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请您出示有效证件,我这边给您做登记。”
前台已经昨天突然收到那个从来没有人住的业主信息,连夜做好入住准备。
林天把身份证交给前台,打量着这个小区。
他妈爱买房,以前还没有限购的时候,为了以后出去玩的方便,在每个省份都买了房。
买了也不住,也不租,单纯给家里人一个落脚地。
每个月都有人过去打扫卫生,林天大学时候就那么度过的。
宿舍房子两边跑,不过这次进修可不能像大学时候自由了。
军校嘛,有限度的自由,林天把东西先放在这里,出门先视察去了。
换身衣服洗把脸拿个手机就出门了。
门口的保安自从林天出现后,就一直上下扫描他。
直到他扫脸完成后,才放下心中的的疑虑,看着林天的背影。
林天知道吗?
在保安看过来第一眼就提前锁定目标了,从神剑出来后,对别人的视线敏锐度火速提高。
作为兵来说这样挺好的,战场直觉嘛,在敌人还没拿起枪的时候就暴露位置了。
可作为正常人来说,这样敏锐的直觉是很痛苦的。
别人的视线,就像小针一样,刺在皮肤上。
成熟的特战队员会跟这种感觉共舞,像林天这种心理测试全优的队员,还是会被这种视线干扰。
只能自己适应。
八月的首都,风里都带着干燥的热气。
他走得慢,边走边边扫街。
不追热门景点,他在这里待好几个月呢,总有时间去。
走走看看,看看首都的人文气息,走着走着就走到他要去的这所大学。
龙防大学,大门中间是巨大的国徽,悬挂在大门正中间。
大陆道路两边,屹立着六根水泥柱,上面挂着路灯。
中间依次摆放着灌木丛,后面依稀能看到后面的山。
路中间陆陆续续有车进出。
林天果断转头。
怎么回事,规划有误,怎么提前来了!
地铁口的保安正在扫地,穿的保安制服,就是这个走姿,这个气质,这个时不时转头的动作。
林天多看了一眼,对方回敬他一个意味不明的点头。
这地方人不少啊。
他知道,首都这种地方的安保系统,都不是普通人,尤其是临近军校的区域。
绕了一圈,顺路走进老字号牛肉面。
首都有很多老馆子,走进去基本不会踩雷。
在这个地方能开这么久的地方不可能不好吃的,这么贵的生活成本,能留存下来,就是本事。
老板光头,把面给林天端上来,看了林天几眼。
林天笑问:“怎么啦?是不是觉得我很面熟?”
老板看上去凶神恶煞,说话的声音却细声细语,操着口标准的普通话。
“我在想你是不是当兵的,我在这开了十几年店了,是不是当兵的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你虽然头发短,但我还真有点拿不住。”
林天夹口面放嘴里,好吃,牛骨熬的汤,大块的牛肉块放在上面,点缀着小青菜。
他没正面回答老板的问题,给老板竖起大拇指。
“好吃,我来首都的第一顿饭,比我们那好吃多了!”
老板乐呵呵的:“好吃多吃!不够再加啊!”
林天低头享受自己的盛宴,手机突然亮了一下。
是军校发来的短信提醒:“请在三日内完成报到手续,逾期按弃权处理。”
林天没点开,直接划走,
离学校不到两百米的距离,抬抬腿就能去了。
吃完面,林天顺着老街往北走,踩着树荫斑驳的影子。
街边市政做的很好,酷暑季节鲜花还盛开着,风吹过有淡淡的香味飘来。
今天是工作日,路上人没那么多,游客都去热门景点,林天就绕着老街道走一走。
小饭馆、琴行、修表铺、理发店,一家接着一家。
店门口都放着塑料板凳,槐树枝从墙头探下来,投出一片斑驳的树影。
很多老爷子在树荫下坐着摇椅扇扇子。
和他印象里那个快节奏、高密度的首都不同,这边节奏慢得像个退了役的老兵,有自己的章法,也不跟谁比快。
街角有家不太起眼的书店,门头漆得有些旧了,玻璃门上贴着手写的白纸:“营业中,冷气开放,勿推门太猛。”
林天推门进去了,风铃响了一声,叮地脆响,很轻。
书店不大,老式木架,一股纸张和旧墨水的味道混在一起。
靠墙那排架子上摆着一堆泛黄的书,封面印着老旧军徽和绿皮标语。
他随手抽出本《集团军作战调度与纵深打击》。
书是七十年代的,封面有点卷,翻开第首页,铅笔字写着“王永志 1985年,入学前自读”。
“这本挑得好。”
身后传来声音,林天回头,是个老爷子,坐在柜台后头,戴一副老花镜,正捧着茶缸慢慢晃着。
“现在年轻人进店就找战略概览、军事前沿,你还知道挑基础书,看得出有点根底。”
林天笑笑:“就随便翻翻。”
老爷子点点头,放下茶缸,“我年轻时候也学这个,那时候搞的是步兵协同,现在你们讲什么无人侦察、精确制导,我是听不太懂了。”
林天被老爷子几句话勾起兴趣。
“有好些人都没觉得我是当兵的,怎么您一眼就能看出来了?”
前面老板看不出来,是因为林天的气质没有那么像。
坐姿站姿很标准,看上去给人感觉是家教很好的孩子,离军人那种行令禁止还差点果断。
而且眼神很清澈,很温和,周围大学生又多,老板拿不准。
可这个老爷子问都没问就敢断定他是当兵的。
让伪装表演排名最高的林小天有点好奇。
老爷子冷哼一声,“我从16岁入伍,在军区待了一辈子,后来退了。”
“这个店,是我女儿开的,她出国了,没人看,我守着守着,结果还吸引不少军迷了。”
林天嗯了一声,也没追问。
他继续翻书,页边还有当年读书人的批注,钢笔字写得工整认真,感觉在和几十年前某个坐在床头挑灯夜读的人对话。
“你要真喜欢这本,便宜点卖你,”老爷子说,“现在年轻人,肯翻这种老书的不多了。”
“那我拿着了。”
他付了钱,把书塞进背包,临走时又看了老爷子一眼:“谢谢。”
“以后还会来?”
林天摇摇手里的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