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凭实力截胡 > 第780章 拿下琅邪梁国陈国三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80章 拿下琅邪梁国陈国三地

他有心想撤退,但是又怕吕布怪罪。

并且他也怕黄忠等人早已埋伏兵马在城外等着他撤退时埋伏。

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晚上子时,一名细作来到黄忠大营。

细作让士卒告知黄忠他是前陈国国相骆俊的死士。

还在帐中看春秋的黄忠得知此事,眼中光芒一闪。

他对着士卒回道:“速速将其带来此地!”

“再叫杨回将军过来!”

“诺!”

士卒应了一声,转身离开。

黄忠将竹简放在案桌上,心中若有所思。

骆俊他自然知道。

骆俊字孝远,会稽人,早在年轻时候就以文武才干闻名。

先是在会稽担任小吏,然后举孝廉任尚书郎。

刘宏还活着的时候骆俊就做了陈国的国相,也就是和郡守一样的地位。

任陈国国相期间更是做下不少功绩,能文能武,绝对的郡守之才,甚至是州郡之才。

据说袁绍占据陈国后骆俊就辞官归家,没想到现在主动联系自己。

以骆俊的名望和品性,极有可能是看上自家主公了。

看来不用自己强攻,今夜或许城门就会被打开。

没一会儿,杨回来到帐中,紧跟着士卒领着一个黑衣年轻人来到帐中。

黄忠目光锁定在这名细作身上。

细作长相普通,双眼有神,同样看起来有些无畏。

黄忠暗自点点头,这人倒是个合格的细作。

“汝是孝远公家仆?”

黄忠淡淡地问,语气颇为平静。

“不错!”

细作恭敬地点点头。

杨回眯眼打量着细作。

黄忠继续问道:“孝远公让汝来此何为?”

细作恭敬回道:“我家家主愿今夜助将军夺城!”

黄忠心中一喜,脸上却是不动声色。

他直视细作,轻声道:“计将安出?”

细作也是直视黄忠的眼睛,郑重道:“我家家主手中有五百人,待夜间寅时,我家家主带人在城中放火,且带人打开北门,将军可带兵杀入。”

“嗯,如此......”

黄忠点点头:“待寅时,某自带兵杀入北门。”

他自然不担心骆俊或者城中守将耍诈,

他那么多的兵,城中不过一两千士卒,翻不起什么波浪。

要是城门真的打开,他完全可以控制全局。

......

黄忠让杨回守住东门,他自己则是单独前往北门的甘宁大营。

丑时,陈县北门。

黄忠和甘宁在北门外的营寨中安静地看着北门。

时间很快来到寅时,城门依旧没有丝毫动静。

到了寅时三刻,城中忽然冒起大火,随之而起的是嘈杂的喊杀声。

喊杀声响了不到一刻,城门口又响起咯吱咯吱的声音。

城门口露出缝隙。

很快火光便从已经微微掩开的城门缝隙冒出。

火光在夜色中格外刺眼。

“杀!”

“将士们,随某杀!”

“杀啊!”

黄忠和甘宁翻身司马,大声呼喊。

两人两马当先,带着亲卫骑兵就朝着城门口冲去。

身后数千步卒紧随其后。

当黄忠甘宁杀到门口时,城门已经大开。

两人直接杀入城中。

只是一个照面,那些守城士卒就被杀了数十人。

他们守城士卒不过两三百人,城中六百敌人,城外数不清的大军,那些士卒不敢反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

不到两刻喊杀声就停止,城门口直接被稳定下来。

黄忠带着兵马杀向东门。

宋宪在东门城墙上的简易军帐中刚刚睡着,听到士卒的禀报声后直接被惊醒。

他很懵逼,逃逃不了,已经入城的敌人他又打不过。

此刻他脑袋一片浆糊,根本不知道怎么办。

还不等他做出什么反应,黄忠已经带着数百骑兵率先杀来。

宋宪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跑到黄忠面前投降。

黄忠满意地点点头,吩咐士卒去将吕布家眷和吕布部将家眷控制住。

然后连夜派人去传战报。

如今梁国陈国算是占据。

这豫州只有一个汝南没有被占据了。

对此他很是满意。

自己也不算辜负主公器重厚望。

......

九月三十日,韩明早上得到琅邪各地皆降的消息,中午就得到梁国陈国被拿下的消息,他笑容满面。

众文武得知消息也是高兴无比。

只要剩下的广陵和汝南被拿下,偌大个中原可以说被自家主公占据。

下午。

韩明直接在后堂摆了个小宴表示庆祝。

至于犒赏全军的事,这次大破袁绍,更是几乎全据中原,算是大事。

这情况犒赏之事要大办,还要全治地办。

所以韩明打算回冀州和众文武商议准备一个盛大的犒赏之事。

不但有功的士卒有赏赐,包括出战的士卒也有赏赐,他整个治地的士卒都要喝酒吃肉庆祝。

这不止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形式。

也是享受胜利果实的表示。

申时,韩明和文武坐在后堂谈笑风生。

案桌前不但有美酒鱼肉,洗干净的犁也有,还有张扬派人送来的葡萄。

“主公!”

戏忠眼中一动,笑道:“骆俊有大才,更是治理陈国日久。”

“其深得陈国百姓之心,同样深受豫州人称赞。”

“若以此人治豫州,豫州可稳。”

郭嘉笑着附和道:“志才言之有理!”

众人闻言,也是微微点头。

说实话,骆俊作为江东人,既不和他们颍川派系冲突,也不和冀州派系冲突。

甚至和主公宗族以及其他派系也不冲突。

所以骆俊做豫州刺史,确实可以。

算是最完美的事情。

骆俊虽然不过三十多岁,但能力是没得说的,做刺史绰绰有余。

韩明更是欣喜。

自己正愁找不到合适的豫州刺史和徐州刺史,没想到这刺史大才不请自来。

要知道,自己麾下颍川派系和冀州派系都不适合这时候再出一个刺史。

自己宗族也不适合再找一个刺史。

何况自己宗族或者亲戚也没有谁有能力做一州刺史。

甚至韩轼都不是刺史之才,韩轼是带兵的武将。

而再让自己宗族亲戚做刺史也没那个必要。

刺史之位最好是大汉各地的人才分别来做,这样才能确保治下稳固。

也能得天下各地人才之心。

至少别人不会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