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洪武位面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天幕,眉头皱得像麻花:“好家伙,这案子越查越大,本以为抓了张维世就到头了,没想到背后还有更大的篓子,居然扯到东宫去了!这梅花印记背后藏的人可真够深的,杨嗣昌他们这次怕是要面临一场硬仗。”

徐达一脸严肃,手抚着下巴:“陛下,杨嗣昌他们前面查案还算顺利,可一旦牵扯到东宫,情况就复杂了。这可不是普通官员,一举一动都得万分谨慎,稍有差池,就可能引发朝堂动荡。”

刘伯温微微摇头,神色凝重:“看来这梅花印记背后的势力盘根错节,从朝堂到边关,从盐政到铁矿,几乎无处不在。如今怀疑到东宫,后续调查怕是要如履薄冰,既要查明真相,又不能轻易动摇国本。”

朱元璋哼了一声,缓缓说道:“杨嗣昌他们得小心行事,这事儿要是处理不好,可就麻烦大了。且看他们如何在这复杂的局面中找出真相。”

永乐位面

朱棣站在天幕前,眉头紧锁,脸色阴沉:“原本以为能松口气,没想到又出了这么个幺蛾子。从张维世到疑似东宫牵扯其中,这背后的阴谋真是一环扣一环,让人防不胜防。”

郑和面露忧虑,轻声说道:“陛下,若此事真与东宫有关,那可就棘手了。杨嗣昌他们接下来的调查,既要顾及皇家颜面,又要彻查到底,这分寸可不好拿捏。”

姚广孝双手合十,目光深沉:“这场风波看似平息,实则暗流涌动。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朝堂稳定,还可能引发各方势力的连锁反应。杨嗣昌他们需要有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才能在这漩涡中找到出路。”

朱棣微微点头,目光坚定:“不管牵扯到谁,都要查个水落石出。就看杨嗣昌他们有没有这个本事,揭开这背后的真相。”

宣德位面

朱瞻基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指着天幕,着急地说:“怎么会牵扯到东宫呀?这也太可怕了!杨嗣昌他们要怎么查呀?会不会有危险?”

杨士奇皱着眉头,安慰道:“陛下别急,杨嗣昌他们都是有智谋的大臣,之前也解决过不少棘手的案子。只是这次情况特殊,他们肯定会小心谨慎处理的。”

于谦神色沉稳,抱拳道:“陛下放心,杨嗣昌、洪承畴和孙传庭定会全力以赴。不过,此事确实棘手,既要查明真相,又不能轻易惊扰东宫,需要讲究策略。相信他们会妥善解决的。”

朱瞻基忧心忡忡地说:“希望杨嗣昌他们能快点查清楚,别让坏人得逞,也别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嘉靖位面

朱厚熜坐在椅子上,脸色难看,看着天幕,冷冷地说:“这梅花印记背后的势力还真是胆大包天,竟敢把东宫也扯进来。杨嗣昌他们前面的行动还算漂亮,可现在这局面,怕是要陷入两难之地了。”

严嵩在一旁赔着笑,点头称是:“大人所言极是,一旦涉及东宫,调查难度就大大增加了。杨嗣昌他们既要查出真相,又不能让皇家的面子挂不住,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戚继光一脸严肃,抱拳道:“杨嗣昌他们在之前的案件中展现出了很强的能力,但这次面对如此敏感的情况,需要更加谨慎行事。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朝局动荡,影响国家稳定。”

朱厚熜微微皱眉,缓缓说道:“且看杨嗣昌他们如何应对,若能妥善解决,也算是为朝廷立了大功。”

……

朱由检看着那模糊的“东宫”二字,心乱如麻。若此事真与太子有关,那局面将变得无比复杂。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震惊与愤怒,召来贴身太监:“去,悄悄把杨嗣昌给朕叫来,莫要声张。”

不多时,杨嗣昌匆匆赶来。见朱由检面色凝重,桌上放着那份供词,心中猜到几分。朱由检指着供词上模糊的字迹,声音低沉:“杨爱卿,你看看这个,若真是指东宫,这背后恐怕隐藏着惊天阴谋。”

