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润说到做到,当晚回家,吃完饭就一头扎进了书房,提笔就是一篇锦绣文章。
他将自己对于蔬菜大棚的经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还把苏丰和叶卓然要为大炎培育多产美味的新品种,也顺道提了一嘴。
至于这段时日,辛辛苦苦盖大棚、移栽蔬菜的人,苏润更是不吝夸奖。
上到工部、户部,下到匠人、农人,苏润一个没落。
写好折子之后,还特意将这些人的名单附在了后头。
翌日。
操劳大半个月的苏润,一不小心就睡过了,没能赶得上早朝。
最后还是被他二哥从被窝里掏出来的。
风风火火的苏行,人如其名,急的不行。
他一把将衣裳扔过来,精准命中小弟脑袋,撂下句:
“赶紧穿衣洗漱进宫,昌永在外头等你呢!”
就急吼吼出去让人给苏润打水打包早饭了。
苏润突然被薅起来,脑子不清晰,便一动不动的顶着衣袍坐在床边。
正当他头脑发懵,思索自己究竟身在何方的时候。
苏行端着水盆回来了。
见小弟居然没动弹,他嘴里忍不住唠叨:
“润子,你可长点心吧!”
“不是你说今儿要带太子殿下去看玻璃大棚吗?”
“昌永一早就去上朝了,没看见你,连大棚的事都没敢说,生怕把你暴露。”
“一下朝,急匆匆来家里找你,连大哥和卓然都从京郊打发人来问情况,我们才知道你睡过头!”
“还是得赶紧娶媳妇,不然什么时候睡过了都不知道。”
李氏和张芸这些日子,都是早早就跟梁母出门,给苏润采购成亲要用的物件,然后带人去布置苏润那个王府级别的大宅子。
连苏行自己都因为要在外面看庄子而时常夜不归宿。
谢天恩一个人操心仨孩子,兼任两个府邸的管家不说,还得隔三差五进宫,帮苏家问瑶光关于府邸、庄子、亲事等各方面的想法,也是无暇他顾。
这才疏忽了苏润,让他错过早朝。
幸好苏丰和叶卓然因为要在京郊等候太子驾到而没上朝,张世脑子机警,见情况不对,整个早朝什么话都没敢说,一下朝就出宫了。
苏润听到这儿,总算是回神了。
他匆匆洗漱完,抱起苏行递来的包子,揣好自己的奏折,然后风一样刮到了正厅,拉起张世就往外跑:
“昌永,快,我们进宫!”
苏润飞奔出门,直接上了张世的马车。
车夫马鞭轻轻一扬,待马车停下时,就在宫门口了。
苏润带着张世快步入宫。
而马夫则是驾着马车,去了城外,给苏丰和叶卓然报信。
苏润半路打听到赵叡早朝后没回东宫,而是在陪熙和帝处理公务,就转道去了紫宸殿。
彼时,梁玉和荀阳也在。
荀阳充分发挥梁玉的作用,让他去给折子做分类,如此,所有的奏折都会过梁玉的手。
而后,荀阳和赵叡做第一遍批阅,之后再交给熙和帝最后确认。
就在三人忙得不亦乐乎时,门外小太监来报:
“陛下,苏詹事携户部经营司张员外郎求见,言蔬菜大棚建造完毕,特来复命。”
熙和帝大喜,急忙宣召。
赵叡和荀阳对此同样关注。
尤其是赵叡,毕竟苏润盖个大棚,前前后后动用了数百人,后面都是赵叡撑的腰。
至于梁玉更不用说。
听到两位好友来了,他两只眼睛都在发光,恨不得飞出去跟好友碰头,然后再去京郊玩两天。
苏润和张世先后进殿,见过礼后,苏润将手中奏折呈上。
熙和帝看着,他在一旁,将一些重要数据做了解说:
“此次玻璃大棚,共耗费玻璃……保温所用的炭火花费银两总计为……”
“大棚内温度与春季相似,预计冬日产出蔬菜可达……”
“除种植蔬菜外,还盖了一间研究所,户部叶郎中与苏员外郎欲效仿花坊花匠,尝试用不同粮种培育出多产优质新粮种……”
苏润说的都是关键点,就算是赵叡他们没有看折子,也能清楚地知道大棚情况。
“蔬菜大棚的出现,意味着我朝将会告别冬日萝卜白菜的生活。”
“臣请命,待明年夏季后,命各府择地搭建大棚,农官负责管理,耕种,而后以盐引之法,让各地商户冬日售卖,改善百姓生活。”
苏润研究这么多新物件,可不是为了增加皇室贡品的。
惠及百姓,始终是他的目标。
只是如今国库空虚,只能先渡有‘元’人,填补国库,而后再慢慢普及民间。
多一条商路提供就业,百姓就能多赚一份钱,日子好过了,不饿肚子不造反,自然能反过来强壮大炎,这也是一种良性循环。
在这一点上,熙和帝与苏润的看法是高度一致的。
他并没有将蔬菜大棚纳为皇室专用的想法。
闻言,熙和帝忍不住连连赞扬。
到了紫宸殿,苏润只能改口,说希望熙和帝亲临玻璃大棚。
但熙和帝无奈拒绝了:
“御驾出京,礼节繁复,多有不便。”
能让百姓冬日吃上新鲜蔬菜,这种东西,熙和帝何尝不想亲眼看看。
可身为皇帝,总是没那么随心所欲的。
因此,他只能将苏润后面附上的名单,交给了赵叡,交代道:
“鸿然,你和景曜稍后携朝中大员,代朕去一趟京郊官田。”
荀阳,字景曜。
一听他们都走,偏偏没自己的事,梁玉顿生生出一种‘恨明月高悬独不照我’的怨念,两只亮晶晶的眼睛中,光芒当即黯淡。
熙和帝看他可怜,担心他不高兴,影响国运,忍不住松口:
“璨之也去吧。”
梁玉刚扬起笑脸,熙和帝又布置了功课:
“看仔细些,回来之后,把玻璃大棚画出来,让朕也看看。”
梁玉:……玉不笑,是因为玉生性不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