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几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哈萨克汗国的额什木大汗发现,局势不但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反而变得愈发严峻。
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如泰山压顶般与日俱增。
由于此前他们将哈萨克汗国东部和南部的绝大部分人口,一股脑地迁移到了阿斯塔纳地区。
使得这座城市的人口瞬间呈几何倍数暴增。
对于那些有权有势的达官显贵而言,无论身处何地,凭借他们的财富和势力,依旧能够逍遥自在地享受生活。
可是对于广大中下层的普通百姓来说,情况却糟糕透顶。
那些以放牧为生的牧民,发现这里根本没有足够的草场供他们放牧。
想要赶着牛羊去东边和南边放牧,却又到处都被下了毒。
有不信邪的人赶着牛羊过去,结果很多牛羊都被毒死了!
而那些期望从事农业生产或其他工作的人,也找不到足够的工作机会。
在开始的时候还好一点。
哈萨克汗国官方出于安抚民心的考虑,还会给普通老百姓发放一些口粮。
虽然说没法吃饱肚子,但是也不至于饿死。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粮食储备逐渐减少。
官方再也无力承担如此庞大的消耗,最终连掺了沙子的稀饭都无法供应。
老百姓们既没有了收入来源,又得不到基本的食物保障,很快便陷入了生存的绝境。
生存的压力犹如一颗火种,瞬间点燃了社会的动荡。
阿斯塔纳地区的犯罪率急剧飙升,各种坑蒙拐骗、偷盗抢劫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整个城市陷入了一片混乱。
监牢里面那是人满为患。
后面也没有办法,只能把普通老百姓都赶出城去。
这里面的治安状况倒是好起来了,但是城外却变得更加糟糕,更加混乱。
经常有人为了一块浮冰就大打出手,甚至因此而弄出人命都不奇怪。
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之下,各种大大小小的帮派应运而生。
弱者挥刀向更弱者。
最底层大佬百姓受到了更加严重的磅礴和压榨。
民间积累的怨气也是越来越重。
额什木大汗敏锐地察觉到,如果继续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恐怕不等明朝大军兵临阿斯塔纳城下。
他们就会被突然爆发的起义军推翻,自己的统治也将土崩瓦解。
这一严峻的现实,让额什木大汗头疼不已。
而此时,剩下的几个外来头领,也就是蒙克、始固可汗、索南群培以及阿布都拉哈等人。
每个人都心怀鬼胎,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他们时常背着额什木大汗聚在一起喝酒,似乎在密谋着什么不可告人的计划。
这无疑让本就风雨飘摇的哈萨克汗国,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内忧外患之境。
无奈之下,额什木大汗只得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他神色凝重地说道:“各位,想必大家都清楚,我们如今的处境极为不妙。倘若哈萨克汗国陷入混乱,或者明朝大军长驱直入,这对我们所有人都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我希望各位能够同心协力,尽快想出办法来改变当前这种糟糕的局面,否则我们的处境只会更加危险。不知各位可有什么良策?”
蒙克率先开口道:“明朝大军眼下正忙于挖矿,我们之前的策略已然失效,不妨暂且将他们搁置一旁。目前最为棘手的问题,是阿斯塔纳地区聚集了过多人口,许多人已濒临绝境。
要想解决这一难题,减少人口数量是当务之急。依我之见,可向西边或北边迁徙人口,我建议前往伏尔加河流域,并争取与沙皇俄国展开合作……”
始固可汗点头赞同道:“此计甚妙。听闻伏尔加河流域水草丰美,不仅适合放牧,还有不少可耕种之地。将百姓迁移过去后,他们有了活路,自然也就不会再闹事了。”
索南群培提醒道:“不过此事还需先派人与沙皇俄国取得联系,以免到时候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从而引发冲突,那就与我们的计划背道而驰了。”
阿布都拉哈附和道:“此言有理,那就这么决定了。”
额什木大汗思索片刻,觉得这个办法或许能够暂时缓解眼前的危机。
于是众人便开始着手行动。
最先行动的,自然是这些头领手下的人。
蒙克从卫拉特盟逃跑过来时,带来了二十几万人。
