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 > 第305章 大渡河-经过彝族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5章 大渡河-经过彝族区

【大路小路,这两条路该选哪一条呢?我军并没有草率的决定,而是派出了两个先遣团。大路先遣团由一军团2师5团加侦察连加便衣侦察队组成,由左权、刘亚楼率领。小路先遣团由一军团一师一团加工兵连加炮兵连组成,由聂、刘伯成率领(承。抱歉,这是故意错的,下文以刘代指)。】

天幕下,唐朝。

众人听到这个配置,肃然起敬,“这些在大决战时期,都是司令、将军吧,这个开路配置,阵容够豪华的”。

李靖看着这精干的先遣部队配置,不由得点头赞许:“强将手下无弱兵,每个先遣团都带了侦察和工兵,既能打仗也能开路,用兵谨慎,不似那石达开般孤注一掷,已先胜了一筹。”

【小路先遣团到达泸沽,接到了新命令,要求他们第二天改变行进方向,朝大路进发。说明这个时候我军其实是决定走大陆的。】

天幕下,汉朝。

张良微微颔首:“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初始决策走大路确实是正常选择,可是....”

刘邦接口道:“可是个屁,肯定得变!等先遣团情报一回来,肯定得改变决策。不要忘了,石达开没有电台,他们有,这就是最大得变化,无论是获收集情报还是改变决策,其指挥方式都不一样了,微操大师想要重演历史,却死板的按照清朝方式去打仗,岂能不败,简直愚蠢”。

张良一惊,服气的说道:“陛下所言甚是”。

【这天晚上,刘率领的大路先遣团的侦查队和冕宁地下组织发来了关键情报,使得我军基本弄清楚了大渡河的防守情况。】

【从情报得知,安顺场附近是敌人防守的薄弱之处,事实上也没有错。刘文辉作为小军阀,总共不到3万人,这还是包含了在西昌、会理的军队。而泸定到富林这一带,这么长的江防只有刘文辉的2个旅,如此分散的兵力,安顺场附近的防守其实就一个营。而此时下游的富林则集中了4-5个团。】

天幕下,汉朝。

刘邦顿时来了精神,说道:“看到没,情报一到,敌我态势就分明了,这时候小路空虚,肯定是个好时机”。

【基于这些理由,刘最终建议改走小路,同时建议让大路先遣团伪装主力,朝富林佯攻,误导敌人。】

【他的建议改变了我军的决策,我军命令大路先遣团伪装主力,朝富林前进,同时小路先遣团作为开路先锋。夺取安顺场。主力则依旧和之前的部署一样,一军团跟进,五军团紧随其后,然后是核心纵队和三军团,以及断后的九军团。】

天幕下,唐朝。

李世民猛地一击掌,赞叹道:“好!甚妙!通过小部队佯动吸敌人的注意,主力则趁机突围,如此一来,那微操大师的重兵部署,顷刻间,又变成了面对空气的摆设!”。

程咬金:“谁叫双方军队的指挥能力和纪律性完全不在一个层面呢,这微操大师只有羡慕的份了,哈哈”。

房玄龄也抚须笑道:“更妙的是,此计正好是利用了微操大师迷信书本、固执己见的弱点。他既认定我军必走大路,我军便投其所好,演一场大戏给他看。这招屡试不爽啊”。

【同时,为了保密,我军规定了以下几点,一军团对去路,三、九军团对来路要断绝行人出去。第二,沿途不许张挂标语。第三,上午7点半至10点半,下午3点半至5点半不允许部队运动,防止被敌人侦察机发现。】

天幕下,明朝。

朱元璋看得连连点头:“瞧瞧!这才是成大事的样子!有了切确情报和计划才可是行事。封锁消息,隐匿行踪,连标语都不许挂,连行军时间要避开飞机耳目都考虑到了。这般谨慎周密,与那刘元璋烧街的蠢行相比,真是云泥之别!”

