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乱了,正在修改中,请明日再看,谢谢
楚恒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多谢太后。”
就在姜明珠与楚恒坦诚相对之际,远在楚国国都的燕国驿馆中,沈丽君正坐在窗边,听着手下汇报关于姜明珠与楚恒的消息。当她听到楚恒为救姜明珠身受重伤,姜明珠亲自照料楚恒,甚至两人在木屋中单独相处了数日时,眼中瞬间燃起了嫉妒与怨恨的火焰。
“好一个姜明珠!好一个楚恒!” 沈丽君咬牙切齿地说道,“楚恒对我向来冷淡,却对姜明珠如此维护,甚至不惜以性命为代价!萧翎那个废物,明明有多次机会可以除掉姜明珠,却总是手下留情,不肯真正伤她!难道姜明珠天生就有勾引人的本事,让你们一个个都围着她转?”
沈丽君对姜明珠的恨意,早已深入骨髓。她恨姜明珠的聪慧果敢,恨姜明珠的万众瞩目,更恨姜明珠能得到楚恒与萧翎的特殊对待。而此次楚恒舍身救姜明珠,更是让她嫉妒得发狂。她心中暗暗盘算,一定要想个办法,让姜明珠身败名裂,让楚恒与姜明珠之间产生裂痕,让萧翎彻底看清姜明珠的 “真面目”。
很快,一个恶毒的计策在沈丽君心中成型。她叫来身边最信任的侍女,在侍女耳边低语了几句。侍女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点了点头,躬身退下。
次日清晨,一封封匿名的密信,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楚国国都的各个角落。有的被送到了楚国大臣的府中,有的被贴在了繁华街道的墙壁上,甚至还有一封,被送到了楚国王宫,落入了楚后手中。
楚后是楚恒的正妻,出身名门望族,性格温婉贤淑,却也有着女子特有的敏感与多疑。她一直知道楚恒与姜明珠之间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心中早已存有芥蒂,只是碍于楚恒的面子,从未表露出来。当她看到这封匿名密信时,心中的芥蒂瞬间爆发,化为难以遏制的愤怒与嫉妒。
密信上的字迹潦草而恶毒,内容更是不堪入目:“楚后亲启,吾乃宫中一普通侍卫,不忍见大王被妖女迷惑,特冒死相告。祁国太后姜明珠,外表端庄,内心放荡,多年前便与大王有染。此次姜明珠来楚,名为追查毒医谷,实则是与大王私会。前几日,大王为救姜明珠身受重伤,姜明珠亲自照料,两人在木屋中独处数日,举止亲密,形同夫妻。此等秽事,若传扬出去,不仅有损大王威严,更会让楚国颜面扫地。望楚后早日醒悟,阻止大王与妖女的不正当关系,维护王室尊严!”
楚后拿着密信,双手不断颤抖,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她不愿意相信密信上的内容,可密信中描述的细节,与她近日听到的消息不谋而合 —— 楚恒确实为救姜明珠受伤,姜明珠也确实在照料楚恒。这些 “证据” 让她不得不相信,楚恒与姜明珠之间,确实存在着不正当的关系。
“姜明珠!你这个妖女!竟敢如此欺辱我!” 楚后愤怒地将密信摔在地上,眼中满是恨意,“大王也是,身为楚国国君,竟然如此不顾礼法,与他国太后私通!我绝不会放过你们!”
楚后的情绪激动,很快便引起了宫中其他人的注意。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楚国王宫中传播开来,随后又扩散到了楚国国都的大街小巷。一时间,关于楚恒与姜明珠关系不清白的流言蜚语,传遍了整个楚国。
有人相信流言,指责姜明珠不守妇道,破坏楚国王室的声誉;也有人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有人故意造谣,想要挑拨楚恒与姜明珠的关系;还有人将矛头指向楚恒,认为他身为国君,不该与他国太后走得太近,给人留下话柄。
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姜明珠所在的临时木屋中。易青拿着从国都传来的消息,神色凝重地对姜明珠说道:“太后,不好了!国都中出现了很多关于您与楚君的流言蜚语,说您与楚君关系不清白,甚至还有人说您此次来楚,是为了与楚君私会。这些流言传播得很快,对您的声誉极为不利!”