杨嗣昌凑近仔细查看,心中也不禁一凛。但他还是稳住心神道:“陛下,仅凭这模糊的两个字,尚不能断定与太子有关。也许是张维世故意混淆视听,妄图转移视线。”

朱由检摇头:“朕也希望如此,但不得不防。杨爱卿,此事你暗中去查,切不可走漏半点风声。若真与东宫有关,朕要知道到底是何人指使,有哪些人参与。”

杨嗣昌领命:“陛下放心,臣定会小心行事,一有消息,即刻向陛下禀报。”

杨嗣昌回到府中,招来最得力的亲信:“你去暗中调查太子身边的人,包括侍从、老师、往来宾客,看看有没有与梅花印记相关的线索。记住,此事关系重大,绝不能让任何人察觉。”

亲信领命而去。与此同时,洪承畴那边也在紧锣密鼓地清查盐政和铁矿。他发现,除了之前黑石窑的私铸兵器点,还有几家盐场也有问题,盐引发放混乱,大量私盐流入市场,背后似乎都有梅花印记势力的影子。

洪承畴找到杨嗣昌:“杨大人,盐政和铁矿的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这梅花印记背后的势力盘根错节,我担心我们如此大张旗鼓地清查,会打草惊蛇。”

杨嗣昌点头:“洪大人所言极是。但我们又不能坐视不管。这样,你先放缓清查速度,暗中盯着几家有问题的盐场和铁矿,看是否能引出背后的大鱼。我这边调查东宫的事,若有进展,我们再一同商议对策。”

孙传庭则在边关加强防务,同时对军中将领进行了一番梳理。他发现,有几个将领的来历颇为可疑,虽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们与梅花印记有关,但行为举止却有些异常。

孙传庭修书一封,派人快马加鞭送给杨嗣昌:“杨大人,边关将领中有几人行为古怪,似有不可告人之事。我已暗中留意,还望大人在京中一并调查,看是否与梅花印记势力有关联。”

杨嗣昌收到信后,陷入沉思。看来这梅花印记势力不仅渗透到朝堂、盐政和铁矿,连边关军队都有涉足。就在这时,调查太子身边情况的亲信回来禀报:“大人,太子的老师周延儒最近与一个神秘人往来频繁,那神秘人每次来都遮着脸,看不清模样,但身上带着一个绣有梅花的香囊。”

杨嗣昌心中一动:“周延儒?此人在朝堂上一直以清流自居,没想到也牵扯其中。你继续盯着周延儒,看他还有什么举动,能否查出那神秘人的身份。”

另一边,朱由检在宫中也是坐立不安。他看着奏章,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心里始终想着那份供词上的“东宫”二字。

这时,太子朱由崧前来请安。朱由检看着儿子,目光复杂:“崧儿,最近在东宫可安好?”

朱由崧恭敬地回道:“儿臣一切安好,每日都在用心读书,不敢懈怠。”

朱由检点点头:“嗯,你要明白,身为太子,一举一动都关乎国家社稷。若有人借你的名义行事,你可千万不能被蒙蔽。”

朱由崧心中一惊,却装作不解:“父皇何出此言?儿臣不明白。”

朱由检看着他,意味深长地说:“你只需记住,父皇不会害你,若真有什么事,一定要如实告诉父皇。”

朱由崧连忙跪地:“父皇教诲,儿臣铭记于心。”

送走太子后,朱由检越发觉得此事棘手。他再次召来杨嗣昌:“杨爱卿,调查可有进展?”

杨嗣昌将周延儒与神秘人往来的事告知朱由检。朱由检皱眉:“周延儒竟然也参与其中。杨爱卿,你即刻派人监视周延儒,看他到底在谋划什么。若有确凿证据,不必留情,立刻拿下。”

杨嗣昌领命。回到府中,他亲自部署:“分成两队,一队盯着周延儒,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要清楚他的一举一动;另一队暗中调查那神秘人的身份,看能否找到他与梅花印记势力的直接联系。”

几天后,跟踪周延儒的人传来消息:“大人,周延儒今日去了城外的一座庄子,与那神秘人会面,两人在庄中密谈许久,离开时神色匆匆。”

杨嗣昌立刻问道:“可看清那神秘人的模样?”

