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时间过得说快也快,说慢也慢。
守孝期间,弘昌一心扑在朝政上,发展大清
三年时间,他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鼓励各地兴办新厂,促进了工业的繁荣。
因为开了海禁,海贸也日益兴盛,
大清的商船驶向世界各地,带回了丰厚的利润的同时
也引进了很多大清没有的设备和先进技术。
大清的经济实力在三年间得到了显着提升,国库充盈,百姓生活也日益富足。
在科技方面,大清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火器制造技术不断改进,新的火器型号不断涌现,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增强。
有了这些先进的武器,那些在海上装做海盗的倭人
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肆意妄为,乖乖的留下船只和命来。
大清的海防力量日益强大,沿海地区的百姓也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在农业方面,弘昌推广了新的种植技术和还有从海外引进的农作物品种,
提高了粮食产量,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富足起来。
在文化教育方面,弘昌大力提倡兴学重教,
各地书院、学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医学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牛痘的推广使得天花在大清境内基本绝迹,
在温实初还有卫临等人的努力下,很多疫病也都有了有效的防治方法
三年守孝期满,朝堂之上,大臣们又开始蠢蠢欲动,私下里讨论着选秀之事。
而弘昌心中,除了继续治理好国家,
也开始思索起自己的终身大事。
做为君王他心里自然不会想着那些情情爱爱
但他也需要一个能与他携手共进,为他撑起大后方能够母仪天下的皇后
选秀是大事,弘昌还是想要问过富察佩筠的意见
弘昌处理好奏折后,便摆驾去了慈宁宫
早在三年前,富察佩筠就从坤宁宫搬进了修缮过后的慈宁宫
年世兰年世兰也跟着搬了过来,两人同住慈宁宫,
修缮过后的慈宁宫又宽敞又舒适,
富察佩筠和年世兰住在这里,又方便又不会太冷清
至于冯若昭她们这些先帝妃嫔,都被公主们接到了各自的公主府
弘昌走进慈宁宫,远远便听到慈宁宫里很热闹
偶尔还能听到几声叫好声,弘昌一听这声音就知道
是年额娘又拉着额娘切磋武艺了。
弘昌嘴角微扬,快步走了进去,果然院子里
年世兰手握长鞭,身形矫健,
长鞭在她手中舞得虎虎生风,鞭影如蛟龙出海,灵动而迅猛。
富察佩筠则手持一柄长剑,剑法灵动飘逸,
剑光闪烁间,宛如点点寒星,
与长鞭的凌厉之势相互呼应,却又在招式间隐隐相克。
弘昌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两位额娘的切磋,眼中异彩连连
听说当年的年额娘行事霸道,还为难过额娘
可如今两人关系却如此亲近,真是世事无常。
弘昌并未上前打扰,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
看着两人你来我往
一直到两人收了招式,弘昌才接过叶儿手里的帕子
亲自递给富察佩筠,并向两人行礼请安
“儿臣见过两位额娘。”
富察佩筠把手中的长剑交给叶儿收好
接过弘昌递来的帕子,擦了擦汗,笑道
“起来吧”
年世兰这时也接过颂芝手中的帕子,手中的长鞭扔给了守在一边的周宁海
边擦汗边说道
“皇帝这时候过来,是有事要跟你额娘说吧”
“嗯,儿臣确实有事想请教两位额娘。”
富察佩筠“你先坐着歇一会,我和你年额娘先去梳洗一下。”
弘昌点点头,在一旁坐下等待。
很快便有人端上弘昌喜欢的糕点茶上到弘昌面前
不多时,富察佩筠和年世兰梳洗完毕,换了身清爽的衣裳出来。
富察佩筠坐下后,看着弘昌,温和道:
“说吧,是何事要请教我们?”
