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亲王和赵立父子前脚刚踏出曹家的门槛,后脚就接到了皇上的圣旨。原来,夏国太子顾轩将在二十天后抵达大夏国的首都——京都城!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好消息:夏国太子顾轩竟然联系上了在夏国失联已久的朱凤!朱凤得知自己的儿子朱双大难不死,被河水卷走后奇迹生还,又幸运地被赵健在破庙里所救,他的心情感动得久久不能平静。而且朱凤得知当今圣上已经免了他的死罪,朱凤非常感激,所以朱凤决定随夏国太子的出使团队,一起回到周朝负荆请罪。齐亲王和赵立父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两人都面露喜色。齐亲王捋了捋他那不长不短的胡须,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满意的笑容,说道:“这朱凤罪大恶极,结党营私,残害忠良,科举舞弊,甚至私藏龙袍,简直就是无法无天!更可恶的是,他还残害了那么多的忠良之士,真是天理难容!人人得而诛之,如今他自己送上门来,倒是省了我们不少麻烦事。他犯下的罪行如此之多,现在主动回来负荆请罪,正好可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赵立在一旁连连点头,表示完全赞同齐亲王的看法,他接着说道:“是啊,齐亲王所言极是。如此一来,那些惨遭朱凤毒手的忠良之士们终于可以瞑目了。他们的冤屈终于能够得到伸张,这也算是给他们一个交代,让他们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
齐亲王微微颔首,继续说道:“朱凤之所以会主动投案自首,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的儿子朱双被我们成功地找到了。而且,皇上心怀仁慈,念及太后的千秋寿辰,特地下旨为太后祈福,免除了朱凤的死罪。然而,死罪虽免,但活罪却是难逃的,想必朱凤自己心里也很清楚这一点。”
赵健心中的开始有点不安,他不禁想起了养父赵成和顺怀世子的惨死,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朱凤!他紧紧皱起眉头,仿佛心中的忧虑都凝聚在那两道深深的眉间沟壑里。
“可是,”赵健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焦虑,“他若心存不轨,归来之后在朝堂上兴风作浪,又或者与那些余党相互勾结,那后果恐怕会不堪设想啊!”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朱凤的疑虑和担忧,似乎已经预见了一场可怕的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齐亲王微微一笑,拍了拍赵健的肩膀,安慰道:“赵健啊,谨慎一些固然是好事,但如今他已经没有任何势力了,朱凤的罪恶满朝皆知,人人得而诛之。而且皇上圣明睿智也绝对不会轻易让他掀起什么风浪的。他能够主动回来负荆请罪投案,这也正好可以彰显皇上的仁德啊。”
赵立在一旁也附和着劝道:“健儿,齐亲王说得很有道理,皇上心中自然有他的考量。我们就不要过于担心了。”
赵健虽然不再说话,但心中的担忧却并未因此而消除。
二十天之后,夏国的太子顾轩果然带着朱凤来到了周朝。朱凤一脸认罪伏法的样子,见到皇上之后,二话不说便跪地磕头,痛哭流涕地诉说着自己的罪行。
沉默片刻后,皇上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低沉而冷淡:“朱凤啊朱凤,你恶贯满盈,罪孽滔天,你所犯下的罪行,简直罄竹难书。你罪大恶极,心如蛇蝎,无药可救。然而,念及你能够投案自首,又恰逢太后的千秋寿诞大赦天下,原本应严惩不贷的死罪,才得以赦免。”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其中蕴含的威严却让人不寒而栗。朱凤听到这句话,如蒙大赦,他连忙叩头谢恩,嘴里不停地说着:“皇上我知道错了,谢皇上不杀之恩谢皇上不杀之恩,”。
然而,皇上紧接着下令将朱凤暂时关押在刑部大牢,等候发落。朱凤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知道自己这次恐怕是在劫难逃了。
为了防止朱凤像上次一样逃脱,皇上特意叮嘱刑部,要为朱凤安排一个特别的牢房。这个牢房位于刑部大牢的深处,四周墙壁厚实,只有一扇小小的窗户,通风和采光都很差。而且,牢房外面十二个时辰都有武功高强的护卫把守,他们严密监视着牢房内的一举一动,绝不给朱凤任何逃脱的机会。
皇上的这一安排可谓是万无一失,朱凤被关进这个特别的牢房后,就如同被关进了一座铜墙铁壁的牢笼,插翅难逃。而这一切,都要等到太后的千秋寿诞过后,再做进一步的处置。
在太后的千秋宫宴上,华灯初上,金碧辉煌,殿内的人们身着华服,欢声笑语,一片祥和欢乐的气氛。众人纷纷举杯,向太后祝寿,祝愿太后福寿安康,千秋万岁。
然而,在这热闹的场景中,赵健的心中却始终惦记着朱凤的事情。他不知道皇上最终会如何处置朱凤,因为皇上已经下旨免了朱凤死罪,心中忐忑不安。他不时地偷瞄着皇上,试图从皇上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些端倪,但皇上始终面带微笑,让人难以捉摸。
就在这时,夏国太子顾轩带领使团步入大殿。顾轩身着一袭白色锦袍,身姿挺拔,风度翩翩。他的身后跟着一群侍从,手中捧着一个精美的锦盒。
顾轩走到太后面前,跪地行礼,然后打开锦盒,露出了里面的礼物——一只通体雪白、眼眸如宝石般湛蓝的灵狐。灵狐温顺地趴在锦盒之中,柔顺的毛发在烛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仿佛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这只灵狐的出现,立刻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宫人们纷纷侧目,发出阵阵惊叹。灵狐的美丽和温顺让人不禁心生喜爱,它那如宝石般的眼眸更是让人着迷。
顾轩站起身来,微笑着对太后说道:“太后娘娘,此灵狐乃我夏国境内极难寻得的祥瑞之物,听闻它的出现能为所在之地带来福泽与安康。今日特将它献给娘娘,愿娘娘福寿绵长,周朝国运昌盛。”他的声音清朗,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与诚恳。
太后微微眯起双眼,眼角的皱纹因为这一动作而更加明显,但这并不影响她那威严而慈祥的面容。她的目光落在眼前的礼物上,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嘴角不由得泛起一抹微笑,轻声说道:“太子殿下有心了,如此祥瑞之物,哀家甚是喜欢。”
一旁的皇上见状,也微笑着点了点头,对顾轩说道:“太子不远千里送来如此厚礼,朕心甚慰啊。”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透露出对顾轩的赞赏之意。
顾轩见状,连忙谦逊地欠身行礼,他的动作优雅而得体,展现出良好的教养和风度。他面带微笑地回答道:“能博太后与皇上欢心,乃轩之荣幸。”他的言辞诚恳,让人感受到他的真诚和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