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另一边,杜聿明被微操大师召回南京,原因是他打算放弃徐州。微操大师此时的计划是,让位于双堆集的黄卫兵团拖出我军主力,反正他已经被困了,难以突围。然后趁机将徐州刘峙的30万人马迅速撤退到蚌埠。】

【杜聿明得知这个决定后,非常愤怒。军之生死存亡,可以如此随便的吗。而且,舍弃坚城不守,使大军处于无依托境地,不是自寻死路吗?】

【对于这种安排,杜聿明始终就重复一句话,撤我的职好了。另一边,从电话里得知杜聿明不听话的消息让微操大师生气异常,但两人见面时他还是保持着那副虚伪的笑容。随后便说起了杜聿明的生日。仗要打,生日也要过。】

【借着杜聿明的生日这个事,话题来到了杜母的70寿辰,毕竟就相隔两天。微操大师直接让自己大儿子到时候替自己前去拜寿。】

天幕下。

某茶馆内,一人看到这一幕,冷哼了一声,“小恩小惠,小家子气”,

“这可不是小恩小惠,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是旁人过来解释了一句,其他人一听,也开始说了起来。

“是啊,这是大战在前,搬出家人来威胁了,之前微操大师接电话听到杜聿明不听话不是很生气吗,说去拜寿,其实就是拿家人威胁他”。

“这不是送贺礼,这是送功德林录取通知书啊”。

特殊时期。

“呸,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旅长就是被他用了刑,留了隐患”。

“笑面虎一个”。

【话到这个份上了,杜聿明也不得不听话了,立刻起身表明自己的态度,一定安全会撤出徐州。但临了他还是建议到,既放弃徐州,就不可恋战,若恋战就不可放弃徐州。微操大师起身盯着杜聿明,又什么都不说,过来一会便走了。】

天幕下。

唐朝,李世民开着玩笑说道:“这家伙是不是要来一句,莫非朕不知兵?”

程咬金:“估计这时候在想,你提醒我了,到时候我得微操一手,给你开开眼”。

【而杜聿铭为了安全撤出徐州,也的确是尽心尽力。他打算先全面进攻,以迷惑我军。然后,全军再以滚筒战术逐次掩护撤退。他令各部队携带7日给养。500公里的油料和弹药,力求到达阜阳之前中途不补给。】

天幕下。

汉朝,刘邦:“滚筒战术?廖耀湘直呼内行啊”。

可说完刘邦想了想,上次没记住这个战士啊,便问张良,“这个战术是怎样的来着”。

张良:“回陛下,大概是这样的,一梯队阻击,二梯队构建新防线,三梯队待命与轮换。当一梯队完成阻击任务后,二梯队立即前出接替一梯队防线,三梯队接替二梯队开始构建新防线,原一梯队休整。形成\"后队变前队\"的循环机制”。

刘邦一听,就想起为什么自己没放在心里了,“如此精密的撤退战术,肯定需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确保梯队轮换无缝衔接”。

“想起来了,当初廖耀湘指挥室被意外打掉,着急忙慌的用明语下达撤退命令,就是这个原因。不下达命令,队伍就会乱了,下了命令被监听,一个猛攻一样乱,只能说指挥部被打的时候结局就注定了”。

张良:“不过此时杜聿明有坦克有大部队在身边保护指挥部,用这种方式确实没毛病,毕竟能打能跑”。

刘邦点点头,又继续看电影。。

【这个计划成功的前提是严格保密,各部队有序撤退。可按照他们的传统异能,他们没法保密。杜兵团在撤队前,我军就已经知道了他们撤队的意图。而更令他绝望的是,整个徐州城也提前知道了撤队的消息。】

【原来,国防部保密局奉命来破坏火车仓库,结果负责殿候的李弥一声招呼都不打,直接带着自己的主力先走了。他留下协助爆破的军队为了逃命,竟然提前半天行动,爆炸声传遍了方圆数十里。】

刘邦:“好家伙,这比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撤退还管用,叫记者来登报纸上也没这效果好啊。这下好了,整个徐州城都知道啦,哈哈哈哈哈”。

刘邦越说越乐,根本停不下来,“好一个保密局啊,这可真保密,我是真蚌埠住了”。

张良此时也是摇头,有些忍俊不禁,“殿后的军队,是殿后的,提前半天先跑了这是真没想到的。这就是所谓的微微一笑退至众人身后?”

【而现在摆在我军面前,唯一得道难题就是杜兵团究竟会选择走哪条路线,他首先判断敌军30万人马,不可能从连云港撤退,因为船只根本不够。而经过两淮逃跑,那里河流纵横,不利于大兵团运动,可能性也不大。】

【那么剩下的就是只有沿着津浦铁路线西侧,绕过山区南下这一条道路,因为那里地势开阔,道路平坦,既可以与蚌埠附近的刘汝明兵团呼应,更关键的是,被困于双堆集的黄维兵团就在津浦铁路线的西侧,沿着这条路走可以抵达黄维后方尝试解救。】

【现在的问题是,我军破译的敌人电报讲,杜聿明将从两淮方向撤退。这是敌军国防部的制定的方案。情报和根据当前战场态势所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所以我军目前还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而粟司令此时也是很忐忑,在会议上说:恨不能请人来替我们算一卦,免的心里七上八下的火烧火燎。敌情通报我没有理由否定。如果杜兵团果真是走两淮,我不做应对的部署,贻误军机的责任不讲。影响整个南线的决战,怎么得了啊。】

【可是啊,我又说服不了我自己呀,我认为杜聿明不会走两淮。不会的呀,绝不会的!粟司令说到最后,语气已经十分肯定了。】

天幕下。名场面不愧是名场面,众人第一次看都被这一小段给吸引住了。

汉朝,汉武帝刘彻:“眼神的变化疑问-思索-坚定,神了”。

卫青感叹道:“从不会的呀到绝不会的,不确定到坚信不疑,就一瞬间的事,果断决绝,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和反反复复,这就是大将军”。

唐朝。

李世民:“情报说走两淮,自己判断不会走那,一旦搞错,这个责任很大啊,绝不能犹犹豫豫的”。

程咬金来了一句:“廖耀湘就是做事不果断,谁的话都想听一下,但也就听一下,最后磨磨唧唧进功德林”。

秦琼:“这个廖耀湘总是要被你们拿出来鞭尸一下”。

程咬金说道:“他还没死呢,应该说拿出来对比,反面案例啊,哈哈”。

【画面来到杜聿明这边,此时他正在指责国防部的部署,国防部的部署历来都是这样,莫名其妙。把我三个机械化兵团陷进淮阴、淮安地区的河岔烂泥里。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时候国防部连个屁都不会放的。】

“好,粟司令料事如神啊,判断对了”。

“绝了啊,在世诸葛”。

【电影双方统帅的视角来回切换,最后都是不认可走两淮的方案,认为走津浦西侧才是对的。更有意思的是,两边司令部同时停电的对比,描绘出一边气定神闲,一边已经成了惊弓之鸟。】

【同时这场戏还展现了我军统帅对情报的分析和利用。并不是每一份情报都是有用的,这需要前线指挥官谨慎判断判断,大胆决策,越在这种时候,越应该相信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