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心暂定,营中安稳。
待仔细点兵之后,王法却发现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如今隆城的兵力严重不足。
三天前,翟功禄秘密出逃,裹挟了一批亲信士兵作为护卫,而三天之内,又有无数老兵闻风而动,纷纷暗中逃营。
如今,隆城兵力不足半数,若胡人骤然南下,剑指隆城,单凭手头这点兵力,定然难以久持。
可困难是困难,王法却没有因为眼前的困难而轻易放弃隆城。
隆城乃是军城,若万众一心,民皆可战。
王法当机立断,先命斥候北上,探听胡人动静及边市情况;又命传令兵南下,请求朝廷援军。
由于李武先前英勇果决的表现,王法将之留在身边听用,以备不时之需。
与此同时,由于边市难民的不断涌入,消息纷杂,导致隆城人心惶惶,民心不安。
王法下一步要做的,便是安抚城中百姓之心。
他命士兵召集百姓,于隆城石林集会。
隆城本名“龙城”,自古以来便是抗击胡人南侵的边塞之城。
城中石林,乃城中老卒捐建而成,刻石成碑,密密麻麻的碑文,镌刻着隆城人抗击胡人英勇作战的历史。
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事,一句句铁骨铮铮的誓言……
石林的正中心,雕刻着是一座将军的雕像。
将军顶盔穿甲,胯下骏马长嘶,马蹄之下,正踏着一个表情惊恐的胡人。
这将军乃是隆城的建造者,人称“飞将军”,雕塑下阴刻“龙城飞将在,胡马不度关”十字,彰显着这位将军的不朽军功。
王法选择在此地召集城中百姓,别有一番深意。
他站在“飞将军”的雕像之下,面对隆城百姓,将自己掌握的情报公之于众:“乡亲们,这几日,想必大家都听到了一些风声,胡人南下,边市遇袭……”
“是啊!好多难民涌入隆城,王县丞,这消息是真的吗?”
“边市遇袭,胡人不会来打咱们隆城吧?”
“王县丞,我们是不是也要抓紧收拾东西逃难啊?”
……
面对纷纷议论,王法不敢隐瞒,决心以实情相告。
他思虑片刻,开口道:“王法身为隆城县丞,不敢欺瞒百姓。如今,胡人确已南下,攻略边市。若胡人野心膨胀,决心继续南下,则隆城必首当其冲。”
“哎呀!这可怎么办啊!”
“又要打仗了吗?”
“打什么打,赶紧收拾收拾,逃难去吧!”
……
王法几句话出口,百姓们又是一阵纷纷议论,不安和恐慌在人群之中迅速蔓延开来。
战事旦夕将至,而隆城兵员不足,王法自然不愿意放任百姓出逃。否则,无异于是将这座至关重要的塞北军城拱手让给胡人。
面对汹汹民情,王法慷慨陈词。
“乡亲们,隆城自古便是拱卫边塞的军城,是国家的门户。门户若破,家园便有覆灭之祸,国家都有倾覆之危。
我知隆城百姓,家中但有长者,十之八九是曾和胡人英勇作战的老兵,血恨深仇不必多表,爱国之心无需多言。
目下,我等立足的这片碑林,无不铭刻着隆城军民光辉的战绩和不朽的功勋,是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是铁血男儿的宏伟诗篇。
如今,胡人野心昭彰,袭我边市,更欲汹汹南下,破我门户,毁我家园,而我等身为守门者,热血未干,岂能坐视?
王法虽一介书生,愿以“飞将军”为榜样,提三尺剑,与隆城共存亡,与军民共存亡,与胡人血战到底,誓守隆城。
在此,愿呼吁诸位,同王法同进退,共死生,守卫隆城,不教一匹胡马踏过隆城,入侵中原!”
王法慷慨陈词,几至声嘶力竭。
军民听此呼吁,群情激愤,正欲响应,却听到几声不和谐的议论。
“老兵?不久前,朝廷连给老兵的养老补贴都停发了,可还记得我等?”
