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石村的人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了几日。

这段时间里,在蒋才国的组织下,村民互助小组又活跃了起来。

每个小组里的人家,要么帮忙清理被山洪冲垮房子的人家,在淤泥中找出能用的东西。

要么就是清理山洪带进村子的淤泥,将铺满各处的淤泥推到不影响干活的地方。

另外,蒋才国和一众族老组织人手,帮失去了房子的人家分别盖起了茅草屋。

其中,就包括潘家。

当然,盖房子的钱还是各家自己承担。

至于没钱的,暂时就欠着,有蒋才国和族老们担保,也不用担心有人敢赖账。

……

村子里忙,神龙坡上下也没有闲着。

山洪冲垮了神龙坡山下的围墙。

建在山脚的工坊和牲口棚,被山洪冲垮了不少,留下一地狼藉。

蒙家的下人们不得不将垮塌的地方清理出来,为日后重建做准备。

蒙小华则更忙。

她一面要操心自己家里的事情,另一方面还要操心村子里的事。

按理来说,小石村不仅有村长,还有蒋洪瑞、胡老头等几个族老在,她一个妇道人家,村里有事也轮不到她来管。

可是,蒙小华屡次展现出的能力,让村里人遇到困难就会想起她来。

蒙小华也是无奈,只能帮着出点子解决问题。

好在蒙小华作为一个后世之人,见闻比较广博,就算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也能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让蒋才国他们有所启发。

这样一来,蒙小华深深的感觉到了分身乏术,不由得怀念起蒙洪在家的日子。

有蒙洪在身边,不说能帮她分担多少事情,最起码有蒙洪帮她打掩护,从商城里拿出物资的时候不用躲躲藏藏。

如今蒙洪不在,蒙小华每次掏出大宗物资的时候,就必须提前找好借口,直感觉心累。

就连蒙正全老两口都察觉到了一些异常。

毕竟,这段时间村子去往外面的路被冲毁了好几处,往来很不方便,家里的粮食蔬菜肉类不断消耗,但仓库里的各种存货却不见少,是人都会觉得奇怪吧。

没办法,为了打消众人的疑虑,蒙小华不得不往外跑了几趟,告诉其他人去唐家找柘星宇帮忙筹集物资。

为此,家里的毛驴运输队来来回回跑了好多趟,才终于打消了父母的怀疑。

……

外出的时候,蒙小华也听到了其他地方受灾的消息。

总体来说,小石村的情况是最好的。

不管是小石村附近的几个村子,或者是遂宁县的其他的村子,村里大部分房子年久失修,暴雨来得太突然,人们几乎都没有防备。

于是,在暴雨的摧残下,许多房屋倒塌。

一些地方同样爆发了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造成了死伤无数。

灾难发生后,虽然各个村子都派人去县衙上报了情况。

但是,县衙只是登记了一下各村受灾的情况,就再也没有了下文。

或许是老百姓已经习惯了官府的不作为,各个村子只能组织自救。

其他村子无论是物力财力上,还是动员组织能力上,都比小石村差了一大截,灾后的自救工作进展十分缓慢。

而且,也没有人特意提醒这些村子注意防范瘟疫的问题。

况且,今年西南本来就旱严重灾,百姓连草根树皮都快吃光了,家中根本没有存粮。

如今又受了洪灾,生活更是艰难,即便提醒了,老百姓也不会放弃到手的食物。

所以,捡淹死的动物尸体吃成了必然。

瘟疫,不出意外的出现了。

而且,还是在好几个村子一起爆发。

由于官府的不作为,等到瘟疫的情况被发现的时候,这几个村子的三分之一的人都没了,其余人也几乎都躺下了。

到了这个时候,一直无动于衷的官府终于有了动作。

县衙里分别派出了几队衙役,将几个爆发瘟疫的村子完全封锁了起来,不准任何人出入,任由村子里感染了瘟疫的人自生自灭。

然而,这个时候仅仅封锁爆发瘟疫的村子已经晚了。

瘟疫早就随着人员流动,不知传播到了多少地方。

仅仅三日,遂宁县内又有六七个村子爆发了瘟疫,感染瘟疫而死的人越来越多。

到了这一步,老百姓人心惶惶,纷纷向县城涌来。

胡县令和史师爷也慌了神。

自己的治下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别说升官,要是控制不住瘟疫,连乌纱帽都要被摘掉。

两人商量一番,立即派人去州府上报瘟疫爆发的情况。

同时,胡县令下令封闭了县城的城门,并派衙役严密把守,不允许任何百姓进入县城。

就连先前受灾后进入县城的百姓,只要在县城没有住处的,也遭到了驱赶,一律逐出县城。

无处可去的老百姓,一部分拖家带口向遂宁县外逃去,一部分则聚集在县城门外,祈求胡县令放他们入城。

外逃的百姓并没有走多远。

他们刚刚走到临县的边界,就被临县守在路口的衙役给拦住了。

无计可施的老百姓们,只得掉头回来。

村子是回不去了,众人只能再次回到县城之下。

遂宁县城外,聚集在此的百姓哀声一片。

……

城墙上,胡县令和史师爷站在城门楼上,听着城外不绝于耳的哭声、哀求声,胡县令面沉似水。

一旁的史师爷道:大人,不用担心这些贱民,他们的命硬着呢,过上几日,他们自己就散了。

胡县令冷哼一声道:哼,本官才懒得管他们的死活,只是这瘟疫一起,上头必然要问责本官,影响本官的仕途。另外,马上就到秋收的时候了,死这么多人,岂不是会影响我们收税。

史师爷闻言笑道:大人,收税的事不用担心,到时候我们将税收提高三成,就能把缺口补上了。而且,遂宁县遭了水灾,我们不仅能向上面请求一笔赈灾银子,还可以向这些贱民收一笔治灾的钱,这样一来,岂会少了大人的好处。

胡县令听到史师爷的话,摸着下巴上的胡须满意的道:嗯,这个想法不错,你替我将此事好好谋划一番,本官不会少了你的好处,切记,该交给朝廷的税收一分都不能少。

史师爷连忙应道:大人放心,小的心里有数。不过,我们虽然不用去救城外的贱民,但是样子还是要做做的,不然下面问起来不好交代呀。

胡县令闻言,沉吟片刻吩咐道:这件事情同样交给你去安排,记住,一定要表现的咱们尽力了,让这些贱民记得咱们的好。

史师爷点头道:小的明白,我会安排人弄些草根树枝熬成汤药送去,就说大人体贴百姓,特意请城里的名医开了方子,安排的汤药,呵呵,那些贱民还不得对大人感恩戴德。

如此甚好!哈哈哈……

胡县令闻言露出满意的笑容,拍了拍史师爷的肩膀下了城楼。

城楼上,传来史师爷颇有威严的声音:你们都给我听好了,县尊大人吩咐,将城门看好了,放了一个人入城,就拿你们是问。

把守城门的衙役齐声应和,声音传出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