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凭甘宁大捷及吐鲁番大捷两项功劳,杨一清在三边呆了半年功成圆满,立夏后被朝廷召回。

“嘉峪关外回贼能消停几年,但是复套依然遥遥无期呀!鞑虏从河套往返青海,穿越甘肃往来无碍,始终是一个隐患。”

杨一清陈九畴杨植姚涞四人立马靖虏卫,回头最后看一眼甘肃镇。

陈九畴这两年巡抚甘肃累垮了身体,甘宁大捷后上疏乞求回山东老家曹州调理,嘉靖痛快批复了,所以陈九畴也跟着东返。

杨植安慰道:“仗要一个一个地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时间在我们这边,全世界没有人配跟我们打持久战,只要我们不急,没有敌人能拿大明怎么样。”

众人穿过延绥镇横渡黄河来到大同,视察了大同的军政建设后赶往北京。

当今朝廷的大事是给武宗实录的编撰人员论功行赏,除了监修官、总裁官、催纂官、誊录官这些领导外,诸多苦力翰林都升了一级,杨植回到翰林院时,翰林院里喜气洋洋。

编书的任务轮不到徐阶,他请假回松江去了。除了文徵明因两次编书之功升为侍讲,还有很多人搭上了编书的便车。

礼部尚书席书的弟弟席春是正德十二年的进士,踏入仕途不到八年,今年被嘉靖紧急召进翰林院授为从七品检讨,加入编撰武宗实录的最后一班车,一个字没写就因功升两级为从六品修撰。

席春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叔,和文徵明一样同属于出身不正的翰林,平时从不到柯亭跟其他人扯淡。

杨植一进翰林院先与席春见了礼,两人互称对方为前辈,于是情投意合一见如故,次日休沐,改日不如撞日,杨植当即约了席书、席春兄弟晚上去六必居吃饭。

按对等原则,杨植做东,罗钦顺为主陪,四人各论各的,自然聊起来翰林的升迁。

今年是翰林院前所未有的编书大年。共有《武宗实录》、《献皇帝实录》两部大书编成,董玘、翟銮等资深翰林今年跳了一级。

杨植虽然被翰林们称为火箭学士,但席书因编书先升太子太保再升三级为少保;席春上半年从检讨升为修撰,下半年还能升为侍讲,兄弟俩的晋升速度比起杨植快了不止一星半点,那些九年考满合格才能升一级的新晋翰林更是望尘莫及。相形之下,罗钦顺杨植师徒俩只有眼红的份。

杨植问道:“在下离京半年,敢问席少保,朝堂有什么阶级斗争,哦不,是权力斗争的新动向?”

朝堂的风口还是议礼。光禄寺的一名寺丞何渊大概也想乘着议礼风口一步登天,前段时间上疏建议让兴献皇帝入太庙,嘉靖大喜。但是这个建议没有人同意:毕竟兴献皇帝只是一个封号,本人生前一直是孝宗、武宗的臣子,怎么死后就有资格跟孝宗、武宗平起平坐了?

这份奏疏太逆天,张璁、席书等议礼派根本不敢赞同,嘉靖派黄锦张佐等太监在晚上偷偷去张、席等人的家里,劝他们附和这份奏疏,被所有议礼派拒绝。席书还用银章密奏上疏说不能这么做。

嘉靖有点生气,批评席书说官当大了,胆子小了。不过席书凭着与嘉靖父子两代人的交情,依然是嘉靖第一信任的大臣。

嘉靖没有办法,只能同意另外建一个祢室供奉兴献皇帝。但是很多问题又来了:只有太祖高皇帝的父亲德祖才有单独一个祭室,兴献皇帝的祢室放在哪里?是跟奉先殿并列吗?祢室是不是跟太庙里的奉先殿同一个院子、同一个门进出?祭祀兴献皇帝是单独祭祀,还是祭了奉先殿里的列祖列宗后,顺便去祭兴献皇帝等等,嘉靖头疼不已,下令礼部会议,拿出一个解决办法。

席书叹道:“在下本经不是礼经,不知道如何是好!树人老弟,你给个建议?”