弘昌放下手中的茶杯道:
“如今守孝期满,朝堂大臣又提及选秀之事。
儿臣想听听两位额娘的看法,这选秀一事当如何处置。”
富察佩筠“你先说说你自己的想法吧。”
弘昌神情认真道“儿臣想着这些朝臣这些年一直惦记着选秀
儿臣想着不如就随了他们的意,但要选谁,却不是他们能左右的
儿臣也没有忘记额娘说的,太早通人事对身子不好
选秀之后,大婚也要多花一些时间准备
还有秀女们要学规矩礼仪也需要时间
选秀后,帝后大婚可以定在一年后
而其他妃嫔也不能先皇后入宫。
这样一拖,时间正合适。”
富察佩筠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她轻声道:“昌儿,你考虑得很周全。
选秀之事,关乎国本,也关乎后宫的安宁。
你既已有了打算,那就好办了。
不过,选皇后之事,还需谨慎。
皇后乃是六宫之主,要能与你携手共进,
更要能体恤下情,德才兼备。”
年世兰也开口道:“皇帝,既然你来问我,我也就啰嗦
我觉你额娘说得对
皇后不仅要出身好,更要性情温和,能为你分忧。
你可不能只看表面,不要布先帝后尘娶一个表面贤惠
内里却心思阴暗容不得人,后宫争斗不可避免
但这皇家子嗣却不容有失
你的皇后要心思正且有手段震得住后宫
有几分你额娘的手段那是最好的。
后宫安宁,你才能专心忙于朝事。”
弘昌点头,笑道“年额娘说的是,儿臣明白您的意思
儿臣会让人查清楚秀女们的真实性情。
选出一位合适的皇后,到时候还要麻烦两位额娘多教导”
年世兰戏谑道“你这媳妇还没娶进门就惦记着让我和你额娘操心啦。”
弘昌笑道“两位额娘,执掌后宫多年经验阅历都极为丰富,
有你们教导,儿臣放心。”
富察佩筠“等你选好皇后,我们这一摊子事情也有了可以接手的人
我和你年额娘也可以轻松一下,享享清闲。”
弘昌笑着说:“儿臣们还年轻,要仰仗两位额娘的地方还多着。
有两位额娘在,儿臣心里踏实。”
富察佩筠接着说:“选秀之事,你既已有了主意,便着手去办。
你准备什么时候下旨选秀?”
弘昌笑道“还是等他们上了奏折后再说吧,不急不急。”
富察佩筠年世兰闻言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是笑意
没过几日,便有大臣上奏提及选秀之事。
弘昌看着那些奏折,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把这些奏折放到一边
一直到有大臣直接在朝堂上奏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皇上守孝三年,已是至孝之举,
如今孝期已过,朝堂上下皆盼皇上早日选秀,以续皇家血脉,稳固国本。”
弘昌听后,扫视了一圈朝堂,缓缓开口:
“朕明白诸位爱卿的心意,朕也确实到了
考虑终身大事的时候。
既然如此,朕便下旨选秀。
满汉一家亲
这次选秀不止满军旗,蒙军旗,汉军旗
没有入旗的汉臣之女皆可参加。”
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议论声,
大臣们对弘昌这一决定很意外,很多满臣都对比很不满
他们虽然已经知道近亲结合的弊端,但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认为汉人血脉不如满人血脉尊贵,后宫妃嫔最好还是出自满人为好
如此才能保持满族的高贵地位。
若是汉臣之女成了后妃,那所得的家族荣耀和利益会被这些汉臣分走不少,
满族的权势必然会被削弱
但新皇登基以来对汉臣的重用,新皇虽年轻却十分强势可以说是乾纲独断
皇上想做什么,总会想办法做到,完全不会向朝臣妥协
大臣们虽有不满,却也不敢站出来反驳
若是惹了皇上不满,,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他们也不想家中那些事情被挂到《大清百姓报》上
那真是丢脸到整个大清,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个人
满臣不满,那汉臣心中就是暗暗高兴了
这家中若是出了一位后妃,再生下个一儿半女
那汉人的地位可就水涨船高了
不过他们心里再高兴,脸上也没有表露出来
朝堂之上,气氛一时有些凝重
弘昌对众朝臣的心思自然清楚,却只做不知
弘昌目光又扫过众臣
“汉臣只要家中有适龄女子,皆可报名参加选秀
但有一点,朕决不允许秀女中有裹足女子,
一旦发现,立即取消资格,并追究其家族责任。
朕选秀入宫是为了绵延子嗣,
裹足之事,于女子身体于子??传承都有害无益,
朕早已下令禁止,却仍有人阳奉阴违,此次选秀,定要严查,绝无姑息。”
弘昌这话一出,众臣心中便是一凛,然后很多汉臣心里便是一松
幸好前两年就让家中女子放了只足,那些小的也没有再裹
真是好险,好险,险些就丢了个做皇亲国戚的机会。
弘昌顿了顿,接着道“选秀旨意一下,各地都要保证进京秀女们的安全
沿途驿站要安排好食宿,确保她们一路平安。
若有任何闪失,相关官员定要严惩不贷。”
众臣齐齐跪地,高呼:“皇上圣明!”
弘昌满意地点点头,“此次选秀,关乎国本,各位爱卿务必协助礼部办好此事。”
众臣领命,不敢再有异议。
旨意很快传遍全国,各地有适龄女子的人家都忙碌起来。
有期待女儿一朝飞上枝头变凤凰的,
也有忧心女儿入宫后深陷争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