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临坐在了凳子上,脸色难得带了一丝难看。
他甚少在柳婵面前露出这样的凝重。
“尽管咱们跟周国的关系和睦,可有些事情,也不得不防着。”萧临想了想,看向柳婵,“朕不能再等了,即刻就得立太女。”
之前那个从周国来的小子,他就知道不安好心。
给送走了,如今还动不动给玉清写信,送点东西。
“周婉珺是生了一儿一女,若是她要扶持女儿当太女的话,那这个周离,弄到咱们大夏朝也没什么。”萧临又想到一点。
柳婵扶额。
眼下女儿的一点蛛丝马迹,就能让萧临如此大动心思……
她也是没话说了。
“朕现在去起草立储文书。”萧临起身离开。
柳婵:“?”
这事来的突然,虽说让她震惊,可该准备的也该准备起来了。
现在的萧玉清,也够资格了。
萧临的举动更快,次日的早朝上,一道立储的圣旨就颁了下来。
果然如柳婵所料,立储的圣旨掀起了轩然大波。
朝上站着的大臣们,呼呼啦啦跪到了一大片,他们沉默不已,这是来对抗立储的圣旨。
尽管谁都心里知道早晚会有这一日,可这一日来的太快了。
一旦定了储君的旨意,最后一丝希望就打碎了。
“朕心意已决。”萧临在上面沉声道。
这个场面,是他预料之中的。
底下人有底下人的抗争,他作为上位者,也不会任由底下人拿捏。
立萧玉清当太女,势必会有一番新旧势力的交替,这损害许多人的利益。
只是长远来看。
不是坏事。
至少对于大夏朝日后的国情来说,作用甚大。
周国如今在短短几十年内发展的跟大夏朝差不多,哪怕有周边各国的或明或暗的围堵,也能看到他们在其中的进步。
尤其以女子力量为甚。
道理很简单,一国有一百万人,非要有一半的人将另一半圈养,打压,哪里能比得过一百万人中的齐心协力。
可能论起力气的话,男子普遍强悍些。
可论起聪明才智的话,大家都是用的差不多的脑子,男子里面出多少聪明人,女子岂能少了?
女学这些年,所做贡献并不是单纯培养一群读书的女子。
她们学以致用。
就连朝中的工部,都因着她们的奇思妙想,增加了许多新的东西。
甚至增了好几样攻击力甚大的武器。
这都是底气。
有了这些底气,朝中有一部分人还在一味地端着什么女子就该相夫教子的观点,萧临也是气笑了。
当然,这些人,他打算全部踢出朝中去。
换另一批上来。
“还请皇上收回成命。”跪在地上的人就这么一句话,齐声道。
今日确实是过于突然了。
皇储之事都是要先经过商议的,少说也得吵架吵上几个月,最后才会由朝中的几个老臣站出来为各自站位的皇子争取。
然后才能定下来。
可现在一声不吭就直接提出来了?
不过,玉清公主也没有跟她争的人罢了,若是能争,也就是从宗室中重新选个男孩过继,当做储君培养。
这个皇上……真是的!
不少人跪在地上,暗中咬碎了一双好牙。
“皇上,皇储之事不可如此大意,须得从头开始计啊,皇上。”跪在前面的兵部尚书大喊道。
原本禁军是兵部攥在手里,颇有油水的一处。
可现在兵权被皇上握着,禁军被公主握着,这两年兵部的人过的都要勒紧裤腰带了。
他身为兵部尚书,回家也要被抱怨拿不回额外孝敬去了。
“朕的兵部尚书非要跟朕作对?”萧临的眉眼倒是没什么怒意,就是带了似笑非笑的意思。
一时之间,兵部尚书只能说不敢。
然而,下一刻,他还是求道,“皇上三思啊。”
此话一出,萧临也半点不跟他客气,开始点名,“黄爱卿年纪大了,还是卸了兵部尚书一职,由年轻人代替吧。”
兵部尚书猛地抬头,似是不可置信。
他目眦尽裂,“皇上!”
爬了这么多年的官位,矜矜业业,不曾敢行错一步,就这么没了?
二品尚书,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
可萧临也没给他别的反应,直接又开始点其他人的名,“李盛,卸任刑部侍郎,徐爱卿的户部侍郎也别做了……
他说了一连串的名字,毫不犹豫地撤职。
原本跪在地上想体现自己几分‘正义’的官员,从前到后地被指着撤职。
有眼尖的官员反应过来,立刻默默站了起来,不动声色地站到了支持玉清公主的一侧。
当真是躲过了一劫。
剩下的人二话不说呼啦啦全站起来了。
即便如此,这次早朝也撤职了十几个官员,皆是朝中平日里呼风唤雨的三品以上。
原本底下的人开始浮动小心思,想着如何周旋上位的时候,就见皇上又开口了。
这次皇上不带喘息地,将刚刚撤下去的职位填了个差不多。
有人惊喜有人暗中跺脚。
萧玉清站在前面始终没有动弹,她知道昨晚父皇一直没回凤仪宫,父皇已经许久没有歇在太极殿了。
所以昨晚父皇在研究官员的调遣。
她不自觉地将手背后。
这是父皇常习惯的行为,透出来的是淡然和波澜不惊,胸有成竹。
让众人最惊讶的两个人是。
丞相之位设立一左一右,虞云宴向来得皇上的重用,理所当然地坐在了左丞相的位置上。
而右丞相……是女学的创办人,皇后娘娘的得力者,庞旭。
众人哑然。
却又有了然。
这是皇上和皇后娘娘多年来的布局,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可有人想站出来说话,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朝堂上别说风向了,就整个朝堂的浑水这次全搅和在了明面上。
皇上看似是罢了许多人的官,可实际上,他在推翻一些势力……
乱了,全乱了。
然而。
全是新的。
每一个位置都说不出什么。
封太女的圣旨落下,萧玉清上前接旨,“谢父皇,儿臣一定恪守太女职责,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自今日起,黄九,在这里给她搬个椅子。”萧临伸手指了指一处。
这是要她共同处理朝政的意思。
黄九应了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