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日军联队也是曾经畅通无阻,可以在支那战场横行无忌的那种。

但此刻放在眼下的战场上,区区一个步兵联队,似乎掀不起任何风浪。

鬼子一个联队驻防在五六公里的一片防线,三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中队。

还未见到远征军的身影,炮火就朝着炮兵阵地袭来。

超万米的大口径榴弹炮猛轰。

地面都在震颤。

炮弹轰炸之下,联队配属的4门山野炮,实在掀不起什么风浪。

解决了炮兵阵地后,炮弹再次落向步兵大队的核心阵地,那里是机枪巢、碉堡的位置。

高爆榴弹的爆炸威力远超影视剧所能展现的效果。

一枚155毫米榴弹炮的爆炸范围,相当于半个足球场。冲击波能将百米内的工事震塌,弹片则像死神的镰刀收割生命。

4门155榴弹炮联合齐射,就足够瓦解一个步兵联队的阵地。

就足以在日军阵地上撕开巨大的口子,瓦解整个联队的防御体系。

不仅仅如此。

火炮轰完之后,步兵、坦克出现在战场边缘,配合步坦协同进攻的是团属火炮,主要是107毫米化学迫击炮,以及81毫米迫击炮。

这两款抛射火力,专门针对步兵。

搭配燃烧弹、化学弹,摧毁日军的防守。

人都没碰到,先遭受两轮炮火的洗礼。

直接折损四五百人,一个步兵联队六分之一的兵力就没了。

等炮火稍歇,十几辆坦克如同钢铁巨兽般碾开铁丝网,步兵跟在后面肃清残敌,日军原本寄予厚望的92式步兵炮,在装甲部队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只能零星开火,聊胜于无。

不仅仅如此,剧烈的爆炸直接掀翻了日军师团指挥部,原本运转的指挥体系瞬间崩塌。

通讯线路全被炸毁,各联队失去了中枢指令,只能在阵地中各自为战。

有的联队盲目发起冲锋,刚冲出掩体就被远征军的机枪火力成片扫倒。

有的则龟缩在工事里不敢动弹,眼睁睁看着侧翼防线被撕开缺口。

混乱如同瘟疫般在日军两个师团的阵地上蔓延,原本严密的防线彻底变成了一盘散沙。

虞啸卿、龙文章、唐基等军官,看着战场的情况。

忽然发现自己脑子里天天预演的战术早就过时了。

不可一世的小鬼子,竟然脆弱的不堪一击。

他们曾经幻想着种种手段,如何应对日军的进攻,可真正打起来的时候才发现。

面对李峰长官,防守的是小鬼子。

而防守也防不住。

开始出现鬼子投降的场面,有年轻的鬼子扛不住压力,放下了枪支,放弃了抵抗。

这种放弃抵抗的行为像瘟疫,瞬间感染了周边的人。

大批的鬼子开始投降。

这在以往的老鬼子中是看不到的,哪怕战到最后,也要拼死冲锋。

而老鬼子死绝了,剩下新征召的士兵,洗脑并不严重。

见识了战场的残酷后,有几个还能升起抵抗的心思。

所谓勇气,在真正的155毫米重炮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惊雷一般的炮声,能把胆小鬼吓得肝胆俱裂。

滇南远征军顺利攻破日军师团防线,几个师的兵力向前压进,涌上日军占领区,疯狂收割残余的鬼子,抢占地盘,争夺战利品。

印支那美械师与滇南美械师会师。

安澜、廖药香两位师长坐着吉普车,直奔李峰的临时指挥部。

“李长官!”

看着两位不算熟悉的师长,李峰抬起头。

“看来战场的进展异常顺利,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步的作战计划,打崩日军三个师团,逼迫其兵力退向曼德勒方向。”

“等三个师团的溃兵跟三个支援师团汇合,整个曼德勒就是一个烘炉。”

“把十几万日本活活烧死的烘炉。”

依次给各师下达作战命令,攻占并拿下沿途的各个据点。

部队并未停歇,一如秋风扫落叶一般,顺着公路、铁路向南逼近。

印支那远征军、滇南远征军彻底汇合,分别在曼德勒西北部、东北部完成战略部署。

另一边是斯利姆的殖民军跟33师团陷入了苦战。

依托上百辆坦克带来的优势,殖民军的主力向前猛突。

装甲部队确实可以突进去,可步兵跟不上,根本没有什么步坦协同,简直是一塌糊涂。

坦克冲上去了,步兵被拦腰截断。

斯利姆气的破口大骂。

不断调集2磅炮,榴弹炮,空中支援。

依靠强大的火力,支撑着战场。

这种打法属于烧钱流,用更多的炮火,更多的弹药,活活怼死33师团。

帝国有钱,又有底蕴,背后有约翰帝国跟阿麦瑞克帝国撑着,斯利姆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李峰不关心他如何获得胜利,也不关心他耗费了多少炮弹。

只关心一个问题,三天时间务必拿下曼德勒南部的重要据点,切断这条南北铁路线。

关门打狗最重要的是关门这一步。

如果门没有关好,狗随时能跳出包围圈。

从目前态势来看,日军的支援师团并没有撤退的想法,还在朝着翡翠中部进军。

这就是日军战术合格,但战略严重失衡的表现。

帝国的战略是稳住翡翠战场,不能影响南洋战事。

给饭田祥二郎的任务是死守,拖住盟军的反攻。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哪怕知道李峰布下了天罗地网,鬼子也得闷头钻进来。

透过即时战略视野,看到几万名鬼子在掘土。

利用铁锹等工具,在平原地带迅速的挖掘出一道供十几万人使用的战壕。

远远望去,像地鼠一样。

李峰的指挥部挪到了西北部的瑞波,距离战场三四十公里距离。

参谋正在搭建电台。

各师长汇报部队的进度。

唐为源、孙铭两人携带的参谋团汇合,联合成前线参谋部,用于供李峰使用,指挥接下来的这场战斗。

两人神色严肃,这可是投入十几万人的大战,双方兵力超过50万人。

远征军近20万人,日军20万人,殖民军15万人,加起来的兵力已经超过了55万人。

此种规模的会战,并不多见。

每经历一个,对指挥官而言都是一场难得的洗礼,也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

两位远征军司令凑在一起,小声交流心得。

他俩都算是后提拔上来的人,像楚云飞、周卫国已经单独带方面军了。

其他的一些主力军官,也分别担任集团军、王牌坦克师的位置。

矮子里边拔高个,拔成了,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