其中一半左右是骑兵,其余大多是牧民,还带来了数不清的牛羊马匹。
他急需一片优质的牧场来安置自己的族人,伏尔加河流域的诱惑对他而言不言而喻。
始固可汗与索南群培从吐蕃高原逃过来时,所带人数虽相对较少,但加起来也有十万左右。
在这几位头领及其手下的带头示范下,并且宣称愿意迁徙的老百姓会得到口粮供应,一时间,愿意跟随他们迁徙的人络绎不绝,人数几乎翻了一倍多。
只有察合台汗国的大汗阿布都拉哈的情况不同。
他逃往哈萨克汗国时,是从战场上直接逃过来的。
所以他带来的人数很少,除了亲卫和部分散兵游勇,几乎没有其他随从。
那些人加起来总共才有四五千人。
而且阿布都拉哈压根就没打算去伏尔加河。
表面上他跟着大家一同迁徙,且故意走在队伍最后。
额什木大汗为了拉拢他,曾答应将一同迁徙去伏尔加河流域的牧民,划归阿布都拉哈的部落。
但阿布都拉哈对此却不为所动。
在阿布都拉哈看来,即便哈萨克汗国与沙皇俄国联手,胜算也是微乎其微,绝非明朝大军的对手。
因此,在迁徙出上百里后。
阿布都拉哈在扎营休息的半夜时分,突然带着部下悄然离去。
他真正的目的地,是遥远的莫卧尔王国,也就是天竺地区。
天竺地区的莫卧尔王国,同样是由蒙古人建立的帝国。
那里气候宜人,且实行种姓制度。
阿布都拉哈认为,只要他们能与莫卧尔王国的当权者搞好关系,在那里的日子肯定不会差。
相比之下,沙俄那边气候极端,冬季寒冷刺骨,漫长的寒冬严重不利于开展各种生产活动。
于是,阿布都拉哈带着手下的人马,小心翼翼地绕开明朝大军控制的区域,踏上了前往莫卧尔王国的千里征途。
额什木大汗和他的儿子杨吉儿得知此事后,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
阿布都拉哈的离去,不仅意味着阿布都拉哈对他们的不信任。
更让他们意识到,如今自己被留在了最前线,将独自直面朝廷大军的威胁。
而其他头领却纷纷逃往了大后方。
父子俩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他们感觉自己仿佛沦为了替人卖命的打手。
可是面对如此困境,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难道也像阿布都拉哈一样,选择逃离吗?
额什木大汗虽然也确实有跑路的打算,但是这些事情还是让他心里很不爽。
要不是那些家伙鼓动他,并想出了各种毒计的话。
额什木大汗可以在最开始的时候就选择投降,并把蒙克与始固可汗的人交给明朝大军。
那么他多少应该可以获得一些优待,更不可能陷入如今的艰难境地。
只是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额什木大汗带着他的儿子杨吉儿,赶紧大量的招兵买马。
他要尽快组建更多的部队,为下一步的行动而做准备。
好在他手下的那些蒙古人又或者是其他的民族,反正大都是以游牧为生。
只要是成年男子,那就是天然的骑兵。
额什木大汗拿出粮食和银子来,想要招募人手那很简单。
那些已经饿疯了大佬百姓。
听说大汗开始招兵,并且还可以提前发一点粮饷。
响应的人那是多如牛毛。
额什木大汗升级大肆扩编队伍,几乎把所有青壮都编入了军队之中。
杨吉儿也是每天都在忙个不停。
看着麾下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兵力越来越多。
杨吉儿还以为额什木大汗,是想要在阿斯塔纳地区跟明军决战。
这让杨吉儿非常的担忧。
因为双方之间的战斗力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真的要跟明朝大军决战的话,他们的兵力再多也没有起胜的希望。
所以他就去找额什木大汗:“父汗,队伍已经基本上整编完成,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难道要主动进攻明朝大军吗?”
额什木大汗:“我的孩子,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如果我真的让你去进攻明朝道君,那么你愿意去吗?”
杨吉儿摇头说道:“我肯定是不愿意去的,但是如果父汗你下了命令,那我就只能选择执行命令。”
额什木大汗听得满意的点了点头:“果然不愧是我的儿子,你是一个真正的勇士。但是你放心吧,我不会让你去主动攻打明朝大军的。”
杨吉儿又问道:“那我们是要进行防守吗?现在我们的部队已经扣编到了几十万人,全部留在城里的话不太现实。
如果要在城外与明军开战,那就要提前修筑各种防御工事,还有就是明朝大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来,我们的粮食能够坚持到那个时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