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北燕宗室陆续来到正阳宫,萧平旌指示御膳房做了几桌好菜好汤,并把自己私藏的剑南春拿出来,给各位北燕宗室倒上。
现在萧平旌和皇后林奚、太子萧符等家庭成员坐在一桌,慕容重华和北燕年长的宗室们带着孩子们坐在一桌。
两家人的孩子们都很听话,年纪小小,很乖,不说话。桌子上呢,是北燕宗室爱吃的东西,像羊奶、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黄金酥饼等等...
萧平旌笑道
“奥,不必多礼了。各位昔日燕国的宗室们,朕今日请你们来吃一顿饭,无非也是因重华公主要求,朕能够保全燕国宗室后世能在大梁有个一官半职或者是有一两分关系,不至于世代之后,身为大燕宗室,却遭人欺压。”
燕国宗室们答谢道
“多谢陛下开恩。”
萧平旌把3岁的江陵公主抱了过来,对各位北燕宗室道
“这是朕三岁的江陵公主,身体很好,长得也可爱,没有生过病。你们各位燕国宗室中,有没有适龄的男孩,我们缔结婚约如何?以后到了14岁的时候,我们便缔结婚约。”
北燕有位复州郡王,他对萧平旌说
“陛下,臣乃前燕国复州郡王慕容永福,这位是臣的孩子慕容彦钧,今年六岁,喜好读书。不知臣的这个孩子是否合陛下的心意呢?”
萧平旌挥挥手,慕容彦钧走了过来,萧平旌问慕容彦钧
“孩子啊,你读的书是什么呀?”
慕容彦钧说
“我读的是《唐书》。”
萧平旌笑道
“奥,好好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永福,朕可以赐封你为复州侯,享受朝廷的俸禄。等到朕这个闺女长大了,你们俩多玩玩,多了解一下,长大了,这婚姻就好说很多了。”
慕容永福道
“臣以此,与犬子叩谢陛下圣恩了。”
有一位北燕顺安郡王的夫人,她有一个女儿,今年16岁,没有嫁人,这位顺安夫人便言
“陛下,她是我的女儿顺安郡主,今年16岁,没有嫁人。”
萧平旌道
“呃...朕跟重华公主说过,北燕宗室女眷的婚嫁之事,朕还是很重视的。毕竟,梁灭了燕,萧氏自然已经是慕容氏的仇人了...”
几位北燕的宗室成员道
“不不不,陛下...”
“陛下,国家更替,是古往今来常有的事情。陛下修缮了上京的忠武庙,并厚葬了我们燕国的皇帝,这是对我们家族的尊重。陛下把我们带来汴京,虽然我们远走了家乡,但是陛下在汴京为臣等修建府宅供家人居住,也是对我们燕国宗室的礼节。我们何来仇恨一说呢?”
萧平旌笑道
“虽然如此,朕还是知道,强行指婚,这对你们家的女子来说,太是残酷了。那,顺安郡主,你可以选,朕的一些心腹,也有儿子。像王士龄,他有个儿子叫王昭玄。岳银川的孩子们也长大了。当然,朕的皇二子淮南王笃也没有娶妻,或者你自己选一个也可以。不知你愿意嫁给谁呢?”
顺安郡主喜欢长得好看的人,萧笃今年22岁,仍是未娶妻。在古代社会,22岁的皇子不找夫人,可以说是一个“大龄剩男”了,萧笃擅长文史,现在在翰林院跟着一群翰林学士编修朝廷史料、字典等典籍。
和留着大胡子,性格阳刚彪悍的皇太子萧符相比,萧笃不仅文质彬彬,相貌也是清雅英俊。
顺安郡主起身,走到萧笃身边,萧笃起身作揖道
“郡主你好。”
顺安郡主拉了拉萧笃的手,很主动,又对萧平旌说
“臣妾拜见父皇!”
大家笑了起来,萧平旌道
“你跟重华一样,也是个爽快人呀。”
萧平旌看见桌上有个3岁的孩子抓着筷子像挥舞战剑那样挥来挥去,其父利州郡王慕容永祥拍着孩子的手说
“皇上在这呢!你找死是不是?”
萧平旌见这个孩子喜欢刀剑,就对萧符说
“太子,苏氏不是生了个女儿吗?今年好像两岁了?”
萧符道
“爹爹,3岁啦。”
萧平旌盯着慕容永祥的孩子说
“你看那个孩子,小小年纪就拿着筷子像舞剑一样,很合你爱练武的心意啊。不如,你把苏氏的女儿赐婚给他,如何呀?”
萧符说
“既是爹爹赐婚,那一定是好婚!”
慕容永祥抱紧孩子,道
“这是臣的儿子慕容彦恪,臣希望他能像前燕慕容恪那样能征善战 。如今我燕国已灭,承蒙陛下抬爱。梁燕二国皆以我中国正统自居,故此,臣希望彦恪能够为我大梁华夏大国,守土开疆!请陛下恩允!”
萧平旌笑道
“好!朕封你为利州侯,与复州侯一样,享受朝廷俸禄!那么,朕就将太子妃苏氏之女赐封给慕容彦恪为妻,如何?”
慕容永祥起身,对萧平旌行礼道
“多谢陛下赐婚之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萧平旌对慕容重华笑道
“哈哈哈,重华,你的要求,朕还是答应了。朕的面子还是大,幸好你是楼士的夫人,要是你是别人的夫人,朕可能不会答应呀!”
慕容重华举起酒杯笑道
“多谢陛下了!”
皇后林奚对大家满脸微笑,说
“来,大家动筷子吧,不然一会菜都凉了。吃吧吃吧,陛下带来了珍藏的剑南春,这可是好酒,动筷子吧。”
次日,萧平旌来到被集中在汴梁城外的一万余北燕俘虏们面前。
这些北燕俘虏都很强壮,他们身着囚衣,有人缠着绷带,但不过是皮肉之伤而已,他们都笔挺地站着,希望得到萧平旌的法外开恩。
万余汴梁禁军持刀枪包围他们,为首的汴梁禁军都指挥使潘存殷说
“你们都给我站好了!陛下要见你们,这是天大的面子!谁要是敢乱说话,我就拉你们出去砍了!”
萧平旌身披金色凤翅盔和一身金色山文甲,背后披有红色披风,策马过来,威风凛凛。
萧平旌看过这些室林军俘虏和广宁之战的燕军俘虏,喊道
“朕问你们!你们是否还愿意当兵,为我大梁效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