姜明珠闻言,心中一沉。她立刻便猜到,这流言一定是有人故意散布的,目的就是为了破坏她的声誉,挑拨她与楚恒的关系,甚至可能还想挑拨她与楚后的关系,让她在楚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能做出这种事的人,除了沈丽君,再无第二人。
“沈丽君!” 姜明珠眼中闪过一丝冷厉,“她倒是好手段,竟然用这种卑劣的方式来污蔑我!”
楚恒躺在病床上,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又气又急。他想要起身,却因为伤势过重,又倒了下去。“太后,对不起,都是因为我,才让你受到这样的污蔑。” 楚恒语气愧疚地说道,“这一定是沈丽君干的!她嫉妒你,想要破坏我们的合作,才会散布这样的流言。”
姜明珠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现在不是说对不起的时候。流言已经传播开来,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澄清,否则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声誉,还会影响我们对抗毒医谷的计划。楚君,你放心,我会处理好这件事,不会让你受到牵连。”
“太后,可这流言涉及到您的声誉,若是处理不当,恐怕会对你更加不利。” 易青担忧地说道,“不如我们立刻返回祁国,远离楚国这个是非之地?”
姜明珠摇了摇头:“不行。毒医谷的‘血脉祭祀’在即,我们若是此刻离开楚国,之前的努力就会功亏一篑。而且,流言蜚语若是不澄清,即便我们返回祁国,也会对祁国的声誉造成影响。我不能就这样退缩。”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易青,你立刻派人前往楚国国都,调查流言的源头,收集沈丽君散布流言的证据;叶澜惜,你利用巫蛊一族的力量,在国都中传播真相,澄清流言,让民众知道这是沈丽君的阴谋;徐尚辰,你去联络楚国的正直大臣,向他们说明情况,争取他们的支持;楚君,你虽然伤势未愈,但也需要出面,向楚后解释清楚,消除她的误会。只有我们齐心协力,才能尽快平息这场风波。”
“是,太后!” 众人齐声领命,纷纷行动起来。
姜明珠看着众人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沈丽君的阴谋虽然恶毒,但她绝不会让沈丽君得逞。她不仅要澄清流言,维护自己与楚恒的声誉,还要抓住沈丽君散布流言的证据,让她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同时,她也要加快追查毒医谷的步伐,在 “血脉祭祀” 开始前,将他们彻底铲除,还离仓族与药王谷一个公道,还楚国一个安宁。
然而,姜明珠并不知道,这场由沈丽君挑起的流言风波,只是更大阴谋的开始。萧翎在得知流言后,心中对姜明珠的怀疑更深,他认为姜明珠与楚恒之间确实存在着不正当的关系,这让他对姜明珠的态度变得更加复杂 —— 既有恨意,又有不舍。而楚后在得知流言后,对姜明珠的怨恨达到了顶点,她开始暗中联络自己的家族势力,想要找机会报复姜明珠。
一场围绕着姜明珠、楚恒、沈丽君、萧翎与楚后的更大风暴,正在悄然酝酿。而身处风暴中心的姜明珠,即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她能否成功澄清流言,化解危机?能否顺利找到毒医谷的祭坛,阻止 “血脉祭祀”?能否在这场尔虞我诈的阴谋中,守护好自己与祁国的安宁?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木屋外,夕阳西下,将山林染成了一片金黄。姜明珠站在木屋门口,望着远方的天空,眼神坚定。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她都会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因为她知道,她不仅要为自己而战,还要为祁国的百姓而战,为所有被毒医谷迫害的无辜之人而战。她的身后,是无数人的期望与信任,她不能辜负。