“没错,天下承平,谁记得我们老兵?而今胡人南下,倒是想起我们来了。”
“当初收缴补贴时,稍有迟缓,便是一阵毒打,而今让我保卫朝廷,哼!这样的朝廷,不值得保卫。”
“老子不怕死,也不怕胡人,但保卫那些忘恩负义的玩意儿,老子心里憋屈。”
……
议论之声愈演愈烈,不满的情绪在隆城百姓之中迅速蔓延。
王法听着这汹汹议论,一时语塞。
老兵的抱怨不是捏造,而是事实。
不久前,严蕃向皇帝进言:天下承平,而隆城老兵空享补贴,耗费钱粮,当停发此笔开支,节省边境用度。
得圣上允准之后,严蕃之子严仕龙亲自来隆城督办此事,而翟功禄为表忠心,鼓动手下士兵以暴力手段催收补贴,打伤者无数。
老兵不服,相互勾连,欲赴京城告御状,而被无端关入监牢,伸冤无门。
一桩桩一件件,历历在目。
而今胡人南下,战事将临,严蕃严仕龙父子安居京城,隆城守将翟功禄未战先逃,却让这些受了欺负的老兵顶在第一线,而无耻谋利的奸恶小人稳居后方。
“保家卫国”四字,保的是谁的家?卫的又是谁的国?
若王法说服不了自己,又如何去说服他人?
但王法终于还是说服了自己。
他将心中所想毫不保留的倾诉给众人听:
“乡亲们,我知道大家心中有怨,有气,但请大家仔细想一想,在我们身后,有多少广袤的土地,又有多少无辜的百姓。
比起他们,那些以权谋私、中饱私囊、官官相护、蝇营狗苟之辈,毕竟只是少数。
难道就因为少数人的伤害,我们便要置天下于不顾,置中原千家万户于不顾,任由胡人南侵,让胡马的铁蹄践踏富庶的农田,让胡人的屠刀砍杀无辜的庶民吗?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若我们要不战而逃,将隆城拱手相让,胡人铁蹄南下,下一步便是洛城;若洛城也不战而逃,胡人会继续侵略中原,下一个是哪里?
京城?平南城?临江城?还是海波城?
直到有一天,当我们退无可退之时,任人宰割之时,会不会后悔今日的退让?
隆城孤悬塞外,自古以来,但有胡人南下,隆城必首当其冲,城中百姓皆军伍后裔,家家出英雄,人人称豪杰,岂能因一时受了委屈,而耍脾气,将我等先辈血肉铸就的坚城拱手让给敌人?
隆城,是我王法的家乡,亦是诸位的家乡。
我愿痛击来犯之敌,保卫家乡。
诸位,可愿与我同舟共济,共度时艰?”
百姓们听到这一番话,竟然陷入沉思之中。
是啊!若因兵祸背井离乡,他们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老百姓是最顽强的野草,不似江湖侠客四海为家、不似商贾巨富漂泊无定、不似官员政客钻营取巧,扎根在哪里,无论多苦多难,只要活的下去,便不愿意轻易挪动半分。
更何况,这座塞北孤城的百姓身上,流淌着先辈身上战士的血脉,虽已多年远离战场,但军人的气质早已融入血液,深入骨髓,代代相传。
隆城之中,没有保甲里正之称,而是延续了军队中的称呼:伍长、百夫长、千夫长……
先辈以军人的身份来此地,以血肉铸就坚城。
即使脱去铠甲,化身为民,但军旅的称谓却从未改变,薪火相传,心灯不灭。
如今,真的要避敌出逃,放弃这座先辈铸就的血肉坚城吗?
不!
绝不!
“愿与王县丞共守隆城,护我河山。”
石林之中,男女老幼爆发出整齐划一的呼喊。
看着群情激愤的隆城百姓,王法的心中却生出无限感慨:“若是将国家比作一只巨兽,那么严蕃严仕龙及翟功禄之流便有如在巨兽身上趴着吸血的臭虫。当面临在外部威胁之时,乡亲们保卫家国的同时,却不得已要同时保卫趴在家国之上吸血的几只臭虫,可又不能不因为几只臭虫的存在而任由巨兽倒毙于外敌之手,这真是一件充满矛盾的事情啊!”
“就好比被老鼠偷了粮食的农夫,为了不让粮食被邻居抢走,保护粮食的同时,而被迫保护了粮仓里的老鼠。”
“唉!”王法想了几种比喻,总觉得词不达意。
他喃喃自语道:“希望这只巨兽能自己发现身上的吸血臭虫,并将之碾死吧!”
旋即,王法抛弃了脑海中杂乱的想法。
当今大敌当前,隆城岌岌可危,可不是感慨的时候,自己不能再有这样的文官思维了,而要化身为一个真正的武将。
为了赢,不择手段。
“守城!”
这是摒弃杂念之后的王法心中唯一的想法。
他回头看了一眼“飞将军”的雕像,喃喃自语道:“龙城飞将在,胡马不度关。”
“飞将军,愿你护佑王法,护佑隆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