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先生制作书符的过程,是一场庄严的法事。
首先就是要设坛,要在静室之中,设坛供奉三清道祖与当地山神土地。
其次是要请神,古先生焚香祷告,念诵《请符神咒》,恭请道家祖师加持,赋予画符之权。
然后是古先生凝神,屏息凝神,存思运炁。
他将自身“精、气、神”高度统一,并与所要修复的龙脉之意念相连。
古先生拿起狼毫笔下笔,在书写的时候,要一笔成符,不可中断。
下笔要笔走龙蛇,心念、气息与笔力完全融为一体,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古先生在制符的同时,口中还默念心诵《书符咒》。
“天圆地方,律令九章。
吾今下笔,万鬼伏藏。
笔运乾坤,墨引阴阳。
地脉通联,符到则灵。
急急如律令!”
接下来就是结煞,古先生在符胆(符的核心部位)处,以意念注入一道自身修炼的纯阳真气,此为“符胆结煞”,是赋予符箓灵力的最关键一步。
最后,在符脚勅令处,重重一顿,完成符箓。
古先生画成的符箓,需再盖上法印或道印,然后置于香炉之上,接受香烟缭绕,进一步加持。
至此,古先生把符制成,接下来将是埋符。
【符篆终于制作完成,也让我涨了见识。】
【确实涨了见识,以前哪里见过制作符篆。】
【我们平民百姓只在电视里见过,而且都是简单而过,哪里像古先生现场直播这么详细。】
【我们小时候闹着玩也做过,没想到还真是。】
“各位,下面我将进行埋符,用符布阵在此地。
埋符也要选好日子,日子要选在天地气机交泰变动最烈,正是“破而后立”,强行续接气脉的最佳时机。
而今时就是最好的时刻。”
“符篆埋葬的位置,并非胡乱埋藏。
八十一张符,需沿着龙脉断裂带的气络关键点,布成一个巨大的“地络归元阵”。”
“需先在断裂带两端的气口处,各埋下八张“引气符”,如同拉住断绳的两头。
再在断裂带中心,埋下九张“枢机符”,作为能量中继站。
其余剩下的六十四张符,按照八卦八八六十四爻的方位,分布在整个断裂区域,形成一个覆盖性的能量网络。”
古先生继续说道:“在埋藏符篆的时候,要挖掘深三尺(约一米)的坑洞。
三尺为“人一躬身”之深度,寓意人道可及,又能避开地表杂乱气场的干扰。”
“埋符时,要将符箓正面朝上,小心翼翼放入,每放一张,便诵念一声“续!””
“并且在覆土时,不要用脚踩。
而应该以手轻抚,心中观想青色光流,沿着符箓布设的路线重新连接、畅通无阻的景象。”
古先生忙活了一阵呢,终于把所有的符篆埋葬完。
古先生松了一口气,龙脉的又一个步骤终于完成。
“各位!
在埋符七七四十九日之后,符力就会初显,敏感者走在龙脉上,会感到脚下不再是空荡死寂。
而是有一种微弱的“回流感”,仿佛血液重新流回了毛细血管。”
“如果是在清晨或者日暮,可见断裂带上空有淡淡的、如丝如缕的地气。
地气将重新开始升腾,不再是散乱的瘴气。”
“埋符有效果之后,最先感知到变化的是地表的植物与昆虫。
埋符处的草木会率先返青,蚂蚁等穴居昆虫会重新沿断裂带活动。
证明此地生机已复,可以说是万物都有感应。”
““符箓续脉”之术,是修复龙脉工程中最为精妙和关键的一环。
它完成了从“有形修补”到“无形连接”的飞跃。
真正的让陇西龙脉从一具“修复好的躯壳”,再次变回一条能够呼吸、循环、生长的活着的龙。”
泉哥惊讶道:“古先生,你说的是真的,七七四十九天就能感应到效果?”
唐青也惊讶道:“我还以为要几十上百年,没想到七七四十九天就能有感应,简直太神奇。”
【确实太神奇,就一个简单的埋符,七七四十九天就能有反应。】
【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我一定要去现场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反应。】
【既然古先生敢说,我觉得应该是真的。】
【神奇的符篆,神奇的道家法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各位,下面我将进行龙脉修复的第四步——法器镇穴。
“法器镇穴”此步,意在为龙脉重塑一个强大的能量核心与防护系统。”
““法器镇穴”的核心原理,是以器载道,镇穴通神。
龙脉的“九窍”,是地气与天地交换、呼吸的关键穴位。
龙脉受损,九窍闭塞,如同人体要穴被封。
安置法器,并非简单镇压,而是“以法器之灵性,重启穴位之功能”。”
“每一件法器都经过精心选择与炼制。
其材质、形制与蕴含的意念,都与所在穴位的特性高度契合。
它们如同插在关键穴位上的“金针”,起到疏导、转化、增强、稳定地气的作用,并形成一个覆盖整个龙脉的守护结界。”
“九窍法器各有职司,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龙脉能量循环系统”。”
【以前听说过埋法器,也见过开古墓时,里面埋有法器。
可还是第一次知道,埋法器对龙脉如此重要。】
【古墓里埋的法器,那都是不祥之物,没人愿意去沾染它。】
【古先生说的是用法器镇穴,就是镇龙脉的九窍之穴,那肯定不是一般的法器。】
古先生飞于空中,看着下方的龙脉说道。
“埋葬法器,其实就是在龙脉的九窍位置安置特制法器。
比如龙首泉安放青铜八卦镜、在龙目穴埋入夜明珠一对;
在龙心位放置千年雷击枣木雕刻的青龙、在龙爪处各处埋五帝钱一组;
在龙尾点树立“镇龙碑”,再刻上《道德经》全文。”
泉哥扶着眼镜,又挠了挠头,“古先生,怎么每个地方放的东西都不一样?
而且还放如此之多,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确实有点难以理解,怎么会放那么多。】
【既然古先生说了,那肯定有他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