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早上十点, 好家伙,了不得了!
整个商场里头,真真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各个店铺都敞开了大门,货物琳琅满目,售货员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这外国衣服和电影里面的差不多,颜色鲜亮!”
“啃得起就是好吃!”
“也不知道这外国大皮鞋,经穿不经穿!”
十点以后人越来越多。
许大茂,店里挤满了人,货架上摆着印有“大昌商场开业纪念”字样的白瓷缸子、印着名胜古迹的塑料皮日记本、小巧的天安门模型,许大茂的钥匙扣系列……
现在人群疯抢了起来。
“哎呦喂!各位老少爷们,婶子大娘,兄弟姐妹!瞧一瞧看一看了啊!正儿八经的开业纪念品,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了啊!” 许大茂踮着脚吆喝,声音都有些嘶哑了。
张芳一边麻利地收钱找零给票,一边还得招呼:“同志,您要俩缸子?得嘞!给您拿新的!”
店里雇的五个工人,三男两女,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拿货、包装、维持秩序,个个额头见汗,如果不是许大茂提前买的票,他们还要去兑票,肯定是累死了。
“不行了不行了,这钱匣子早塞不下了!” 许大茂瞅着柜台抽屉里塞得满满登登,揉得皱巴巴的毛票、分票,还有少量“大团结”,急中生智,一眼瞥见墙角空着的一个大白塑料水桶,那是平时墩地接水用的。
“媳妇!拿桶来!”
张芳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赶紧把空桶提溜过来。
许大茂也顾不得许多,抓起一把把的钱,直接就往桶里扔。
“哗啦……哗啦……”那声音,听着就让人心醉神迷。
也就半个多钟头的功夫,眼瞅着那白桶底儿就看不见了,小半桶都是钱!
“我的妈呀……”一个雇来的小姑娘偷空瞄了一眼,惊得吐了吐舌头。
可这热闹劲儿,不是家家都有。
隔着两家店铺,贾张氏开的“小花布鞋店”,可就冷清多了。
贾张氏本人,绷着脸坐在店门口的马扎上,穿着她那件万年不变的深蓝色对襟棉袄,看着门外川流不息的人潮,嘴里不住地叨咕:
“挤什么挤,跟抢孝帽子似的……这新鞋不好么?千层底,灯芯绒面,穿着多跟脚,多舒服……”
店里头,棒梗,没精打采地靠在柜台边。
偶尔有几个大娘大婶进来瞅瞅,拿起鞋摸摸底子,看看针脚,一问价格都跑了。
看热闹的人多,人又不傻,贾张氏的鞋子多了一点绣花,还是普通鞋子,在什么地方都能买到。
而且贾张氏的鞋子卖的很贵,老外没来之前,贾张氏的鞋子要是有本地人购买,说明那个本地人,脑子也不是多好用。
商店中那么多外国鞋子,谁没事了去买布鞋。
商场中庭靠西边,三大爷阎埠贵字画摊店。
他这儿人气倒是不弱,阎解成,阎解放也跟着吆喝。
柜台里面印刷好,带画框,里头是迎客松、万里长城、风景之类的印刷品,看着就上档次。
另一种是三大爷自己铺开宣纸,现场挥毫,写些“前程似锦”、“艰苦奋斗”、“生意兴隆”的吉祥话。
买带框印刷品的人不少,毕竟看着气派,送人也有面子。
可轮到三大爷自己的墨宝,问津者就寥寥了。
偶尔有人驻足看看,夸一句“老师傅,您这字写得真不赖!”
可一看那没有装裱,就是一张薄薄的纸,再看看价钱,多半也就笑笑走开了。
三大爷扶扶眼镜,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嘴上还得撑着:“雅俗共赏,雅俗共赏嘛……”
他没琢磨明白,老外不看价格,这边人谁家没买过春联。
再往商场里头走,傻柱的饭店摆了足足五十张桌子,气派!