楚后对姜明珠的怨恨一旦燃起,便如燎原之火般难以遏制。她虽身处深宫,却有着强大的家族势力作为支撑,想要暗中对姜明珠下手,并非难事。在愤怒与嫉妒的驱使下,楚后立刻召集了家族中最得力的暗卫,下达了针对姜明珠的命令 —— 她不要姜明珠的性命,却要让姜明珠身败名裂,让她再也没有颜面留在楚国,更没有资格靠近楚恒。
暗卫们接到命令后,迅速展开行动。他们深知姜明珠身边护卫森严,直接动手无异于以卵击石,便选择了更为隐蔽的方式。先是在姜明珠日常饮用的茶水与汤药中,悄悄加入了一种无色无味的 “迷情散”—— 此药不会伤及性命,却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变得神志恍惚,言行失态。楚后想要的,就是让姜明珠在众人面前露出丑态,坐实 “放荡” 的罪名。
与此同时,楚后还暗中联络了楚国境内的一些贪官污吏与江湖势力,让他们散布更多关于姜明珠的谣言。这些谣言比之前的流言更加恶毒,甚至编造出姜明珠与离仓族子弟、祁国侍卫有染的虚假情节,还伪造了所谓的 “证据”—— 一些经过篡改的画像与书信,试图将姜明珠彻底钉在耻辱柱上。
姜明珠此时正忙于应对国都中的流言风波,又要照料重伤的楚恒,对楚后暗中的动作毫无察觉。直到第三日清晨,她在饮用了一杯侍女送来的茶水后,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眼前的景象开始变得模糊,脑海中也涌现出一些混乱的思绪。起初,她以为是连日操劳导致的疲惫,并未放在心上,只是强撑着精神处理事务。
可到了午后,症状愈发严重。在与叶澜惜商议追查毒医谷踪迹时,她竟突然语无伦次,甚至将桌上的文件扫落在地。叶澜惜见她脸色苍白,眼神涣散,心中大惊,连忙上前搀扶:“太后,您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姜明珠想要回答,却发现舌头像是打了结一般,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她用力晃了晃脑袋,试图让自己清醒,可意识却越来越模糊。叶澜惜见状,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她立刻让人请来林墨,同时仔细检查了姜明珠饮用过的茶水与接触过的食物。
林墨赶来后,立刻为姜明珠把脉。片刻后,他脸色凝重地说道:“叶少主,太后是中了‘迷情散’!此药虽不致命,却会扰乱心神,若是长期服用,还会损伤心智!”
“迷情散?” 叶澜惜心中震怒,“是谁这么大胆,竟敢对太后下毒?”
林墨摇了摇头:“目前还不清楚。但‘迷情散’无色无味,难以察觉,定是有人在太后的饮食中暗中添加。我们必须立刻找出下毒之人,否则太后的安危堪忧!”
叶澜惜当机立断,下令封锁木屋,对所有接触过姜明珠饮食的侍女、侍卫进行严格盘查。经过一番仔细审讯,一名神色慌张的侍女终于招认,是有人以她家人的性命相要挟,让她在姜明珠的茶水中下毒。可当被问及幕后主使是谁时,她却支支吾吾,只说对方戴着面纱,看不清容貌,只知道是宫中之人。
“宫中之人……” 叶澜惜心中一沉,瞬间便猜到了幕后主使的身份。除了楚后,还有谁有能力在宫中调动人手,又如此痛恨太后?她立刻将此事告知了易青与徐尚辰,众人商议后决定,暂时隐瞒姜明珠中毒的消息,以免打草惊蛇,同时加强对姜明珠的保护,暗中调查楚后的动向,收集她下毒的证据。
林墨则立刻配制解药,为姜明珠解毒。经过一番救治,姜明珠的意识逐渐清醒,只是身体依旧虚弱。当她得知自己是被楚后暗中下毒时,心中五味杂陈。她没想到,楚后竟然会因为一封匿名密信,就对自己下此狠手。这不仅让她看清了楚后的狭隘与狠毒,更让她意识到,这场由沈丽君挑起的流言风波,已经引发了更加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