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七月,夏未尽,秋已临。
残阳西坠,将栾城的原野染作一片赤赭。暑气未消,热风卷着干土掠过龟裂的田垄。高大的太行余脉如青黑色的屏风,山脊线上,正浮动着橘红的晚霞。
高干顶盔贯甲,手握长枪。
站在栾城的城门楼上,抬眼看向北边,眼中闪过一丝忧色。来栾城屯守已经有两年多了,这两年来,与屯兵真定的张燕之间,并没有发生什么冲突。
双方都恪守着“五年冷静期”的约定,互相之间友好相处,就算是汉方的斥候在巡逻时相遇,也没有发生冲突,有时候甚至还坐在一起,互相唠嗑上几句。
但是,最近的情况却有些反常。
驻守真定城的主将,突然由张燕换成了高顺。那高顺是什么人?乃是最早跟随王通的悍将!
自从王通用20车财宝从吕布手中“买”下高顺之后,高顺便成为了王通最亲信也最得力的将领,此后随王通四处征战,所向披靡,立下的战功在王通麾下的诸将中无人可比。
堪称王通帐下第一将!
三年前一战,正是高顺在土门关外,带着其训练出来的劲旅“陷阵营”,一战斩杀麴义,并全歼了威名赫赫的“先登营”。
而此时,正是自己的舅舅袁绍征伐公孙瓒的关键时期,王通在这个时候用高顺替换张燕,恐怕不会那么简单。
难道是想策应公孙瓒?
不过,仔细一想,那王通向来信守承诺,自从达成协议以来,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从未有过任何食言。就算是上次救援公孙瓒,也只是攻打刘和,而不曾对袁绍动兵。
或许,是自己多虑了。
用高顺更换张燕,也许只是正常的换防而已,不值得太多关注。
想到这里,高干紧皱的眉头又舒展开来,原本有些不安的心情也开始慢慢平复了下来。,
“回城,去胡姬街。”
胡姬街,这是栾城内新兴起来一条大街,街上的店铺以酒楼和娼馆为主。而那些娼馆中的女子,基本上都是商人们从晋阳买来的匈奴女子,貌白肤美,妖冶大方,别有一番异域风情。
尤其是其中一位名叫“如花”的,那才叫风骚!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如花。)
……
常言道:繁荣昌盛。
但是,在封建社会,其实应该解读为繁荣“娼”盛。因为古代的人类没有经历过现代化的教育,没有远大的理想,骨子里还深藏着动物的属性。
在封建社会,“繁荣”和“娼盛”,是一种互为因果而又相辅相成的关系。饱暖思淫欲,他们在吃饱穿暖之后,就会想着去干一些低级趣味的事情。因此,在古代,繁荣通常会导致娼盛。而娼盛又带动了消费,有益于促进地方繁荣。
(备注:郑重声明,古今有别,这里说的是古代。请弟兄们不要在这里评论。山风木鱼三叩首,跪谢,跪谢,跪谢!)
在万恶的封建社会中,不懂得繁荣和娼盛之间关系的官吏不是好官吏。高干自幼饱读经书,文武秀出,是一个合格的官吏。因此,在高干的推动下,栾城内的胡姬一条街,办得有声有色。
不仅如此,高干这人,干什么都喜欢亲历亲为。
比方说:亲自吃东西,亲自拉屎,亲自喝水,亲自拉尿,亲自睡觉,亲自行周公之礼等等。总之就是很多事情,都喜欢亲自去干。
对于胡姬的事,高干也是一样。在高干的亲自参与下,栾城内的胡姬一条街,被办得红红火火,每天都热闹得如同过年。
……
然而此时,正当高干转过身子,想亲去胡姬街拉动消费时。
突然!
身后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
回头看去,但见城外有一小股骑兵飞驰而来,人数不多,不过,却是并州军的骑兵的装束。
“这是何事?”
高干的心中有些疑惑。
很快,那小股骑兵便冲到了城门之前,高干数了一下,对方的人数不多,仅有8人。
带头的是一位身材魁梧、须发花白的老兵,穿的是什长的衣甲,应该是这股并州骑兵的领头之人。
那人在其它7名骑兵的簇拥下来到城门楼前,勒住胯下的战马,对着城门楼上的高干大声喊道:“上面可是高干将军?”
“正是本将。”
“见过高将军,我们兄弟今日过来,想向高将军讨个公道!”
“何事?”
“高将军应该知道,袁车骑与镇北将军,有五年不战的约定。然而,如今才过去两年,高将军为何就单方面违背协议?”
“本将何曾违背协议?”
“高将军休要抵赖!”
那须发花白的什长道:
“我这一什,共有10位兄弟。然而,现在却只剩下8位。另外两位兄弟于今天上午失踪。
据我仔细查探,失踪的两位兄弟,是被你们抓去了栾城城内。还请速速将人交还给我,以免伤了和气!”
高干皱了皱眉,说道:“据我所知,今天上午派出的斥候,都已经回来了,并未带回任何并州军将士。”
“这还能有假?!”
那并州老兵道:“有人亲眼看到我的两位兄弟被你们带到了城里。你这分明是想抵赖。你如此行事,是严重的违背盟约的行为。还请快快交回我的兄弟,否则,一切后果由你方承担!”
“岂有此理!”
高干也怒了,大声斥道:“你一介什长,竟敢对我如此无礼,再敢多言,休怪我现在就下令将尔等乱箭射死!”
说罢便举起手来。
身边的亲兵见状,纷纷举起手中得弓箭对向城下的八名并州骑兵,只等高干一声令下,便会乱箭齐发。
不过,高干却并没有下令射箭。
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高干也并不想因此事而破坏了彼此之间的盟约,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将城下的几名并州军吓退。
果然,那老兵见城头上的士兵举起了弓箭,便勒马回头而走,似乎很是害怕。
然而,就在高干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却见那老头突然以快得让人不可思议的动作,取弓搭箭,身子在马上仰倒,“嗖”的一箭射向高干。
高干大惊!
没想到那老头的箭术竟如此高超。想要拔刀格挡时,一遛青光已到面门,只能用力将头往旁边一摆。
“唰”的一声,箭矢擦脸而过。
锋利的箭矢在高干的右脸划出一道血槽,顺带将他的整只右耳朵给削了下来。
鲜血刹时染红了高干的半张脸。
此时,亲兵们也反应过来了,纷纷扑上去将高干团团围在中间。
“放箭,射死他们!”
高干气得嘶声大叫。
其实不用高干吩咐,亲兵们早已举起弓箭射向城下。然而,那城下的八名并州骑兵,早已在那名须发老白的老什长的带领下,纵马狂奔,逃到了箭矢的射程之外。
随后,便扬长而去。
越跑越远,渐渐消失在夕阳的余晖里……
……
那名须发花的“老什长”,就是黄忠所假扮。黄忠实际上是高顺的副将,因为现在名声不显,还没有什么人认识他,才假扮什长来挑起战端。
而刚才那一箭,其实是可以将高干射死的。
因为现在还不能弄死高干,才故意射偏了一点点,只射落高干一只耳朵,而不取高干的性命。否则,以黄忠高超的箭术,在高干防备松懈的情况下,绝对可以将高干一箭射死。
而之所以不射死高干,是因为根据王通的计划,常山郡只是次要战场,在常山郡与袁绍开战,只是为了吸引袁绍的兵力,而不是要在这里跟袁绍决战。
这一次,都是王通和他的谋士们,早就计划好了的。用的计谋是:
明攻栾城,实取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