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南宫凌的话让戚长春的脸色一变,戚远也意识到了不对。皇上今天来好像另有目的。

康顺帝饶有兴趣的样子,对戚远说道:“老爱卿,朕久居宫中,竟然不知道国公府世子过的如此节俭。

你们父子真是朕的好臣子,是朝臣的楷模。

朕也想看看,世子的书房到底有多简朴。”

康顺帝的话让戚长春的手脚冰冷,好像末日降临一样。

戚长春暗想:完了,皇上肯定是知道了密室了。

跟戚长春相比,戚远就镇定多了。他泰然自若的说道:“皇上,这都是外面的谣传罢了。皇上对老臣多有体恤,老臣的府中又怎能像外人说的那么寒酸。

实在是小儿不通文墨,不是读书那块料。书房里的书架也不过是个摆设,因此也没太注重。不成想让马峰小世子笑话了。

皇上您日理万机,老臣家的这点小事又怎能让您再费心呢!

明儿个老臣就让小儿把书架给换了,好好把书房装饰一番。

请皇上和太子殿下先随老臣到前厅休息。老臣特为皇上和太子殿下准备了精致的茶点。”

戚长春也急忙附和道:“皇上,是臣顽劣,不思进取。明日臣定当换书架,摆圣贤书,不再让那些世家公子哥嘲笑。”

戚远父子想把皇上糊弄过去,但康顺帝已经起了疑心,又有那颗黑色南珠做铺垫,如何能轻易揭过!

康顺帝爽朗的一笑:“老爱卿,小世子,朕今日既然来了,不妨过去看一下。

朕整日在宫里也烦闷的很,今日正好就逛逛国公爷的府邸。国公爷不会拒绝朕的提议吧!”

“老臣不敢!”戚远忙诚惶诚恐的道。

既然躲不过,那就走一步看一步。也许还有转机呢!

戚远隐晦的看了看儿子戚长春和那几个死士,然后率先领着康顺帝往世子的书房走去。

书房里果然布置的简陋,若没有沐瑶的密报,康顺帝恐怕得感动的把那张黄梨木的书架赐给戚长春。

“父皇,儿臣小书房的书架也不怎么用,就给小世子用吧。儿臣这就让人把书架给运来,”南宫凌说完又对着身后的侍卫说道:“董虎,王铎,你二人把世子这个旧书架抬走,把本宫的书架送过来。”

戚长春的脸色又白了几分。书架一挪走,密室门可就露出来了。幸好这个密室里的东西不扎眼,不会惹得皇上怀疑。

戚远知道儿子有两个密室。这个密室不过是为了以防万一,遮人耳目的,所以并不紧张。

如戚远所料,这个密室里面的东西并没让康顺帝发怒。

可南宫凌既然来了,怎么能无功而返。于是借口密室黑暗,亲自去拿烛台。

戚远一个眼色,那几个死士就分别往皇上和太子的跟前凑。可隐藏在侍卫中的龙甲卫早就把康顺帝护了起来。

至于南宫凌,他又怎么会在意扑过来的这几个死士。没看他身形怎么动,就有两个死士倒地不起。剩下的那两个死士也被龙一等人控制了起来。

康顺帝暴怒,没想到戚远这老贼竟然狗急跳墙,还想挟持自己和凌儿。多亏提前有准备。

当那个密室展现在康顺帝的面前,又看到了书桌上和箱子里的信后,康顺帝气的手都有些抖了。

他指着被抓住胳膊的戚远道:“戚远啊戚远,枉费朕这么多年一直信任你。还想让你的孙女入主东宫。你就是这么报答朕的!

若不是沐瑶,朕还蒙在鼓里。凌儿说时,朕还一直维护你。朕真是看走了眼啊!

你毒杀当朝武将,取而代之。此罪一。

身为朝廷命官,又知法犯法,勾结瓜哇国人种植罂粟荼毒国民。无故关押、虐杀无辜百姓,为自己谋私利。此罪二。

私藏南珠、紫檀木。私用御用之物。此罪三。”

戚远,你莫非是想打造第二个皇宫吗?”

康顺帝看向戚远的眼神充满了杀意:“不知悔改的狗东西,还妄图挟持朕。

朕就是将你凌迟处死都难消心头之恨。

来人,将戚府满门押入天牢,等押回戚长青一同问斩。”

康顺帝说完又对南宫凌说道:“凌儿,朕就着你查抄国公府。所有金银珠宝全部冲入东宫库房吧!”

“儿臣遵旨!”南宫凌恭敬的道。

抄家虽然动静大了些,但好在沐瑶从国公府回来后,南宫凌就派人一直在暗中监视着国公府。使得国公府老少仆从无一人走脱。

城门处也被蒋墨守的死死的,没走漏一点消息。

康顺帝又让大将军韩城携密旨,亲自到紧邻雁归岭的大兴城调兵,抓捕戚长青。

并将瓦家窝棚的金银珠宝全部运回皇城。

康顺帝又派右将军云齐镇守雁归岭,并协助老宁王南宫磐青焚毁所有的罂粟和已经制成的逍遥散。

至此,罂粟事件才落下帷幕。

虽然沐瑶立了如此大的功劳,但康顺帝对她的不喜更甚了。

康顺帝对于沐瑶暗渡陈仓,私探重臣府邸一事,非常忌惮。她有没有把自己这个大夏的君主放在眼里!

但要不是沐瑶提供的密报,戚家父子可能就一辈子都逍遥法外了。不得已,康顺帝又大加赏赐了沐瑶一番。

同时又命工部左侍郎赵庸协助沐瑶在三个月内把作坊全部建完。

那时,康顺帝就能名正言顺的请沐瑶离开他的大夏了。

罂粟事件平息后,大夏的满朝文武对西陵来的羽瑶公主又有了新的认知。

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能铲除偌大的国公府和大将军之府,此女不简单。

同时,深受罂粟毒害的大夏老百姓都把沐瑶奉为了神明。

就是雁归岭以前不知道罂粟一事的众将士,都感激沐瑶。是沐瑶拔除了他们身边的毒瘤,还雁归岭一个干净的天空。

沐瑶的名字一时间在大夏的境内流传。而端老太妃的宫里,也有人在打沐瑶的主意。

恭亲王南宫嘉看望母妃时,无意间提起南宫珉的婚事。

南宫珉虽然才十五岁,但可以先选定王妃,及冠礼过后再成婚。

“皇儿,你怎么想起了为你的侄儿做媒了呢!”端老太妃问道。

“珉儿哀家看着就喜欢,羽瑶公主哀家也喜欢的紧。他们两个若是能在一起最好不过了。

可哀家听说太子南宫凌喜欢羽瑶公主。而羽瑶对凌儿也有意。

羽瑶公主又怎么会嫁给珉儿为王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