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又要过年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又要过年啦

“外面这么大的雪,你怎么还到处跑?”

市委办公大楼,卢源的办公室内,李天明进来的时候,身上的衣服都湿了。

“快坐下暖和暖和!”

李天明也不客气,把大衣脱了,挂在暖气片边上,拿起卢源的茶杯捧在手里,一阵阵的刺痛感。

“谈得怎么样了?”

“我先缓缓再说!”

卢源听了,起身亲自给李天明倒了杯茶。

呼……

喝了半杯热茶,感觉身子也渐渐暖和了。

“有您亲自发话,还能不顺利!”

李天明刚从钢铁厂那边过来,今天来市里,主要就是来谈钢铁厂在永河县建分厂的事。

这段时间,他一直没闲着,先是为工业园区在岳兴镇选址,接着又和天元谈化肥厂分厂的事,现在又来和钢铁厂谈判。

最初,钢铁厂倒是对这次合作挺热心的,不过,他们最初的想法是在永河县建一个无缝钢管厂,用来内部消化产能。

对此李天明并不赞同,如果只是生产成品钢,他根本没必要和钢铁厂合作,无论是通过海立格,还是通过李学建的关系,从国外引进一条钢管生产线就行了。

他想要的是,在永河县单独立炉,建成一个规模和产能都不下于海城钢铁厂的新厂。

可是,李天明的想法,却让钢铁厂的领导犯了难。

如今海城钢铁厂的产能,消化起来都不容易,永河县再建一个新厂的话……

过剩的产能如何处理?

说起来,还是海城的地理位置不占优,旁边就是河北省,和唐市的距离更近,那边大大小小的国营钢厂有十几个,产能几乎占到了全国产钢量的三分之一。

而且,河北省的资源丰富,炼钢成本要远低于海城钢铁厂,这也就导致了,如今海城钢铁厂的产能在国内钢材市场上的窘境。

以前是计划经济,再多的产能,有政府进行调控,都能销得出去,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各凭本事。

总之,海城钢铁厂的日子过得也难。

“其实,你们来负责粗钢二次加工,这么安排就挺不错的!”

“卢书记,话是这么说,可您别忘了,最初要在永河县建分厂的初衷是什么?”

解决农业产业化以后,农村过剩的劳动力闲置问题。

一个钢管厂能消化多少闲置劳动力?

一千人也就顶天了。

“可是,要建新厂,将来产能过剩的问题,又要怎么解决?”

“所以啊!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和海立格谈,准备引进德国蒂森集团的1080高炉,这个不在老美的对华贸易禁运名单之内。”

老美现在全部的注意力都在大苏身上,时时刻刻准备集中力量,给大苏致命一击。

对华关系上,他们需要稳住中国,拉拢中国,这也让中国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只要这次交易能达成,未来永河县的钢铁厂,在炼钢成本上就能降下来一大截,和河北冶金同行相比,咱们就有竞争力了!”

这个计划可不是李天明率先想到的,海城钢铁厂很早就提出过。

只不过,钢铁厂这样的大国企想要完成升级改造,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

几乎不可能!

李天明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今天去钢铁厂,和对方谈的就是这个问题。

看得出,钢铁厂的领导很心动,但问题依然存在。

钱怎么办?

“钢铁厂的财政问题……确实有些困难!”

卢源说到这个问题是,也是一脸难色。

没办法,缺钱的地方太多了。

“有结果了吗?”

“钢铁厂的领导说是要再研究一下!”

所谓的研究,也就意味着研而不究。

短期内解决的希望不大。

“你们永河县方面如果单独……”

“打住,卢书记,您真当我是善财童子呢?”

“有你这么大岁数的善财童子吗?”

卢源也知道,让李天明单独出资,这事也就没办法进行下去了。

“等过两天,我去钢铁厂,和那边的领导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吧!”

卢源说着,拿起电话,让秘书去食堂打两份午饭过来。

这会儿外面的雪还是不见停。

“幸福里小区的动迁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

“已经发过两次公告了。”

之前李天明提出的廉租房计划,卢源上报之后,上面非常重视,财政补贴的事虽然还没最终定下来,但是,应该问题不大。

现在真正阻碍幸福里小区动迁工作的,其实还是那些有房户。

政策规定的拆迁安置款,还有动迁方案,愿意接受的人还是太少了。

这段时间,三红带着人上门做动员工作,很多人得知他们的来意之后,连门都不让进,就算是居委会陶主任亲自出马都不行。

总之,想拆迁可以,但必须加码。

“困难很多,但这事您不用操心,年前解决不了的,年后肯定能解决!”

呃?

卢源闻言一愣:“想出办法了?”

“有点儿想法,不过……市里得支持才行!”

“市里肯定……”

话说到一半,卢源及时止住。

“你可别动歪心思?搞那些威胁、强迫之类的事!”

“您想哪去了,保证合理合法,谁都说不出什么。”

“那你给我说说!”

李天明刚要说,敲门声响起,卢源的秘书端着几个饭盒进来了。

“卢书记,饭打来了!”

“先吃饭,天明,边吃边聊!”

李天明也饿了,刚刚在钢铁厂,那边的领导都没想起来管顿饭吃,和化肥厂比起来,实在是太差劲了。

以前孙立做后勤处处长的时候,哪回去钢铁厂,不得好酒好菜招待着。

现在……

关系淡了,自然也就没那日子了。

嚯!

“卢书记,政府机关食堂伙食不错啊!”

卢源瞥了李天明一眼:“你小子哪回都是周五赶着饭点儿过来。”

周五改善伙食,李天明早就知道了。

“我外甥……”

刘东还在车里待着呢。

“小马,你去安排一下!”

秘书答应一声出去了。

红烧排骨、蒜末茄子,还有一个土豆炖豆角,一人一大盒米饭,卢源现在的饭量不大,吃了一半,把剩下的都给了李天明。

“你小子……可真够损的啊!”

这是卢源在听李天明说了办法以后,给出的评价。

“损不损的咱先搁一边儿,您就说,这个办法可行不可行吧?”

拆迁工作,本来就是双方斗智斗勇,拆迁户既然已经出招了,那就别怪李天明想出来的办法损。

“你先……试试,但一定要记住了,千万不能制造矛盾,真要是惹出大乱子,到时候,我可救不了你!”

李天明根本就没当回事儿:“肯定不会把您牵连进来。”

这种事,要是出了问题,自然是底下人顶雷,对此,李天明也没啥意见。

说着,放下了筷子。

这蒜末茄子做得真他妈的香。

李天明都想带一盒回去了。

抽了支烟,又说了会儿闲话,李天明也准备回家了。

今天是腊月二十五,又快要过年了。

“卢书记,提前给您拜早年了,新年好!”

卢源笑了,抬手在李天明的胳膊上拍了一下。

“新年好,注意休息。”

这段时间,每次见面,卢源都能感觉得到,李天明太累了。

下楼,刘东也刚好吃完饭回来。

“大舅!”

“吃过了?”

“刚吃完,您咋知道今个市委食堂改善伙食啊?”

李天明笑道:“来得多了,啥不知道!”

当年王作先在海城做市革委主任的时候,李天明就知道这里每个周五做油渣白菜馅儿的大包子。

“大舅,咱去哪?”

“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