是绕回了孩子身上,语气里带着浓浓的牵挂。

“乖得很!”乐希笑着,语气轻松,“妈说上午睡了一大觉,下午精神好,玩健身架玩得可欢了,还学着去够上面的小挂件呢!奶也按时喝了,你带回来的‘口粮’正好接上。就是……”他故意卖了个关子。

“就是什么?”爱琪的心立刻提了起来。

“就是下午四点多那会儿,好像有点想你了,哼哼唧唧地到处看,妈抱着他走到你常坐的那个飘窗位置,他才安静下来,趴在那儿看了好久窗外,小模样有点小委屈。”乐希模仿着儿子的神态,惟妙惟肖。

爱琪的心瞬间软得一塌糊涂,夹杂着甜蜜的酸涩:“这个小坏蛋……才一天就想妈妈了……”

“可不是嘛,说明我们珩珩跟妈妈亲!”乐希笑着安慰,“不过有妈在,很快就哄好了。这不,这会儿估计又在跟他的大羊(林彦送的毛绒玩具)玩呢。”

车子驶入小区,爱琪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当电梯门打开,她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用钥匙打开家门。

“妈妈回来啦!”乐希妈妈抱着乐珩,笑容满面地迎在玄关。

“珩珩!妈妈回来啦!”爱琪顾不上换鞋,立刻放下包,从婆婆怀里接过儿子。小家伙似乎闻到了妈妈身上熟悉的气息,小脑袋在她颈窝里蹭了又蹭,小手紧紧抓着她的衣领,嘴里发出“嗯嗯”的、带着委屈又满足的哼唧声,像是在诉说一天的思念。

“宝贝,想妈妈了是不是?妈妈也想死你了!”爱琪抱着儿子温暖柔软的小身体,感受着他依恋的蹭动和有力的心跳,眼眶瞬间湿润了。一天的疲惫、课堂上的紧张、挤奶时的孤独,在这一刻被怀中这份沉甸甸的、带着奶香的依恋彻底治愈。她低头,深深嗅着儿子头顶好闻的味道,心中充满了失而复得的圆满感。

乐珩在妈妈怀里腻歪了一会儿,似乎确认了妈妈的存在,情绪很快平复下来,又恢复了活泼好奇的本性。他扭动着小身体,黑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妈妈带回来的帆布袋,小手指着,发出“啊!啊!”的声音。

“想看妈妈的包包?”爱琪笑着,抱着儿子坐到沙发上,打开帆布袋。她拿出厚厚的专业书和笔记本,指着上面的字和图:“看,这是妈妈上课用的书,妈妈要学习,要变得很厉害!”她又小心地拿出那个装着母乳的储奶瓶,晃了晃:“这个,是妈妈给珩珩带的饭饭!香不香?”

小乐珩似懂非懂,但对妈妈带回来的东西充满了兴趣,小手好奇地去抓书本的边缘,小嘴咿咿呀呀地“评论”着。

乐希和妈妈站在一旁,看着这温馨的一幕,相视而笑。乐希妈妈轻声说:“看琪琪抱着珩珩讲学校的样子,真好。当妈的眼里有光,孩子才更有福气。”

夜晚,哄睡了玩累的乐珩。爱琪的书房灯再次亮起。与以往不同的是,书房的门没有完全关上。她坐在书桌前,摊开笔记本和厚厚的参考文献,台灯洒下温暖专注的光晕。而婴儿监控器的屏幕就放在她手边,小小的屏幕里,乐珩在婴儿床上睡得正香,小胸脯均匀起伏。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勾勒着关于母婴空间疗愈性设计的构思草图,旁边是密密麻麻的理论注解和灵感批注。偶尔,她会抬头看一眼监控屏幕,看到儿子安睡的容颜,嘴角便不自觉地勾起一抹温柔的笑意,随即又低头沉浸到她的学术世界里。

这一刻的书房,安静而和谐。一边是母亲对知识的探索和对理想的追求,笔尖流淌着智慧与热情;另一边是婴儿安稳的睡颜,象征着生命最初的宁静与成长。一屏之隔,两个世界,在同一个空间里奇妙地交融、共生。爱琪不再是割裂的“学生”或“妈妈”,她将这两个身份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在书桌与摇篮之间,在笔尖与心跳之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充满张力和韧性的平衡点。

她知道,这条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会有许多挑战和不易,但此刻,在灯光下,在儿子的呼吸声陪伴中,她充满了迎接一切的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