可是没人进来。
穿着白工作服的傻柱抱着胳膊在门口溜达,后厨准备的鸡鸭鱼肉、各色蔬菜都堆成了小山,他心里头直打鼓:
“这人都扎商店里了,不来吃饭?不能啊……我这手艺……”
金乐身体不好,今天也过来帮忙擦桌子,易忠海坐在里面看外面不说话。
十一点一过,就像约好了似的,逛累了的、拖家带口的,开始一股脑地往饭店里涌。
“师傅,有座儿吗?”
“哎呦,这菜单看着就香!来个红烧肉!”
“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快点啊师傅,孩子饿了!”
眨眼功夫,五十张桌子坐得满满登登!后厨立马开了锅,勺子碰铁锅的“铛铛”声,油爆的“刺啦”声,混成一片。
傻柱虽然早有准备,请别的饭店师傅,帮忙几天,还雇了七八个临时的帮厨和小工,后厨三十多人,这会儿也忙得脚不沾地,脑门子上的汗珠子噼里啪啦往下掉。
整个饭店里人声鼎沸,饭菜飘香,何小宝一人看着两口锅,做蛋炒饭从十一点四十开始,就没停下来过。
而刘海中开的“海中木雕店”。
刘海中装老师傅,带着一副眼镜,店里摆着些他‘亲手’雕的木雕,有憨态可掬的胖娃娃、展翅欲飞的雄鹰、还有寓意吉祥的如意、寿桃什么的。
生意不算爆火,但陆陆续续也有些人进来。
刘光天和刘光福俩人也招呼人,还有顾工也帮忙招呼客人。
“老师傅,这鹰雕得精神,多少钱?”
“哟,这胖小子,真喜庆。”
一上午,也卖出去三十多件,刘海中心里琢磨:“嗯,跟我在胡同里时候差不多,还行,稳当。”
他心里正盘算着下午会不会更好,到了下午两三点钟,客人突然变多了,竟跟疯了似的,好像所有人兜里的钱都不是钱了,见什么都想买。
广播里的音乐也换成了更欢快的调子。
许大茂的纪念品商店,塑料桶都满好几回了,满一次就丢大纸箱里面,那个大纸箱子里面都是钱。
许大茂中午抽空让肖春生送货,送一百个货架的货过来,又给厂长打电话,送五卡车去仓库!
他和张芳,连带五个工人,嗓子全哑了,收钱完全是机械动作,拿货几乎靠抢。
“不行了,真不行了,胳膊抬不起来了……”许大茂喘着粗气。
张芳一边数着一把毛票,一边头也不抬:“少废话!票没了,去拿五千块钱票回来。”
三大爷那边,下午带框的画儿早就卖断了货,有人开始退而求其次,买他手写的对联和福字了,虽然比不上画框抢手,但也让三大爷忙活起来,脸上有了笑模样。
傻柱的饭店,翻台都翻了两次!后厨准备的食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耗着。
变化最大的是刘海中的木雕店!
也不知是这购物气氛感染了人,还是大家觉得这木雕摆件又好看又显品味,突然之间,店里就涌进来一大拨人。
“这个!这个鹰我要了!”
“给我拿那个如意!”
“寿桃还有吗?给我来一对!”
刘海中一开始还能淡定地介绍,后来直接就懵了,光顾着收钱、打包。
眼瞅着货架子以惊人的速度空了下去,他没仓库,只能让两儿子去拉货!
“光天!光福!” 刘海中急赤白脸地冲着他俩儿子喊,“傻站着干嘛呢!快!快,把咱备的那两箱货都拉来!快着点!麻溜的!”
刘光天和刘光福这才反应过来,哎了一声,撒丫子就跑。
整个商场,都沉浸在一片近乎狂热的购物狂欢中。
只有贾张氏的鞋店,像是个被遗忘的角落。棒梗靠着门框,都快睡着了。贾张氏看着对面、隔壁那人头攒动的景象,再看看自己这冷冷清清的店面,那脸拉得比驴脸都长,手里攥着个鸡毛掸子,有一下没一下地掸着鞋面上的灰,嘴里嘟囔的什么,谁也听不清,反正不是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