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昌语气极淡,却像一记重锤,敲在慈宁宫鎏金地砖上,嗡嗡作响。
年世兰挑眉与富察佩筠对视一眼
弘昌“若不是为了子嗣传承,儿臣觉得有皇后一人就可以
后宫女人一多,是非便多,儿臣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入后宫”
年世兰却轻笑一声开口:
“皇帝这话,倒像是怕了我们女人。”
弘昌一怔,随即失笑,摇头道:
“年额娘说笑了,儿臣不是怕,是懒。
懒得猜心思,懒得断是非,
更懒得把江山社稷的工夫,浪费在‘今夜谁翻牌子’上头。”
弘昌看向富察佩筠
“当年额娘怀上儿臣后经历过的那些凶险,儿臣一直没忘
后宫争斗太多,儿臣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经历这些。”
富察佩筠听了,伸手轻抚弘昌的头,
“你能这么想,额娘很是欣慰。”
年世兰也点头道:“皇帝有此觉悟,实乃大清之幸。
只是这后宫虽人少,也需好好管理,
莫要让有心人钻了空子。
这人心是会变的,现在这些秀女看着都是好的
但进宫之后会不会变,就不一定了”
弘昌应道:“儿臣明白,儿臣会让皇后协理六宫,
她聪慧明理,定能管理好后宫。
儿臣也会让人盯着后宫”
年世兰看向富察佩筠
“还是你会教儿子”
年世兰想起乌雅氏,她教的儿子一路爬上皇位只会使那些利用女人的阴鬼伎俩
还是可以残杀亲子的卑鄙贱人
年世兰“那这立后的懿旨就有由我和你额娘下吧。”
弘昌闻言自然高兴,两宫太后懿旨一下
便是向宗庙、满朝文武大臣、向天下万民表明
立汉女梁氏为后是两宫太后与皇帝一起共同决定
这是两宫太后代表富察家还有年家对弘昌这个决定的支持
也是为梁婉怡这个未来皇后做脸
弘昌忙向年世兰和富察佩筠道谢
“多谢两位额娘。”
这时叶儿还有颂芝带着人把晚膳提了进来
三人移步到饭桌前
海参烩猪筋、松鼠鳜鱼、一品豆腐,开水白菜
并一盅澄亮的火腿鲜笋汤。
三人虽是大清最尊贵的人
弘昌亲自给两位太后布菜,自己却只舀了一小碗汤,拿调羹慢慢搅——
三人安静吃着,过了一会
富察佩筠放下牙箸,先开口:
“皇帝,剩下这些秀女,你打算一并指婚?”
弘昌将最后一匙火腿鲜笋汤送入口中,方缓缓点头,
“是。这次留牌子的秀女四十七人,除皇后与六嫔外,余下四十人,
希月赐婚给傅恒,另外的秀女儿臣也不想乱点鸯鸳鸯谱”
年世兰“皇帝打算怎么办?”
弘昌用帕子按了按唇角,眼底浮起一点少年人的促狭
“儿臣想着,一月过后,由两位额娘在圆明园办个赏花宴
到时候让这些秀女和王公大臣、宗室子弟们见见面,大家自由交流。
骑马射箭,行令斗诗,做做游戏,
……若相互看中,朕再给她们赐婚;
那没有看中的,再另做安排
正好淑和姐姐她们也可以一起过去玩玩。”
至于催公主们找未来夫婿那是不可能的
做为皇家公主还怕找不到合心意的夫婿
若是她们不满意终身不嫁又有什么
在弘昌看来这完全不是问题
他的姐姐们身份尊贵有钱有闲未来如何全凭她们自己
等三人用完膳,三人移步到书房
叶儿捧来澄心堂纸,铺平,研好一砚徽墨
富察佩筠看向年世兰“不然这懿旨你来写。”
年世兰直接拒绝:“我那一手字这么多也没什么长进
你是想让我丢脸到天下人面前吗?
还是你写吧。”
“有谁敢笑话你这个太后”
富察佩筠本就是开玩笑
提起笔来,开始撰写立后懿旨。
“奉两宫皇太后懿旨:
户部右侍郎梁沅之女梁婉怡,性资敏慧,
秉德温恭,通诗书、明世务,堪为六宫仪范。
今册为中宫皇后,赐居坤宁宫,一年后择吉日行大婚之礼
钦此”
富察佩筠收笔,吹墨,抬眸笑问:“这样可好?”
弘昌点头“皇额娘考虑得很周到”
富察佩筠等笔墨干透,把懿旨放到弘昌怀里
“好了,时间不早了,回去早点休息,别忙太晚”
弘昌收好懿旨,“儿臣谢过两位额娘,两位额娘也早点歇息
儿臣告退。”
弘昌带着张虎德回了乾清宫后,
又写好了其他六嫔的位份圣旨,并写明了她们进宫后的宫室安排
等到第二日旨意一传到各家,一下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谁都没想到这次选秀最大的赢家会是一介汉女
尤其是那些满族大臣家中有女儿参选的,更是怨声载道。
他们这次让家中女儿选秀,谁又不是冲着皇后之位去的
没想到皇上会选一个汉女当皇后
虽然这梁氏的父亲官位也不低,
但汉女就是汉女如何能压在满族贵女的头上
且这次入选的两位满族秀女没有当上皇后不说,
连个妃位都没捞到,这怎么不让那些满族大臣破防
朝堂之上,说弘昌此举有违祖制的折子如雪片般飞来。
次日早朝,一位老臣出列,跪地泣道:
“皇上,立汉女为后,实乃开天辟地头一遭,恐动摇国本,
望皇上收回成命!”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
弘昌坐在龙椅上,神色镇定,缓缓开口:
“你们不知道君无戏言吗?
朕立梁氏为后,是因其德才兼备,能母仪天下。
满汉一家亲,朕此举正是要打破陈规,让天下看到朕的决心。
若各位只知守着旧制,而不顾天下大势,那这大清又如何能昌盛?”
弘昌此言一出,很多人都闭口不言
但还是有人不甘心,但不甘心又如何呢
这位少年天子从一登基开始就用一次次的事情告诉满朝文武
他不是可以任人摆布的皇帝
有人不由的目光看向敦亲王 庄亲王等宗室王爷
却见在场的几位王爷都老神在在的站在一边
弘昌这时又道
“不如朕在《大清百姓报》上问问天下百姓
朕该不该立汉女为后?”
威胁绝对是威胁,天下还是汉人多
若是天下百姓知道他们反对汉女当皇后
那些无知百姓肯定会半夜偷偷用烂菜叶砸他们家的门
皇上,登基以来施行的种种利国利民的政策,已经让天下百姓归心
反正我只是个小小的泡泡,这皇上年纪虽轻,
在民间的威望却远远超过大清之前的几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