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民国第一侠女 > 第539章 烈心英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梁红英一看这小伙子一身正气,心想:“我既然用人家,就不能瞒着他,必须把实情告诉他。”

于是,她直截了当地说:“就这么说吧,兄弟。”说到这儿,梁红英停了一下——要是直接说出“游击队员”,万一对方对游击队员持反对情绪、排斥他们,那就坏了。

所以她先问了一句:“你对游击队员是什么看法?”

小伙子愣了一下,然后很肯定地说道:“他们太好了,专打鬼子!我恨死鬼子了,我都想加入游击队!”

梁红英听他的口气,便知道他也是个爱国的小青年,而且爱国情绪很浓厚,这才放了心,说道:“我实话对你说吧,这次要帮助的人,就是北山的游击队员。他们要把一批药品带出去,奈何鬼子的关卡守得特别严密,盘查得厉害,总也带不出去。现在城池周围都重兵把守,我们找个突破口也很难。本来我还在为这件事情发愁,刚见你这调虎离山的办法,实在是个好妙招,所以我就想请你帮忙——和你帮别人一样,找到一个缺口引开那些鬼子,北山游击队员就能趁机出去。”

小伙子一听,眼睛瞪得溜圆,一攥拳说道:“哎呀,这太好了!我可以给游击队帮忙吗?这、这、这我真是三生有幸!那、那、那他们什么时候出发?”

梁红英说:“小伙子,你在这儿等着,我马上去通知我的朋友,让他过来。你再帮他们引开一次,一定要记住,保证自己的安全。”

小伙子说:“你放心吧,姐姐!我已经是老手了,就像钓鱼一样,我用‘鱼钩’勾住他们,他们能不跟着跑?”说完就哈哈哈笑了起来,在这夜色里显得有点诡异。

梁红英赶紧提醒:“兄弟,小声点,咱们安全第一。”说完,她翻身上马,径直回了曹家大院。

一回去,她就兴奋地去找张紫阳。张紫阳见她这么高兴,便问:“怎么回事,妹子?有突破吗?”

梁红英说:“有突破!这样,把药品装到马上,两匹马,你一匹,小丁一匹,让小丁把你送出去。”

张紫阳还不明所以,疑惑地说:“有办法了?”随后,梁红英一边领着他往马厩走,一边给他介绍情况。

张紫阳听了她的方法之后也很惊喜:“这的确是个好方法,不过也存在风险。”但他转念一想,又说道:“既然有人尝试过可行,那不妨就试试。”

于是二人牵着马,到了存药的地方,开始往马身上装药品,又系好马肚带。小丁也跟着来帮忙,梁红英告诉他:“你帮着紫阳大哥把药送回去,然后再骑马回来。回来的时候,你直接从关卡进来就行。”

小丁说:“姐姐放心吧,这个任务就交给我,我保证给你完成得漂漂亮亮!”

就这样,等到了黑夜,几匹马出了曹家大院,直奔梁红英和那小伙子约定的地点。

到了地方,小伙子已经等急了,正摩拳擦掌。远远听到马蹄声,他就伸长了脖子张望。一见他们,小伙子兴奋得一蹦一跳,先和张紫阳打了个招呼,又朝小丁点了点头,说道:“好了,你们看好我行动。我把他们引开之后,你们就趁机冲过去,千万要抓紧时间!”

说完,小伙子带着他们到了自己常行动的地方。这果然是个好位置,守着几个鬼子,前面是一段矮墙。原来鬼子在城墙周围都布置了帐篷,隔很远一顶,鬼子就在里面休息,防守的确严密。只要守在这里的几个鬼子离开,出城的人就能跃马翻越这段矮墙。

梁红英也好奇:为什么不把墙垒高些呢?按说鬼子有时间,应该能办得到。

带着这种疑惑,小伙子开始行动了。他告诉梁红英:“我先用弹弓打他们几下,然后转头就跑。等他们一离开,你们就冲出去,刻不容缓,听到没有?”