朱标此时在关注另一件事,他有点不敢相信的说道:“父皇,有没有觉得,这个时间段很奇怪”。

朱元璋一愣,想了想,最终还是不确定的说道:“这.....好像是上工的时间段吧”。

两人对视一眼,突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回...回去....加油了?”朱标说出一种可能。

朱元璋立刻否定道:“那也是分批次啊,交替侦察,交替轮值啊,这明显.....就是午休去了”。

说完,两人又陷入沉默,今儿算是开了眼了。

【我们来看两支先遣团的情况,先说大路。因为刘文辉把兵力集中于大渡河北岸,南岸敌人并不多,而且越西县长早就跑路了,五团只在小相岭打了一小仗,就顺利进占越西。】

天幕下,汉朝。

刘邦乐了:“看看,这县长跑得比兔子还快!这仗打得,顺畅!”

张良耸了耸肩,“这都见怪不怪了,属实正常行为”。

【随后,先遣团顺利占领大树堡,在这里又是砍树,又是造船,声势浩大,弄得对岸的王泽浚神情紧张,赶紧调兵加强防守。】

天幕下,唐朝。

程咬金哈哈大笑:“砍树造船!这戏做得足啊!瞧把那王什么浚吓的,估摸着眼珠子都得瞪出来了吧?以为主力全来了!”

李靖点评道:“佯动之师,贵在逼真嘛。这砍树造船的,正是渡河该有的状态。这时候那微操大师恐怕正对着地图,得意于自己‘料事如神’吧。”

【大路那边在忙活,可小路这里却有一个棘手难题,那就是如何通过彝民区。石达开可以说就是败在了彝族土司手里。当时冕宁以西、以北,是完完全全的彝族区,通过彝区有很大的风险。】

【举个例子,听说我军可能到来,冕宁县长早早就往北跑路,不过半路就被彝民干掉了,估计是平时没少欺负彝族同胞。当时军阀执行的是民族歧视政策,彝汉关系非常紧张,外人经过彝族区会遭到攻击和洗劫,尤其是当兵的。】

天幕下,所有朝代的观看者都提起了精神。石达开的覆亡犹在眼前,历史的阴影似乎再次笼罩在这支军队头上。他们会重蹈覆辙吗?

【为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我军特意颁布了《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训令》,里面的规定很多,后来真正执行起来变成了8个字,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天幕下,汉朝。

刘邦挠了挠头:“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这约束也太严了吧?那些彝族的要是开枪怎么办,挨一枪?”

张良却目光深邃,缓缓道:“陛下,此乃大智慧,大胸怀。石达开用金钱开路,最终还是会被金钱堵死。古人云,欲取之,必先予之;欲得信任,必先示诚意。有了诚意,才有协谈的机会”。

道理是简单的,可要做到却是难如登天。此时,天幕下所有人都在等着看我军是如何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

【我军先遣团进入彝区后,果然遇到了困难。山林中突然响起号角声,无数彝民手持土枪、长矛、弓箭呼啸而出,挡住了去路。他们试图抢夺战士们的武器和物资,尤其是对工兵连的架桥器材、战士们的衣服感兴趣。】

【面对彝族人的抢劫,我军战士们严格遵守纪律,坚决不开枪,一边用临时学的彝族话进行劝阻,一边后退。但彝民人数众多,情况一度十分混乱。工兵连的器材被抢走不少,甚至有些战士被拨了个精光。】

【那是真的被拔了个精光,当时生产力低下,衣服布料还是很珍贵的,而不少战士为了坚守纪律,打不还手,只能死死的抱住枪杆,至于衣服,只能仍由他们扒掉,甚至连裤子都被拔了。】

天幕下,唐朝。

程咬金看得直瞪眼:“哎呀呀!这憋屈!要俺老程说,就得亮出家伙,吓唬吓唬他们!”

尉迟恭听了程咬金的话,也是赞同的说道:“这纪律,也忒难遵守了。都是拿着枪的,谁还没点脾气啊”。

“知易行难啊”。李世民感叹一句,而后又突然肃然的说道:“然而,经历此次耻辱,反而更能彰显其纪律之严明,意志之坚韧!要是真的开枪了,这么一小股先遣部队,别说自己跑不出去了,就连大部队都会被堵死在这,前功尽弃,必成石达开第二”。

“陛下所言极是,治军能做到这种地步,世上恐怕只有这一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