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女散花+矩阵收割”的这套闪电复合模式,以“密集+高频”的组合宣传策略,用“高大上+国际化”的豪华包装方法,正式成为《龙王回归》系列短剧的核心打法。
在短剧正处于蓝海,好莱坞对此都不屑于关注的特殊时期,能提出如此战略构想,堪称短剧商业化终极天花板方案的,无疑是天才中的魔鬼。
大蜜蜜无比庆幸两个月前的闲谈,刘茜茜无意间谈到短剧这个新设想。
洞若观火的陈浪,直接提出“Ip资产化vs项目流水化”两种终极构想。
毫无疑问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想法,倍感兴趣的刘茜茜尝试Ip资产化,接下来就筹备了《江湖论剑》的武侠动作系列短剧;
大蜜蜜也砸重金,选择在项目流水化的《龙王回归》系列大干一场。
为了能压刘茜茜一头,大蜜蜜可谓是全力以赴,不仅直接拿出了一个亿,在过去近两个月里,化身空中飞人,飞行距离绕地球能转十圈儿。
为了利益最大化,大蜜蜜跟几家长期合作的品牌赞助商,秘密签约了价值几个亿的对赌协议。
为了利益最大化,大蜜蜜通过中介,提前锁定了200多人的幕后拍摄团队、10几个编剧、五十多个临时演员、拍摄取景地……,所有人的吃喝拉撒。
不成功便成仁,大蜜蜜和团队一起,不是在谈判中,就是在谈判的路上,饿了随便扒拉两口饭菜,困了就直接睡在路途上。
所有的付出,随着《龙王回归》火爆全球,海外平台到处都是跟风模仿,大蜜蜜笑如烟花。
《龙王回归》每天更新2集,仅仅过去了十天,赞助商纷纷追加投入,品牌方积极寻求合作,5个亿的预付款已经到账,股价节节攀升,大蜜蜜不仅就收回了成本,甚至用一亿撬动了十位数的巨大市场。
好莱坞还在研究时,大蜜蜜接下来不间断的滚筒式轰炸,都在突袭的路上。
3个月,只有三个月,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大蜜蜜要全方位+立体化,疯狂收割短剧带来的前期红利。
至于三个月以后,公司股价闭着眼都能翻几倍,赚得盆满钵满的大蜜蜜,完全可以潇洒的功成身退。
当然“项目流水化”方案再如何惊艳,也都需要有人落地执行,大蜜蜜或许在战略上没什么眼光,但在执行上绝对能豁得出去。
而早已功成名就的刘茜茜,完全没必要像大蜜蜜这样拼,可以有条不紊筹拍开发《江湖论剑》系列。
事实上《龙王回归》在海外所向披靡时,《江湖论剑》也在国内横扫千军。
《江湖论剑》毕竟有真功夫,版权价值只会越来越高,《龙王回归》可以无缝软性植入大量广告。
赚钱方面,大蜜蜜赢麻了,
Ip资产化,刘茜茜也没输。
《龙王回归》的矩阵衍生套路版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会大幅度缩水。
可《龙王回归》本身作为海外短剧成功类的天花板,其开山鼻祖的意义,自然会载入史册。
如今已经有不少洛杉矶这边的媒体,称大蜜蜜为“短剧女王”。
“女王”自然不用亲自下场,仅仅摇晃着红酒杯,静看风云变化。
大蜜蜜想成为“演技蜜”,却没想到以商业的方式成就了“事业蜜”,还是在好莱坞这边都出名的“国际蜜”。
从某种程度来看,大蜜蜜也算看齐了刘茜茜这位传说,赢过了眼前这位国内女星综合影响力第一的冰女王。
[大蜜蜜内心oS:“冰冰啊,往后有档期,来拍蜜姐的戏。”]
表面上得意的大蜜蜜,心中却因为另一件事mmp,“国际蜜”的称呼当然是好事儿,但绝对不是现在。
大蜜蜜在好莱坞这边的名声越响亮,意味着《龙王回归》越被人家重视,那么自己的时间就越紧迫。
时间不等人,三个月还是有些长,两个月里必须搞定。
大蜜蜜本想从国内在拉来一批人,哪知道中介也干了,幕后拍摄技工出现了不小的缺口,连平常街拍的都被人哄抢。
直播行业的爆发,看似是分润了娱乐圈的关注,实际上却做大了蛋糕。
大量主播的崛起,最为受益的群体,就是曾经苦哈哈的跟拍摄影。
短剧的突然爆火,让稍微懂点儿镜头语言的人才,收入直接翻倍。
好莱坞这边在行动,国内的老登、小登们,同样不想错过这次风口。
这两年随着影视剧投资规模收窄,这些老登、小登们,出手也没过去那般大方。
短剧好啊,门槛低投资少,当然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老登、小登们其中的一大部分,加入这个行业的终极目标,说白了还是为了猎艳。
各大影视城别得不多,想要搏出个未来个的美女排成排。
直播行业已经出现了内卷,这下子都短剧赛道接力。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美女,一个一个虽然年纪小,但经验手段一点儿都不少,把那些老登、小登迷的不要不要。
老登们感慨道:“好怀念曾经那个纯真年代。”
小登们兴奋道:“终于可以体验父辈们的快乐。”
无数美女们:“碗里来,姐姐在等你呦。”
当然遇到优质的小登,成熟的大姐姐,还是愿意掏心掏肺的,毕竟又能收获爱情的滋润,又能追求事业的快乐。
内地影视圈如今的从业人员规模,大概在50万左右,其中有院线摄影经验的,才区区万人规模。
在供求关系本就紧张的情况下,因为短剧市场的快速崛起,瞬间就被抽走了其中的十分之一,并且这个比例还在快速拉大。
大蜜蜜眼瞅着找不来外援,暂时只能挖掘内部潜力,苦一苦跨洋而来的跟拍团队。
至于为何不请好莱坞这边的,还是因为短剧和主流影视剧,拍摄的手法有些区别,需要一定时间的岗位培训。
大蜜蜜这边储备的人才,都是经过长达半个月业务培训,半个多月实践磨合的。
原本平均日薪500美元的幕后团队:“还要提高效率,狗都不干。”
“早说薪水上涨60%啊,只要累不死,就往死里干。”
幕后团队平均日薪上涨到800美元,跟组编剧团队的平均日薪更是夸张到2000美元。
一切向钱看,欧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