小伙子说干就干,先把身子躲到一棵树后,然后瞄准了一个东张西望的鬼子,“啪”的一声,一颗石子打了过去。那个鬼子被打中了脸,拔腿就朝树这边冲过来。小伙子故意露出身形,接着钻进一个胡同,鬼子“八嘎八嘎”地喊着,追了过去。

梁红英一看,只过去两个鬼子,还有两个守在原地,心里暗道:这可怎么办?小伙子的计划没完全成功。

她没有迟疑——大晚上不敢开枪,开枪会把两侧帐篷里的鬼子都引过来,周边的鬼子离得不远。她二话没说,掏出弹弓,憋足了劲儿,把力道拉得满满的,“啪”的一弹弓打在其中一个鬼子的额头上。这一下比小伙子打得力道更足、更准,那鬼子当时就倒在了地上。

离得近的另一个鬼子当时就傻了,东张西望,以为又是那个小伙子干的,还往这边走了几步。梁红英早又一次拉满了弹弓,“砰”的一下子打过去,这次同样又准又狠,直接把他撂倒了,连让他发出哀嚎的机会都没有。

片刻之间,缺口就让了出来。梁红英“啪啪”一拍小丁的马,小丁立刻明白,跃马而出,随后就是张紫阳。两匹马如离弦之箭,“嗖嗖”地越过矮墙,直接冲了出去,乘着黑夜钻进树林里,很快销声匿迹。

就在这时,梁红英听到不远处的胡同里传来了枪声,一连两声。她心里一紧,立刻拍马朝胡同方向赶去。

等她走到枪声大致响起的位置,只见一条小胡同里,赫然躺着一个人。梁红英观察了一下,没发现其他鬼子,便骑着马假装从此经过,缓缓靠近地上的人。

等离近了,借助微弱的光线一看,她不由得心里一沉:“我的妈呀,正是那个小伙子!”他已经被打中了脑袋,倒在了血泊中。

梁红英差点嚎啕大哭,心痛万分:他之前一次次都成功了,却为了帮助我们丢了性命。这是他的大义,还是这条路根本就走不通?

她无法克制内心的悲愤,却也不敢在这里久留,生怕鬼子有埋伏。就这样,她缓缓骑着马穿过胡同,一路拐回卧龙镇的正街,最终怀着满心悲痛回到了曹家大院。

把马放回马厩后,她坐在门厅里,独自沉思:“我是不是太自私了,让人家去冒险?小伙子说得挺轻巧,但每一次都是在拿命赌啊!我和他素不相识,他却为我们轻易献出了生命,这实在是太可敬可贵了。世界上真有这样侠肝义胆的兄弟!”

她夜里不敢再去胡同那边,心里却打定主意:白天一定要去看看,查清楚这是谁家的孩子,不能让他就这么牺牲了却无人问津。打听出他的家人,给他们一笔钱,这是她能做的最后一点补偿了。

此刻,梁红英想起一句古诗:“一将功成万骨枯。”这话说得真是不错,成功的背后藏着多少人的牺牲?他们都是无名英雄。将来中国人要想把日本鬼子赶出去,解放被占领的土地,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前赴后继地牺牲。这将是一场伟大的民族抗争,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场抗争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就这样,梁红英在门厅的石座上坐了一夜。直到天光大亮,鸡叫声响起来,她才从悲愤中缓缓回过神来。虽然和小伙子不相熟,但她对他印象格外深刻,尤其是他说话时那双灵动的眼睛,让她觉得这小伙子的灵魂无比纯洁。他不光用生命帮了我们,还提供了这么有效的方法。

梁红英踏着沉重的步伐,先回自己的住处取了大洋带在身上,刚想去打听小伙子的情况,曹正平把她叫住了。

梁红英有些疑惑:父亲找我有什么事?

曹正平把她拉到身边,问道:“你昨夜一夜未归,是不是又去冒险了?”

