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张道之到了壶仙堂那边以后。
身为八极之一的白真便一脸激动地站起身来。
与此同时,龙虎六杰之一的蕴清子便就离开此间。
对方既然是来寻张天师的,二者所谈之事,唯恐涉及到武当隐秘。
因此,蕴清子还是早早离开为好。
随后。
整座壶仙堂里,除了张道之、白真,还有两人的弟子之外,便再无他人。
“张天师,我们又见面了。”
白真曾跟随张道之西出玉门灭佛。
“道友,你我之间,何须这般客套?请坐。”
待二人相继落座之后。
白真当即就将来意表明,
“张天师,不瞒你,近日,武当不太平。”
“吾师让我请您去武当,想来是为了我那王冲师弟之事。”
张道之见他一脸苦涩,便是不由得皱起眉头,
“你师弟我是见过的,我二人还曾有过长谈。”
“对于他的为人,我也算一知半解,不说道心坚定,但也差不了多少。”
“这样的人,怎会说坠入魔道,便就坠了?”
白真叹了口气,“具体缘由我也不知,只知一名弟子偶然得见,说是王冲师弟在打死我那小师弟之前,见了一人。”
“那人身着斗笠,看不清面貌,也不知二人相谈了什么...”
“师父担心,此事会引起我武当太极与无极之争。”
当听到这里时,张道之面色赫然一变。
如今,但凡是已经传承千年之久的宗门,在其历史岁月中,或多或少的,都遇到一些浩劫。
比如龙虎山的人才凋零,全真的道统之争。
这些劫难,都曾一度让这些宗门陷入崩灭当中。
其中,尤属武当的教义之争最为激烈。
说白了,就是内乱。
一千五百年前,三丰祖师创建武当,而后,白日飞升。
一千年前,积攒整整五百年气数的武当派,诞生了一位横压天下百年之久的绝世天才,名为孙碧青。
此人踏入长生路,准备冲击地仙之境,以求达到白日飞升时,身体出现了巨大问题。
像是被人所害。
而后,此人便常年处于一种半醒半疯的状态。
清醒时,将太极真意一度发扬光大。
疯癫时,却有教授一些弟子,所谓无极真道。
还扬言说,太极之法不如无极之道,只因太极为法,无极为道。
而后,在异士界中,便有四字真言流传极广——道本无极。
孙碧青死后。
遗留下来诸多问题。
比如,武当弟子,应该是遵守三丰祖师之道,还是遵守孙碧青的无极之道?
一个武当,却生出两个派别。
此后相争不断,战火足足延绵三十载。
最终,在道门各派的干预下,才使得武当重归正轨。
就此,无极道意便就消弭在历史长河中。
太极与无极之争,使得武当元气大伤,纵使历经数百年的休养生息,却仍旧未能恢复其巅峰状态。
当世道门三大派。
天师府、重阳功、三丰派。
其中,三丰派实力最弱。
就是因为昔日的无极与太极之争。
张道之身为龙虎山天师,自然是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
“这事,都过去数百年了,普天之下再无孙碧青,为何无极之道死灰复燃?”
严格意义上来说,无极之道并非是邪道。
当时道门各派干预武当内斗,将无极之道彻底摒除,是因三丰祖师留下的道,乃是太极道,并非无极道。
倘若孙碧青离开武当,重新开宗立派,不走太极之道,自然没人会说什么。
但是,他偏偏在武当三丰派里,留下了无极道的传承。
这着实有些说不过去了。
闻言,白真忽然做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见状,张道之皱起眉头,
“贵派请我相助,我自是没有理由拒绝。”
“但其中具体原委,或是你知道的,应当明明白白的告诉贫道。”
“不然,贫道怎知,该如何相助你武当?”
白真深深叹了口气,“不瞒天师,贫道并非不愿直言相告,而是不敢说。”
不敢说?
张道之更为不解。
白真又道:“天师,您就莫要为难贫道了,一些事,吾师自会告诉天师。”
“不过...有件事,贫道倒是敢说。”
“王冲师弟疯癫时说,他已经自创了无极道...这与当初孙祖师疯癫时的言行一般无二。”
话说回来。
太极与无极的区别又在何处呢?
无极者,超形越相,无分无别,乃道之根、万化之始也。
太极者,阴阳未判而机藏其中,混沌初开而化育之端也。
前者为道之 ‘体’,后者为道之 ‘用’,二者相济,共契 ‘无中生有’ 之宇宙洪荒初源真机。
说白了,无极为无之始,太极为有之初。
无极为道,道生一,一为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为二,万物由此而生。
初听,无极要比太极高级许多。
但是...
无极若长沉于 ‘无’,不借太极显其用,道根便成死寂,何谈万化?
太极若离无极之本,阴阳化育亦是无源之水,终归寂灭。
世人谓 ‘无‘胜 ‘有’,却不知有无相生,一体两面。
执着 ‘无极更高’,反失大道圆融之妙。
离了太极之 ‘用’,无极便成无源之虚;
舍了阴阳之基,‘无”’中只会生心魔而非得真道。
当年三丰祖师创太极道的初衷,是让众玄门弟子在使用太极之道的过程中而去明悟无极真意。
但绝非是舍本逐末,将有舍弃去追求无,最终,修为道果,只能成为一场空。
像是孙碧青、王冲之流,如何能够不懂这其中玄妙?
他们为何还是选择放弃太极而去追求无极?
是因为他们被 ‘无极玄虚‘的表象迷了心窍,更贪那 ‘一步登天‘的捷径。
总觉太极需在阴阳消长中步步修行,太慢;
总嫌阴阳有迹、动静有规,不够 ‘超形越相’。
便自视甚高,以为能跳过太极之 ‘用’直取无极之 ‘体’,最终,将三丰祖师的 ‘用中悟体’ 得教诲给抛在脑后。
但是,在孙碧青等人看来,他们没有走错路。
三丰祖师也在追求无极,不过是从二修到一,再从一修到道。
但是,若有一个法的存在,可以直接去修道,从而演化道生一,一生二呢?
张道之其实很理解孙碧青这种想法。
毕竟,如果他是孙碧青,也会认为,从道德经的教义上来说,道生一,一生二没错。
既如此,何需逆流而上,去证三因二生,二因一生,一因道生呢?
这个道,是不是一开始就证错了?
当然,张道之也只是念头一闪而过。
毕竟,谁会认为,是三丰祖师错了呢?
但倘若,孙碧青、王冲二人并非念头一闪而逝。
而是坚定认为,就是三丰祖师错了,是三丰祖师在舍本逐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