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统闻言,眼中瞬间闪过狂喜之色,激动得当即跪拜在地,声音因兴奋而微微颤抖道:“多谢陛下!末将一定好好对待念儿公主。”
罗彦看着赵统那高兴的模样,忍不住哈哈哈笑道:“既然如此,朕意,册封赵统为金枪驸马,与念儿一年后完婚。”
赵统再次叩首拜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罗彦将目光转向左边的罗凡,脸上满是骄傲之色道:“这另一位少年便是朕遗失在外多年的儿子罗凡。此番在对战鲜卑的战场上,他一人一骑,如入无人之境,杀入轲比能的中军,亲手斩杀了轲比能,乃是吾军取得大胜的关键所在。”
百官闻言,再次议论纷纷,对罗凡的英勇事迹惊叹不已。
罗彦接着说道:“如今凡儿回来了,还立下如此赫赫战功,朕意恢复他五皇子的称号,赏赐洛阳豪宅一座,五万金,上等丝绸千匹,其他物资若干。”罗彦心里明白,虽然罗凡立下大功,但为了避免有人心生不服,暂时没有给予太多权力,而是先给予丰厚的赏赐。
这时,罗彦又看向大皇子罗捷,说道:“此番大战鲜卑,捷儿替朕充当诱饵,成功引出轲比能的主力,也立下了汗马功劳,赏赐万金,上等丝绸五百匹。”
罗捷赶忙出列,领命谢恩:“谢父皇赏赐。”
随即,罗彦又开始询问一些这段时间的政事,贾诩、黄权、张松、李严、田丰等大臣纷纷上奏,朝堂上一时奏对之声不断。
朝会结束后,各大臣们纷纷围上前去,向赵统和罗凡表示祝贺。大皇子罗捷、二皇子罗裕、三皇子罗逸、四皇子罗恪等也纷纷来到罗凡面前,与五皇子简单交谈,展现出兄弟之间的情义。
罗捷笑着拍了拍罗凡的肩膀:“五弟,此番立下大功,为吾皇室增光添彩,日后咱们兄弟携手,共辅父皇,让大新更加昌盛。”
罗凡谦逊地回应:“大皇兄过奖了,日后还望大皇兄多多教导。”
二皇子罗裕也笑着说道:“五弟英勇非凡,日后定能在朝堂上大展身手。”
罗凡赶忙说道:“二皇兄谬赞,还需向诸位皇兄多多学习。”
…………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罗凡和赵统感受到了众人的热情与祝贺,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为大新帝国效力的决心。
退朝之后,罗捷满心郁闷地回到自己的府邸。他的心情犹如阴霾密布的天空,极为低沉。一进府门,他便吩咐下人送来酒菜,独自一人坐在庭院中喝起闷酒来。酒过三巡,很快便有了几分醉意。
这时,蔡琰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了进来。看到自己的儿子这般模样,她不禁微微皱眉,关切又带着几分责备地问道:“怎么一个人喝这么多酒?”
心情低落的罗捷压根没注意到蔡琰的到来,听到声音,他猛地一惊,赶紧起身,略带慌乱地喊道:“母妃。”
蔡琰看着他,目光中满是心疼与疑惑,问道:“今日陛下不是赏赐了汝不少财物,怎么还不高兴?”
罗捷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低着头,沉默不语。
蔡琰见状,心中已然明白了几分,继续说道:“是不是觉得陛下赏赐给罗凡的东西更多,心里有些不平?”
罗捷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回应道:“此番对战鲜卑,孩儿也立下了功劳,还险些丢了性命。虽然父皇赏赐了财物,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父皇更加喜爱刚回来的五弟。退朝之后,不少官员都去巴结五弟。”
蔡琰听闻,眼中闪过一丝失望,看着自己的儿子,语重心长地说道:“就这点小事汝就在这儿喝闷酒,就这点气魄,汝还怎么争太子之位,将来又如何坐拥万里江山?”
罗捷被母妃的质问说得无言以对,只能继续低着头,陷入沉默,似乎在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
蔡琰轻轻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汝父皇之所以对罗凡更加喜爱,那是因为罗凡一出生不久,盟军就打进了洛阳。他的母亲因为撤退不及时,死在了乱军之中。而那时汝父皇远在巴蜀,都还没来得及见他一面,他便流落在外。一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孩子,长大着实不容易。汝父皇对他的亏欠太多,如今回来了,能不更加疼爱吗?”
罗捷听了母亲的解释,心情稍微好了一些,但随即又面露担忧之色,说道:“那父皇会不会因为对五弟的亏欠,直接把太子之位传给他?”
蔡琰看着儿子,坚定地回应道:“不会的,汝父皇不是感情用事的人。太子之位关系重大,不会因为这点亏欠就轻易定下太子。不然,此番罗凡立下如此大功,汝父皇也不会只赏赐财物,而不给他权力。”
罗捷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母妃,儿臣知道错了。”
蔡琰看着他,认真地说道:“有时间在这儿喝闷酒,不如好好提升自己的本事。”
罗捷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说道:“儿臣知道错了,以后不会了。”
蔡琰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转身离去,留下罗捷独自一人在庭院中,陷入沉思。
…………
数日之后,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宫殿的走廊上。罗彦派人把罗凡和罗念儿叫来。
二人来到殿中,向罗彦行礼。罗念儿依旧不改活泼的性子,笑着说道:“父皇,汝叫念儿过来可是有要事?”
罗彦看着她,佯装严肃地回应:“没事就不能叫汝等兄妹过来了?”
罗念儿吐了吐舌头,呵呵一笑:“当然可以啦。”
罗彦这才满意地点点头,随即脸上突然变得严肃起来,说道:“汝等准备一下,随朕出宫,朕带汝等去一个地方。”
二人见罗彦神色凝重,便收起了嬉戏打闹的心思,齐声回应:“儿臣这就去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