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龙云提的两条专业意见都是我军会往北走,所以微操大师的布置是,命令刘文辉部烧毁金沙江南岸一切船只,建立稳固的江北防线。】

天幕下。

唐朝,李世民笑了,说道:“听到这个烧毁一切船只,我就知道,肯定没照办,本就不是一条心的,他们怎么可能把渡船全烧了”。

说完他又转头看向众人:“你们说,要是全烧了,那以后他们自己用什么,啊?”。

众人闻言,先是一怔,随后李世民一同大笑了起来。

【川军杨森部紧守金沙江下游及长江,同时分兵前进至叙永。叙永,位于红九军团所在的威宁-六盘水的北面。可以看出,这个布局依旧是为了防止我军北上,阻止我军和四川的红四会师。】

【川军一部前出至盐津附近,紧随其后的23师接防毕节,黔军更是直接驻防威宁,就在我红九军团附近,我军一有动静他们便可察觉。这便是他们层层构筑起来的北面防线。】

天幕下,三国,蜀汉。

魏延指着复刻自后世的地图说道:“他们是真的把北面封的死死的啊”。

他手指向东移去,说道:“东边是敌军的大后方,而西边就是西藏那一块了,全是雪山,至于北面,更是严防死守。这样看着,只有南边看着薄弱些了啊”。

诸葛亮断然否决道:“不可,南面才是真正的死路,绝对不能往南”。他羽扇轻摇,将自己代入到军情急报所描述的情景中,继续剖析,“那是个妥妥的口袋阵,往南走,那是正中了敌人的下怀,敌人最希望的,也是最迫切的,就是把我军逼向西南边境”。

言及此处,他稍作停顿,好让帐内诸将充分理解此中险恶,方才缓缓道出缘由:“要知道,此时此刻那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南蛮之地,可不是后世经过开发的地方。不管是云南,还是再往南的哀牢,处处皆是茂密的森林、险峻的河谷,以及致命的瘴疠之气”。

诸葛亮摇着羽扇缓缓说道:“对于一支补给充足、兵强马壮的完备之军都是巨大考验,更何况是一支已经疲惫不堪、缺乏补给和药品的孤军,走进这种地方,无异于自取灭亡”。

他游走在众人身边,细细的说着:“那就是个口袋,一旦钻进去,路越走越窄,直至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那个时候,我军便成了瓮中之鳖,任人宰割”。

“还有一点,就是一支不认识的军队跑到他国边境,肯定会引来他国军队,微操大师怎么说也是当时的统治者。派个使者过去,到时候就是两面夹击了,那就是真正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诸葛亮斩钉截铁地说道:“所以,绝对不能往南,不能”。

话音落下,帐中一片肃然,众人皆沉浸于军师精辟而严峻的分析之中,不敢出言。

于此同时,天幕依旧说道接下来的事。

【北面的敌军封死了北面通往四川的路,再说说位于我军主力东侧的敌军,敌人湘军53师以宣威为驻防目标,周浑元主力前进方向为威尼-巧家一带。】

【敌13师直接向东暂驻曲靖,进一步逼近我军主力所在地,缩小我军活动范围。吴奇伟主力则搜索攻击前进,以巧家附近的会泽为目标。】

天幕下。

诸葛亮:“敌人这个布置没什么问题,步步为营。如果我军真的选择在巧家一带渡口,敌军就可以在后压迫,与金沙江北面部队一起在巧家聚歼我军,这是真难打啊”。

帐内众人缓缓颔首,长叹一声,“这巧家,看样子不能去了”。

【另一边,滇军三个旅向昆明集结,随后一部沿西南方向前进至松明,进一步缩小我军在西南方向的活动范围。】

【滇军的主力则朝着金沙江上游的龙街渡、皎平渡、洪门渡这三个渡口推进,预防我军这些渡口突围。】

【可以看到,针对我军可能的动向,敌军这边都有了对应的布置,如果我军往北则有北面封堵部队,如果我军入往金沙江下游渡口相对容易的巧家进行渡河,敌军在那也有夹击的安排。如果我军往西则有滇军常驻,而后追击兵团可以包抄过来。】

【不过看似天衣无缝,事后诸葛亮来看,还是有缺陷的。】

诸葛亮:“???”,又提我.....,这都哪来的什么歇后语啊。

【第一,我军经过四渡赤水,已经取得了时间上的优势,和敌追击的主力拉开了好几天的距离。】

【第二还是那个老问题,地方军阀,会真正不折不扣地执行微操大师发出的命令吗,这里是有待商榷的。】

“那必不可能的,大一统的帝皇下面都有不听话的,更何况那些藩镇,没什么有待商榷的,肯定是阳奉阴违”,励志节制天下兵马的李世民可是非常清楚这群人是什么货色。

李世民冷笑一声,说道:“听话是不可能听话的”。

【就在敌人步步逼近的同一时间,我军在巡店附近召开了会议,主要是商定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我军主力一部佯攻昆明, 剩余则抢渡金沙江。】

天幕下,唐朝。

李世民一众人等看着那幅悬挂的地图,

急躁的程知节率先出声道:“佯攻昆明,为何?”

几位将领也纷纷点头,面露疑虑。就在此时,一直凝视地图的李靖,眼中却爆发出赞赏的神采,大声称赞道,“妙招!妙招!”

李靖环视众人,开始条分缕析:“你们想,如果我们不佯攻昆明, 直接奔着金沙江而去行不行?

还未等众人回答,李靖便自己说出了答案,“那当然是不行的。此时我军行动方向在敌军眼中还不确定,我们有可能往任何方向突围,所以敌人只能四处撒网,处处提防,兵力分散”。

他接着分析:“可一旦开始渡江,对岸守军必定传讯。毕竟渡江后那是会要他们的命,他们再怎么不听话,这时候也应是最积极的”。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这点没异议,求援的时候肯定都是积极的。

李靖没有停顿,继续剖析道:“一旦发起渡江,届时敌人的目标就明确了,所有围堵便会如潮水般涌来。接下来,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

李世民此时接过话,缓缓说道:“卫公分析得很透彻。大家必须认清一个现实:3万大军渡江,绝不是一件小事。”

“指挥体系如何建立?人员物资如何调度?船只从哪里来,能搞到多少?渡江需要多长时间?总不能几万人不要命的冲到江边,然后大眼瞪小眼,乱作一团”。他环视众人,继续道:“这千头万绪,都需要在出发前就算清楚。算好了,接下来就需要骗,骗过敌人的耳目,骗走他们的主力,从而给自己腾出渡江的时间”

众人闻言,皆是心悦诚服,接下来,就看如何算,又如何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