杨植紧锁双眉作深思熟虑状,半晌后说道:“席少保觉得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圣上都会同意的!”

席书惊讶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怎么能草率行之?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要上史书的,要对后人负责的!”

杨植轻笑一声道:“圣上为兴献皇帝另建祢室只是权宜之计,日后肯定会让兴献皇帝入奉先殿与列祖列宗同祀,你不要为这事焦虑!”

其余三人瞪大眼睛,一时说不话来。席书叹息道:“树人老弟,你已经有宰辅之才了!愚兄难以望弟项背!”

杨植亦叹口气道:“玉在匣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小弟年纪轻资历浅,不入今圣法眼!”

席书瞅瞅罗钦顺道:“整庵兄!方献夫说食得咸鱼抵得渴,现在不流行冰清玉洁了,得抓住机会!你有这个弟子,还怕在内阁压不住群臣?”

罗钦顺心乱如麻,酒宴之后回程路上对杨植道:“看来宰辅也不好当,如果我入了阁,恐怕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你想得太远了,先当上大学士再说吧!

杨植鼓励道:“杀鸡焉用宰牛刀,有事弟子服其劳!只要老师入阁,什么政务、人事包在我身上,我来替你处理!

再说了,你又当又立是不行的,我想个办法让你既有圣宠又不坏名声!日后大宗伯举荐你入阁时,圣上大笔一挥曰同意!”

把老师送回住所,杨植向西城武定侯府走去,经过显灵宫时看到门前柏树上贴了两张风调雨顺的符箓。杨植看看左右无人,掏出碳笔在符上写了几个字。

第二天杨植身着便装脸上围着面巾,冒着骄阳来到玉渊潭边的小树林里,不一会邵元节着常服戴斗笠,鬼鬼祟祟地过来了。

杨植看看树林外,低声问道:“你出来接头,没有人知道吧?”

被气氛感染,邵元节不禁四下张望:“学士放一百个心,山人曾云游四方,见惯打闷棍套白狼。我的警觉性不次于专事跟踪、缉捕的锦衣卫好手。”

“小心使得万年船!我们的关系是见不得光的,没有什么非常紧急、重要的事不要来找我。一旦被人看见,我要被赶出朝堂,你要人头落地!”

邵元节羞愧地点点头,道:“山人自然省得!这次实在是没办法,所以求到学士!我长话短说吧!

前几日,山人侍奉圣上练气导引,出宫时被圣母的太监叫住,问我有没有办法让圣上早生皇子,以定国本。”

杨植思索一下,嘉靖今年十八岁,纳后妃三人至今无子嗣。正德殷鉴不远,确实让蒋太后忧心忡忡。

“邵仙长,你的医术如何?”

“贫道精通的是养生健身跌打损伤这类外科医术,男科女科生殖医术并不精湛,可以说摸不着门道。”

杨植沉思一会,指示道:“你跟圣母回话,说这个事急不得,需要慢慢调养身体。

先让圣上搬到西苑,说词就是宫内为防虫蚁,年年在砖木上粉刷有毒椒漆,久居对身体不好。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圣母、圣上能够接受。

另外你再在湖北和南阳等地寻找专治不孕不育的道医!天下名医、药材大都出自这个地方,把握性大。

这种事你可以直接跟圣母、圣上讲。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圣上母子都是精明强干,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你为人坦荡,他们会更加信任你!”

邵元节眼睛闪烁泪光,哽咽道:“学士真是人间灯塔!贫道有今日,全凭学士指引,却迄今尚未有丝毫回报,怎不叫我愧赧!”

杨植淡淡道:“这叫布闲棋下冷子,你也不用干什么,宫内有什么异常及时告诉我就行了!”

