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年的盛夏时季。
风连着雨,雨赶着风,风与雨联合起来追赶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了,那雨下了一天一夜。
丁大爷的三间破旧瓦房,在风雨中飘摇欲坠,濒临倒塌。土坑上放了些盆盆灌灌,都己盛满了那房上露下来的水,稍停一会,就要倒在院子里。老俩口满脸发愁,泪洒苍天,抱怨老天。
第二天。
天晴了,老俩口商量着,听说三娃子从外面工作回家了,决定去找三娃子说说房子漏水的事。
丁大爷老俩口,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在外省工作,很少回家,只是逢年过节时回来看看父母亲。三儿子小时候不好好上学,光逃学,整天看你人家铁匠的打铁,老铁匠称他″小师傅”,没几年也学会了一手打铁的好手艺,他打的铣,锄好使,销量很广,在附近是出了名的″丁铁匠\"。但随着农民工的不断进城,他也进城工作了。他媳妇好吃懒作,游手好闲,地里有活干干,没活了,就是打牌,也不问问孩子们的学习如何,犹如神仙过的日子。但凭借她的几分姿色,有几个好色的同龄人,无报酬的为她干活。想占占她的便宜,她双眼一瞪:\"这事不行,我不是乱货,滚远点。”弄的那几个人也不好意思了,从此也就没人给她白干活了。
丁大爷和老伴走到了三媳妇的门前,见门紧锁着,便坐在门口等着。
五爷从那面走过来了,问道:\"老兄,大嫂可好?\"
″好着呢,身子骨还硬着哩!\"
\"吃好点,心态好点,把世上的事看淡点。五爷说。
″可不是么,一转眼就老了,这人那,在世上没几天,瞬间就老了。\"丁大爷说。
五爷说:″想当年,你在煤矿拉煤,一平车就装一吨那,在生产队扛粮食麻袋,二百斤重的袋子扛两袋,\"学大寨\"的那会,从半夜鸡叫起来到了天明,你就深翻了一亩多地哩\"。
″五爷,都过去了,好汉莫谈当年勇吗。你看看我现在,都成什么样了,说不定那天就走了。\"
″哪能呢,现在社会的医疗条件好了,我们吃的也好了。不比以前吃糠,吃菜馍,咱们拉回煤换成玉米,再推磨,磨成面才能吃的那个时候了。我们都能活过百岁,人家佘太君一百零七岁还挂帅呢!\"
″五爷,你说的对,希望吧。”
婆婆打断了他们的话,还活过百岁呢,说不定那天就被那破房子砸死了。\"
五爷不明白此意,瞪大眼晴问:″大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五爷,我们住的那房子都漏水两年多了,我都给孩子们说了几次,让他们修修,可就是不见修。这不,来到了三媳妇的门前。听说娃回家了,找找看,你看这门锁的,哎……\"
五爷说:″刚才,我还看到他们俩口子在那块地里劳动呢。”
他们东一句,西一句的扯了很久,三娃和她媳妇扛着锄头回来了。\"
″爸!妈!昨天回晚了,没有惊动你们,今早,就同她一齐下地了。”
″勤恳就好。咱庄稼人那就是要勤恳点,多打粮食。你爸一辈子勤恳,你可不能懒了。\"
\"嗯。\"这三娃子还是个孝子,不敢不听爸妈的话。
五爷开口了:″三娃子,你爸刚才说了,房子漏水,你找人给修修?\"
″行。我现在就去找个泥瓦匠来修修。”
三娃子的媳妇不乐意,翻着白眼:″还有老大和老二呢,告诉他们也回来,一块修,又不是我们一家的事。当初,我们修这房子时,你给我们干了多少活?
″不论怎样,总是咱们老人吗?\"
″我怎么了,我说什么了?\"三娃子媳妇高嗓门的说着。
″这事,你别管了!\"三娃子说。
老俩口听起来也不是个味。不过,媳妇不是婆养的,他们能理解。
五爷劝着三媳妇:″你们在家,先修修,化了多少钱,我给你那两个哥哥说。可老三媳妇不肯。
老俩口说:″不修了,不用你们了,心酸的走了。
五爷也不高兴:世上哪有这样的媳妇,我找人修。气乎乎的走了。他一边走,一边说:″这钱我出了。”
婆婆一边走,一边说:″老头子,回去看看那张存钱单上还有多少钱?咱们自己修吧,总不能砸死在这房子里吧!\"
丁大爷点了点头。
回家后,丁大爷找到了那张存钱凭证一看,还有三千元呢!
那时农村里修三间砖包房子才用三百元钱那。
丁大爷手拿着这钱说道:″老婆子,明天咱们先搬出来,再修几间砖包房子,再不住漏水的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