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与卿谋 > 第585章 失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殿之上发生的事情,陆卿这种被贬为庶民的人当然无法亲眼目睹,好在有陆朝送来的密函,基本上也算是把当时的情形原原本本讲了一遍。

密函上说,鄢国公在大殿上老泪纵横,向锦帝表忠心,声称自己夫人过寿辰置办了一身衣服,没想到竟然被有心人士所陷害,在衣料上做了手脚,意图陷他于不义。

他当着早朝一众同僚的面,将当年自己如何披荆斩棘、刀尖舔血地追随锦帝,这几十年来又是如何兢兢业业,忠心耿耿,慷慨激昂地陈述了一遍,最后更是一个头磕在地上,说一切都交由锦帝处置,自己绝无二话。

面对这样“涕泪俱下”的老臣,锦帝自然也不能铁面无情。

于是大殿之上硬生生上演了一出君臣情深义重的戏码。

下朝的时候,朝中大臣大体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围前围后,生怕让鄢国公误以为自己的立场有所动摇,会对自己疏远甚至生出芥蒂。

而另外一种,则继续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客气,面子上你好我好大家好,行为举止上反而因为鄢国公的一番哭诉,和锦帝的大度,而表现的更加谨慎。

陆朝还把下朝后依旧对鄢国公没有什么特别表示的名单也附在了密函后面。

令祝余感到惊讶的是,在那个名单里,竟然还有曹天保曹大将军的名字。

“这……”她有些惊讶地看了看,用手指了指,询问地看着陆卿,以为自己是不是对密函的解读还不够熟练,所以理解错了。

陆卿当然知道她的意思:“你没看错,就是曹天保。”

“这是怎么回事?那天曹天保不是去赴宴了吗?而且咱们走的时候,我看其他人都要么起身告辞,要么犹犹豫豫,他坐在那里稳稳当当,自顾自的喝酒,完全没有想要急着离开,跟赵弼撇清关系的意思。”祝余觉得有些诧异。

“不奇怪,曹天保这个人,还是把忠义两个字刻在骨头里的。”陆卿说,“他对圣上是忠,对鄢国公是义。

之前在他被人诬陷的时候,他之所以会与锦帝争得半步不让,让周围的人都捏了一把汗,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忠十分笃定,不接受任何污蔑和质疑。

至于赵弼当时选择了明哲保身,不愿意冒险顶着上面的怒火帮他说话,这很显然是不讲义气的举动。

私造兵器这一次带给曹大将军的影响,很显然不是之前他侄子那件事能够比得了的,赵弼上一次迅速回避,不愿意被牵扯上,曹大将军或许还可以不去计较。

但是这一次涉及到这么严重的问题,鄢国公依旧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曹天保若是一点想法都没有,那是绝不可能的。

我估计,宴席上他不走,是在告诉鄢国公,你对我不义,但我对你却是讲义气的。

至于今天下朝之后他没有用行动去表明自己的立场,估计也和鄢国公这一次牵扯到的事情有关系。

那料子打湿之后明晃晃的凤凰图案,长眼睛的都看得见。

这种事情就属于好说不好听,鄢国公可以找出一百种说辞来让那件事合理,让自己显得无辜,但是听的人心里面信与不信,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曹大将军在别的事情上,都可以与自己的党羽同进退,讲义气,唯独涉及到效忠圣上这一点,即便是鄢国公也不可以有谋逆的心思。

所以他今日的做所作为,也等于是在向圣上表忠心,也让鄢国公明白,如果他有大逆不道的想法,自己不会与他为伍。”

“怪不得鄢国公会一直拉着陆嶂给自己做幌子,一副竭尽全力支持自己外孙的架势,却又放任嫡孙赵伯策在陆嶂周围狐假虎威。”祝余感叹,“只要他打着一切为了陆嶂铺路的旗号,自然就名正言顺了!

毕竟都是皇子,是立长还是立贤,这个问题吵了几百年也没有一个绝对的定论,赵弼又是陆嶂的亲外祖父,愿意支持自己外孙上位,于公于私都是合理的,曹天保从这个角度上和他站在一起,的确说得过去。

但是如果平时大事上不讲义气,私底下又仿佛藏着什么野心……那这就另当别论了。”

之后的几日,京城里面似乎又回到了过去的样子。

又或者说,并不完全是过去的样子。

鄢国公在那日主动面圣请罪,非但没有被责罚,反而还获得了锦帝的宽慰之后,大概安安分分,很低调的过了不到十日,似乎也是在观望着外界的反应,之后大概是觉着没有了问题,便又放松下来,甚至比出这件事之前行事还更加没有顾及了一点。

而帻履坊那边,自然不可能这么好过。

本来是京城里首屈一指的店铺,一夕之间被京兆府的人带着衙差给贴了封条。

不过听柳月瑶说,店铺被查封的时候,谷灵云和那个管事都没有被找到,只有几个战战兢兢抖成一团的小伙计,几乎快要被查封店铺的阵势给吓死了。

京兆府的人去谷灵云和那管事的家里,发现家中物品悉数俱全,什么都没有带走,只是人不见了踪迹。

京城守城门的士兵也说没有看到过这两个人离开。

很快京城之中就四处都张贴了告示,缉拿谷灵云和其余没有落网的帻履坊的管事、伙计等等。

这一番折腾可是闹出了不小的动静,京城百姓们表面上不敢言语,私下里却议论纷纷。

有人说这帻履坊真的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敢在这种事情上陷害鄢国公,实在是好日子过腻了,放着活路不肯走,非要往那死路上跑。

当然也有人的看法不太一样,觉得这世上哪有人会蠢到那种地步,尤其是做买卖的生意人,谁不是趋利避祸?谁会没事找事,偏偏给自己招惹那样的麻烦呢。

说不定还真就是有的贵人私下里有一些传出去要掉脑袋的小心思,一不小心被人发现了端倪,所以就柿子挑软的捏,把折扣黑锅甩给一个根本没有能力替自己辩解的商人来背,拉帻履坊做替死鬼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