梁红英赶紧如实说道:“没有,爹。我昨天只是在门厅里坐了一晚上,心情有点不好。”

曹正平诧异极了:“在门厅坐了一晚上?现在天这么冷,你怎么能在那儿坐一夜?小心受了风寒。”

父亲的关怀让梁红英心里一暖,也让她想起了云旺的话。她实在想不通:云旺为什么这么恨我?他太不正常了。就像月红和雨彤,她们也都是养女,虽然说不上多爱父亲,但也绝不至于恨他。雨彤纵然得不到任何权力,对父亲也是尊敬的;月红和父亲的感情更深,更不会有恨。偏偏云旺,他的所作所为实在让人费解,每次看父亲的眼神都充满了杀机,不是父子间该有的亲近,反倒像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他说的那些话,让梁红英十分困惑。同时她也明白,自己得了曹家管理者的位置,未必就能振兴曹家,但她为曹家披肝沥胆、呕心沥血的心意,绝对是不打折扣的。云旺的突然出现,像个魔咒一样印在了她的心里——这个兄弟来曹家的时间不长,带来的感觉却像引进了一匹恶狼。到底是二太太平时总给这孩子灌输仇恨思想,还是他天性就像“刀疤”?

梁红英不想把这些烦心事告诉父亲。这时,曹正平拉着她要一起吃早餐,小朵和小竹筒早就把早饭端上了餐桌,母亲也坐在一旁。看母亲气色很好,虽然鬓边的白发又多了些,但脸色很红润,梁红英沉重的心情稍稍好了一点。

就在这时,小朵跑进来通报:“二小姐,刚才外边一个小厮让我转告您,酒厂那边的工人们正在闹罢工!”

梁红英一听,“唰”地一下站了起来,紧张得把筷子都掉在地上,说道:“我去看看!”

曹正平连忙说:“孩子,这件事你处理不了!你还记得上次酒厂闹事吗?我在那儿处理了好几天才解决,也是有人煽动情绪、在厂里搞策划。要不是我这把老骨头还有点人缘,平时待工人们不错,那一次酒厂可能就倒了!还是我去吧!”

梁红英问:“也是日本人干的吗?”

曹正平摇着头说:“不是日本人,是一股神秘力量。至今我也没搞明白他们是什么组织,反正他们就是恨咱们曹家,想把曹家扳倒。”

梁红英知道这事非同小可。她身上还带着给小伙子家属的大洋,本想去寻访补偿,可现在看来,已经没有时间了——酒厂那边刻不容缓。酒厂是曹家的根基产业,要是停了生产,拿什么给人供货?如今她坐在曹家管理者的位置上,丝毫不敢大意,肩上挑着的是曹家的兴旺与衰败。

正如云旺所说:“你坐了这个位置不是胜利,能不能管好曹家、让曹家兴旺发达才是关键。”他越是唱衰曹家,她越要证明自己能把曹家撑起来,让它兴旺发达。

心里憋着一股劲,梁红英对父亲说:“爹,您别担心,有女儿在,一切都会化险为夷。您老人家就在家里静等捷报就行了!”说完,她就准备骑马出门。

临出门时,她突然想起一件事:谁去帮自己找小伙子的家属呢?小丁不在,身边可靠的人没几个。

这时,门厅里的老尚问道:“小姐,您还有什么心事吗?”

梁红英像抓住了救星,立刻掏出那包大洋,塞给老尚,说道:“尚大叔,您帮我个忙。东城墙附近的胡同里,死了个小伙子,是被日本人打死的。您帮我查查他的家人,把这包钱给他们。”

老尚一听就懵了:“在哪儿?在哪儿?我能找到吗?”

“我现在没时间多说了,您多费心找找吧!”梁红英说完,便跃马扬鞭,出了曹家大院,一路直奔南出口。

以前只有出了哨卡才能到酒厂,如今鬼子把哨卡外移了。梁红英直接从原来的哨卡位置通过,这里没几个人把守,也无人盘问。她随即拐弯,朝着酒厂的方向疾驰而去。

一路上,她看到鬼子已经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把城墙当成了第二道防线。她催马加急,很快就到了酒厂。

酒厂的门卫老于一见梁红英飞马而来,立刻跑过来迎接,一见面就急切地说:“哎呀,二小姐,您可算来了!这些该死的工人造反了,好几个酒坊的工人都罢工了,不知道是谁在挑唆他们。他们不光不干活,还要求涨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