“没有,那神秘人依旧遮着脸。不过,我们发现那庄子的主人是一个名叫王福的富商,此人与京中多位官员往来密切,似乎在暗中从事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杨嗣昌思索片刻:“看来这王福也是关键人物。你们继续盯着周延儒和那座庄子,看他们还有什么动作。我这就派人去查王福的底细。”

就在杨嗣昌准备深入调查王福时,洪承畴那边又有了新情况。“杨大人,我在一家盐场抓住了一个试图销毁账本的人,经过审问,他供出盐场背后的老板就是王福,而且王福与边关几个行为古怪的将领也有书信往来。”

杨嗣昌心中一喜:“看来这王福就是梅花印记势力的重要一环。洪大人,你将盐场的账本和那人的口供妥善保管好,这都是重要证据。我这边继续调查周延儒和王福的关系,争取早日将这股势力连根拔起。”

然而,就在杨嗣昌准备进一步行动时,周延儒似乎察觉到了危险。他匆忙进宫求见朱由检:“陛下,臣有罪啊!近日有人威胁臣,让臣做一些不利于朝廷的事,臣不敢隐瞒,特来向陛下请罪。”

朱由检看着他,冷冷道:“哦?何人威胁你?又让你做何事?你且从实说来。”

周延儒跪在地上,磕了个头:“是一个叫王福的富商,他让臣在朝堂上为他说话,还说若不答应,就会对臣不利。臣一时糊涂,与他有了往来,还未做出什么错事,望陛下明察。”

朱由检心中冷笑:“王福?你以为朕不知道你们的勾当?你与那神秘人在城外庄子密谈何事?你最好如实招来,否则,朕定不轻饶!”

周延儒脸色惨白,知道事情败露,只得将自己如何与王福勾结,王福背后似乎还有更大的势力,以及那股势力似乎与东宫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等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朱由检听完,怒拍桌子:“好你个周延儒,竟然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来人,将周延儒打入大牢,听候发落!”

周延儒被拖了下去。朱由检看着杨嗣昌:“杨爱卿,看来这王福背后的势力不简单。你继续调查,一定要弄清楚他们与东宫到底有何关系,这背后的主谋究竟是谁。”

杨嗣昌领命:“陛下放心,臣定会查清此事。只是此事牵扯到东宫,还望陛下能给臣一些时间,臣定要将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杨嗣昌离开皇宫后,深知任务艰巨。王福背后的势力隐藏极深,又牵扯到敏感的东宫。他该如何在不引起更大风波的情况下,查清真相?而东宫在这一系列事件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朱由检又将如何面对这可能涉及太子的惊天阴谋?一切都充满了悬念,局势变得愈发错综复杂。

杨嗣昌回到府中,再次梳理线索。他觉得王福是解开谜团的关键,必须尽快找到他。于是,他一面派人在京城内外搜寻王福的下落,一面让人深入调查王福的生意往来和人际关系。

与此同时,孙传庭在边关也没闲着。他以整顿防务为名,对那几个行为古怪的将领进行了更严密的监视。他深知,这些将领若与梅花印记势力勾结,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边关动荡。

“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有异动,立刻向我汇报。”孙传庭对手下将领吩咐道。

而洪承畴则继续在盐政和铁矿方面深挖线索。他发现,王福的生意遍布江南和京城,不仅涉及盐政和铁矿,还与丝绸、茶叶等行业有关。这庞大的商业网络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杨大人,王福的生意如此广泛,他背后肯定有一股强大的势力支持。我们要想揪出主谋,必须从他的商业网络入手。”洪承畴修书给杨嗣昌。

杨嗣昌收到信后,陷入沉思。王福的商业网络盘根错节,要查清谈何容易。但时间紧迫,他必须尽快行动。

就在这时,搜寻王福下落的人传来消息:“大人,王福失踪了,他在京城的府邸已人去楼空,似乎得到了什么消息,提前逃走了。”

杨嗣昌心中一紧:“看来有人通风报信。立刻扩大搜寻范围,务必找到王福。同时,严查之前与王福有过接触的人,看能否找到他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