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打上去之后,陈伟没有几个小时,就被叫去开会去了。
每次有会议,都是大事,小事不需要出陈伟去开会。
陈伟听着会议的内容,感觉到一阵头疼。
因为下乡的问题,要延长年龄,同时给私企招募工人的时间。
这才多久,就出现了挂靠现象。
就是家里人,不希望年轻人去下乡,又找不到工作。
有些人,弄一个空壳的企业出来,让年轻人挂靠,缴纳社保,自费上班,缴纳自己的工资,这个现象不是极个别现象。
陈伟感觉到一阵脸红,赵小惠就是这样做的。
正是因为赵小惠这么做的,所以才叫陈伟来开会,需要的是杜绝这种现象。
如果陈伟这种很有钱的就算了,有些家里没钱的,动用自己家多年的积蓄,这样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第二个问题,就是农村大户问题,以及村干部的选拔问题。
有些人不适合当村干部,民主公平的投票,实际上不公平,很多村里大户人口多,沾亲带故的一大堆人。
要把这个问题处理好,必须要落实到位,严抓,严查,把所有的利益分配给人民。
这两件事情都不是小事,如果是小事,就不会让陈伟过来了。
会议中,有人提出,报备机制,企业成立之初,报备多少人,然后看看单位人员,轮转率,如果轮转率太高,就启动调查,直接入刑。
第二个意思就是,逐步取消下放,随着口岸的开放,农村人口,会朝着城市转移,到时候,采用久居实居户口制度,逐步取消农业税,严管农村宅基地,让农民进城。
对于村干部的选拔和管理,这些人又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根据后世的经验,制定出了好几套方案,会议结束了,陈伟也没听出来,对于广大农村的讨论有什么结果出来。
也不是没有结果,通过卫星拍摄分地,就是一个结果,不能填埋泄洪渠也是一个好结果,这两个事情,看似很小,实际上这是深入农村基层调研后得出来的朴素结论。
自古以来,村里人就喜欢多占地,多种一点都是自己家,看着邻居好欺负,就会想各种办法占地,移动界石,种树,各种歪理邪说。
还有就是看着普通年份没啥大问题,泄洪渠在自己家旁边,今天填一点,明天填一点,自作聪明,以为赚了多大的便宜,还有的人,会堵水,会砸瓜,各种问题都需要强有力的村干部解决。
而村干部的选举也是最大的问题,陈伟开会时候听见的提议,呼声最高的就是,培养年轻的村干部,直接空降,不过这个问题也很多,还在讨论中。
本地选举,有利有弊,因为本地选举出来的,基本上都是大户,说话算的,在执行文件的时候,基本能执行到位,特别是硬性指标。
陈伟也发言了他小时候的农村,大人都出打工去了,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了,农业税也取消了,种地都是爱种不种,一群老年人,在村口天天吹牛,嚼舌头根,陈伟的老家村里没有支柱产业,都是种地,打工,他的话没有啥用。
有些村子不一样,在工矿企业旁边,村子会阻扰生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工矿企业吃工矿企业,这些东西都要处理。
陈伟回到大院,脑子里面都是会议的内容,也晕晕乎乎的。
后天还要穿越,明天就要离开大院,去补觉。
“爸爸,你什么时候给我买猫?”秦湾湾凑到陈伟的腿前面,敲击陈伟的膝盖,问陈伟。
“等几天,爸爸有空带你买一只,你想要什么样子的?”
秦湾湾十分高兴的说道:“我想要一只小花猫,不抓人的。”
“好,等爸爸有空带你去买!”秦京茹在一边说道:“大力,你挑一只好点的。”
陈伟只是点头。
于海棠这个时候说道:“我今天去饭店盘账了,马山过年了,我准备给他们红包,今年饭店的生意比去年好多了,收入也增加不少,你看看账本。”
陈伟摆手:“都是你的,我不看了!”
“过年我想给我妈他们送点东西,大年三十,我不想去蛾子家了,我想回家!”
秦京茹这个时候说道:“我过两天和我姐回老家!”
陈伟说道:“正好,我也有事,我还要开会,我今天开会开的头都疼。”
好家伙,一夜之间,后院没人了,也没有孩子打闹的声音了。
于海棠去隔壁93号大院收拾下屋子,带着孩子的衣服准备回娘家过几天。
秦京茹也收拾东西,跟着请假的秦淮茹,回大昌。
公交汽车上,两姐妹带着很多东西坐在汽车上,上次是陈伟派车带着的,这次两人自己坐车。
秦京茹身上带了一千多元,秦淮茹带了两百多,还有一些礼物。
秦丰和秦湾湾两个小孩,趴在窗户上看着外面,对一切都感觉到好奇。
来到村里之后,很多人都围了上来。
秦淮茹现在有钱了,穿的也普通。
秦京茹可不一样,黑色的羽绒服外面有一个大衣。
不是她喜欢穿大衣,而是怕把羽绒服给挂了。
村里人对着两姐妹指指点点。
村里孩子也围过来看热闹。
秦京茹看着自己的三间大瓦房,心里高兴,这以后可是自己两个孩子的产业了。
秦淮茹看着自己的房子也高兴,这房子在小当和小槐花名下,以后也算是有保证了。
棒梗都工作了,虽然现在没谈对象,棒梗的条件,谈对象不是问题。
剩下的就是小当了,小当现在也读中专了,等毕业之后,让大力帮忙弄一个好工作,也该谈对象结婚了……
就在这个无限的瞎想中,村中,秦湾湾和几个不熟悉的孩子玩,一个孩子就说道:“你就是那个,没爹没妈,领养的野孩子?”
“你才是野孩子,我有妈妈,也有爸爸。”
几个孩子在村中吵了起来,秦湾湾年龄小,却凶,趁着人孩子不注意,捡起石头,就朝着人孩子头上砸。
这一砸村口打了起来,没一会大人都聚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