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府军委会新的军力部署,李振华感觉自己以前谋划的有些理所当然了。世上不缺乏有眼光的人,自己只不过沾了点先知的光,有点飘飘然了。这个世上的人智商、谋略超过自己的人多如牛毛。
李振华沉下心来,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谋划,也重新复盘了国共两党争夺东北的过程。他最初的设想是这样的,东北我党的力量无论是党组织还是军队在明年开春之前以潜伏发展为主,训练出足够的骨干。东北军区的重点工作是在明年开春之后,部队进入快速扩张阶段,东北军区在通河、桦甸、承德等地发动进攻,吸引关东军注意力,扩大我军的影响力。等到苏军进攻关东军时,趁势全面进攻黑龙江、吉林地区,抵定后,山东军区政工、行政人员、军事干部空运到黑龙江、吉林、巩固占领区。山东军区大部队通过陆路、海路北上,趁苏军攻击日军,日军无暇顾及之际,控制辽南、辽西,争取我党在东北实际发言权。
李振华前期没考虑到国军会参与进来,新1、6军进入绥远,那就意味着国军还有可能提前准备进入东北,以国军的一贯作风,肯定会优先占领大城市。就李振华看来,国军提前进入东北,到时候东北国、共、苏三方力量相互制约,并不是一件坏事。国军介入看似会对我军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实则不能,东北军区的重点目标并不是大城市,是广大的农村和小城镇,国军没有能力顾及过来。国军的介入反而有利于国府在与苏联的谈判中取得筹码,从长远来看对我国有利。
李振华回想了一下国共两党争夺东北的过程。国共双方都对东北非常重视,抗战刚刚结束后,我党就立刻抽调派遣了大批的干部和部队迅速进军东北。当时有个口号,走到东北就是胜利,可见当时我党对于控制东北的决心和紧迫感,不惜代价以抢占东北。国党虽然也知道东北的重要性,但他们更重视对于山东等地的控制,以保证其统治核心地区江浙一带的安全,因此投入了相当多的注意力和力量,导致力量分散。有人曾提议以华北国军接收东北,以节约时间加快抢占的速度。但国府拒绝了,常申凯不愿意杂牌军取得更多地盘,国军嫡系主力部队又在大后方,因此国军丧失了先机,我军开局取得了优势。但这不是国军失败、我军取得胜利最主要的原因。
国府与苏联签定了协议,靠出卖中国利益得到苏方拒绝我党进入东北的承诺。天真地以为根据协议就能很轻松的接收东北,然而真到了接收东北的时候,却发现困难重重。国府的接收分为行政接收和军事接收,以熊式辉为首的东北行营400余人10月中旬到达长春,开始筹划具体的接收事宜。军事接收却出现问题。国军试图在大连登陆遭到苏方拒绝,后转向营口、葫芦岛我军控制区登陆,遭阻击登陆失败。国军11月份又转向秦皇岛登陆,登陆后连续攻克我军把守的山海关、锦州,才算真正进入东北。1946年3月中旬苏军开始撤兵,国军随后占领东北各大城市,我军退到松花江以北。国军暂时取得优势。
国党、国军进驻之时,其在东北民众的心目中地位是非常之高,被视为正统所在。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青年学生,都对国府抱有极大的期待。然而事与愿违,国党对伪满时期的警察、特务等人员未加清理,反而委以重任,引发民众对政权合法性的质疑。国府“五子登科”式的接收乱象,更深深刺痛了东北民众的心。这不是东北独有的现象,原日占区均出现了这样的,国府资源委员会接收了2401家工矿企业,垄断了全国石油产量的100%、钢铁的90%、水泥的45%。企业转为国有不能说是昏招,但资源委员会档案显示:68%的接收资产最终都是流入权贵腰包。接收过程中最致命的是对普通民众的掠夺,国党要员上下两片嘴唇,说你是汉奸,不是汉奸也是汉汗。说你不是汉奸,是汉奸也变成功臣。国府制度性腐败愈演愈烈,从“五子登科”式的接收乱象,逐步走到了国家经济命脉被权贵资本掏空。
国党一直实行战时经济政策,通货膨胀愈加严重,法币因内战军费激增,超发严重,短时间内法币从贬值走到崩溃,国党为挽救经济危机进行金圆券改革,更是在极短时间内失败,最终加速了其经济崩溃。民众积蓄化为废纸?,直接导致民心丧失,国党政权终究是自己给自己掘好了坟墓。
而当时的我党却与国党完全不同,国军击穿辽西走廊我军阻击后,延安及时转变了策略,放弃原先制定的独霸东北方针,改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除001带领主力顶在前线外,大多数的出关部队都散落了后方,在国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农村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并积极整顿部队。我党在东北农村建立了各级政权,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武装群众,努力改善人民生活。通过打击土匪,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通过有效金融政策,避免根据地经济大起大落。通过作风转变,和群众紧密相连。我党、我军以实际行动逐步赢得了民心。
为凝聚东北人心,迅速开展工作,延安还选派吕正操,张学思和万毅等东北籍将领、干部,进军东北。东北籍干部对东北的地理、社会环境和民情更为熟悉,能迅速整合地方资源,发动群众,为部队提供后勤支持?。张学思作为张学良胞弟,其身份有助于团结东北各界;万毅曾是张学良的副官,并担任过团长,是原东北军少壮派将领的代表?,在部队扩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党争夺东北失败,与其说是被我党击败,倒不如说是其自作自受。国共两党在东北的作为相互对比、高下立判,国党不败亡才是天理难容。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政治是经济的延续,指望军事行动解决国党东北困境的想法,那是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