休沐日后又是逢二经筵,勤奋好学的嘉靖自然不会怠慢,文华殿内的翰林学士、侍读侍讲学士新增了好些人,除张璁桂萼方献夫三位议礼学士外,靠熬夜码字写实录而升为学士和侍读侍讲学士的正途翰林亦有不少。

年轻的君主渴望建立功勋,大明今年西北大捷,先后重创套虏、回贼,这几个月边关都没有吉囊的消息,鄂尔多斯部也不复存在,宣大、绥宁的镇守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发来密奏,说大约吉囊的确已经死了。

嘉靖坐实了尧舜之君垂拱而治的美名,颇为自得。经筵结束后他把翰林留下来,向下一望,仙人之兮列如麻,心中一动,轻吐纶音问道:“侍读侍讲学士有多少人呢?”

方献夫杨植等侍读侍讲学士、顾鼎臣张潮等詹事府左右谕德这些从五品翰林站了出来,向嘉靖拱手行礼。

只见嘉靖低声吩咐黄锦几句,黄锦传旨道:“请诸位先生以大捷为主题,现场写一篇青词吧!”

青词这个玩意,是道士打醮时,向玄天上帝求福禳灾写的祷词。乡下人可能就是干巴巴写几句话请玄天上帝保佑风调雨顺,父母长寿,但皇帝肯定不能这样甘居下流。

嘉靖的青词主题不限,可以是茶叶丝绸瓷器、阴睛云雨雪、日月星辰、战争、稻麦;文体不限,可以是诗词歌赋。

谁也没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才思,能驾驭任何主题,把任何文体写个没完,所以青词允许代笔。嘉靖可以让大臣代笔;大臣如果搜肠刮肚也写不出来了,可以找亲朋好友、门客弟子代笔青词交给嘉靖。

当即从五品翰林们现场以大捷为主题写了起来,片刻之后完成作业交给黄锦。

嘉靖浏览了一下各位精英的作品,点评道:“顾鼎臣写得最好!杨植你在吐鲁番一役居首功,写得却很是平常!”

杨植连忙告罪道:“好教圣上得知,微臣已有三名子女,眼下两位妻子均将要临盆,下个月就有五个孩子嗷嗷待哺,现在每日回到家里小儿辈哭喊打闹沸反盈天,是以有些分心。”

嘉靖似乎触动了心思,想了一下道:“朕让太医院的医士去你家,看看能不能帮到你。”

杨植的圣眷之浓让其他的翰林不禁眼红。但是没办法,杨植给嘉靖挣了比孝宗武宗更大的脸。

两日后,一名年近半百的医士自称许绅来到杨植家里,给两位夫人诊过脉后,笑着说:“杨侍讲学士的两位夫人气血充足,胎儿心跳有力,胎位很正,下个月顺产没有问题。”

杨植把许绅请到书房,令人送上金饼道:“辛苦许医士来一趟,在下一点诊金不成敬意,请许医士笑纳!”

许绅推脱道:“我们御医皆有品级,吃的是皇粮俸禄。皇上以前也让在下给大臣出过诊,太医院会定期派医士去军营、监狱、工地给军兵、狱囚、劳工巡诊,都是不收诊金的。”

杨植佯装怒道:“许医士如果把我当兄弟看得起我,就收下见面礼!这不是诊金,是见面礼!”

许绅见推脱不掉,只得把金饼笼入袖中,杨植转怒为喜,令厨娘烧几个小菜,便与许绅吃喝起来。

许绅的户籍是医户,太医院世家,他本人是官学儒生,本来想考秀才举子的,后面还是转学了医科,继承了家业。

两人都是儒生出身,共同语言颇多,说得入港后,许绅恭维道:“杨侍讲学士子女成群,夫妻三人身体素质俱佳,真是佳偶天成!”

杨植不以为然道:“在下不懂医术,只知道生命在于运动!

在下的两位妻子,郭氏过去整天在田间地头练大枪;李氏在四川时与手帕交或蹴鞠或捶丸,是以身体康健!

所以,要野蛮其身体,文明其精神!人不能圈养,就是要撒欢!”

许绅吃惊道:“果然一事通万事通!杨侍讲学士这番话暗合医理,只是宫女们蹴鞠捶丸时,谁敢跟后、妃一起冲撞。”

杨植不以为然道:“那也不能在紫禁城里坐井观天,平日里多去西苑放松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