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批撒出去的沈家人,负责京城及周边地区的沈逸是收益最差的。
俗话说鞭长莫及。
沈清棠不知道是沈逸不适合做生意还是客观原因。
按理说以沈逸的本事不该如此。
沈逸是沈家人中少数有生意头脑且有大局观的人。
只是沈逸辈份低,一直没有话语权。
论起来,沈逸还得管沈清棠叫姑姑。
期间,沈清棠也曾数次回复沈逸请教的问题,并且为他出谋划策,可惜收效甚微。
沈清棠没到过京城,不了解其中情况。
远水解不了近渴。
沈舟认真想了一会儿摇头,“不清楚。我做生意这段时日最大的感悟就是每座城有每座城的特色。想做好生意除了学会你教的那些之外,还得因地制宜。
我也是碰了一段时间的壁才慢慢打开局面。以沈逸的能力大半年在京城大半年还没起色,要么是京城的商人抱团排外,要么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沈舟说的隐晦,沈清棠大致能猜出一部分“难言之隐”。
无论古今,京城所在,就是官员集中所在。
天上掉下一块砖头砸死三个人,得有两个是官员。
官也分大小。
对小老百姓来说,日常见到最多的必然是小官。
日常能站在朝堂上的那些官员都不是普通人想见就能见的。
俗话说阎王易见,小鬼难缠。
京官无数,该打点谁不该打点谁就是一大难题。
有些官看着毫无干系,其背后说不定是某位大人物,若是得罪了也够喝上一壶。
若是都打点,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势力同样有大小,若是一碗水端平同样惹人不快。
像这种事,短时间内沈逸自己都摸不透,更无法用寥寥数语在信上跟沈清棠交代清楚。
确切的说,这些就不能写信说。万一信件遗失,落于小人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其一。
另外,无论古今做生意除了经商本身,难免还会涉及酒、色。
若沈逸只会做生意,不够圆滑,在京城也难打开局面。
沈清棠想,大概得等三国边境确权之后,亲自到京城看一看才能知晓问题所在。
“不过……”沈舟欲言又止。
沈清棠比了个请的手势,“堂兄有话直说。”
“贾善人的铺子倒是开进了京城。听说还混成了皇商之一。”
“啊?”沈清棠十分意外,“他是皇商?”
这样的人竟然也能干皇商?
仔细想想,好像也不算意外,就是这样的人才能干皇商。
毕竟,“善人”名号在外。
沈舟大概猜到沈清棠的想法,摇头道:“听说走的是景王的路子。”
“嗯?”沈清棠越发惊讶,“景王?不说说景王日常病重不管琐事?”
就算景王是假病,也不该伸手管一个小商人的事。
他作为一个留京的成年皇子,本就是十分显眼,万不该做惹人眼球的事。
最起码不符合他的人设。
景王怎么看都不是会干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蠢材。
沈舟摇头,“我也不清楚其中玄机。我到周城时,贾善人已经是皇商。他平时很低调,不过,若是涉及争夺生意时,他也会有意无意亮他皇商的身份。
我也是有一次跟一个供货商吃饭时,听他醉酒时提起的。
他大概也是一知半解,只说是贾善人献给景王的礼物中,有一样被景王当贺礼给了皇上,皇上很喜欢特意赏了景王,景王便提了一句礼物由来。
皇上随口点了贾善人当皇商,为皇室供货。”
沈清棠点点头。
她深知一些表面上看起来顺理成章的小事远远没有表现出来的这么简单,背后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的努力、铺垫。
她不明白的是景王为什么会推这样一个人当皇商?
沈清棠食指指尖沾了点儿茶水在桌角写了三个字。
景,三,匪。
沈舟好奇的看着这三个字,却没问。
明显,沈清棠在理思路。
沈清棠用力的盯着这三个字,试图找出其中的关联。
景王和贾善人之间必然是从属关系。
贾善人是景王的下属。
沈清棠在三和景之间划了一条直线,又加了个朝向“景”字的箭头。
景王把贾善人推到皇商的位置能得到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银子。
景王要银子做什么?
沈清棠在一旁写了个¥打个?
银子对一个皇子来说用途实在太多。
能拉拢官员,能打赏下人,能养王府,养老婆孩子,能请医看病……
这条路看不到头,沈清棠换了一个方向。
她在匪和三之间又连了一条线。
贾善人和昨晚的窃贼是从属关系,和采.花大盗是即将成为从属关系。
一个商人家里纵使需要看家护院,也无需这么多武林中人。
他们大都会去城外的匪寨。
匪寨当家的是贾善人的岳父家。
他岳父养武林中人倒是有用处。
打家劫舍不需要好人只需要坏人且会武的坏人。
这一条线倒是闭合了,问题是山匪为什么一直在扩编?
要知道人越少越好隐蔽,人越多越有暴露的危险。
纵使官匪勾结,也不会坐视山匪一直扩大规模。
就算本地官府不管,本地驻守的军营也会注意。
俗话说树大招风,山匪万不该如此招摇。
一群武力高强、有银子、有武器的山匪无异于一支军队,当地官府怎么会允许山匪骑到自己头上?
不对。
军队?!
沈清棠目光微凝,又在之前的“匪”字上方写了一个“军”字。
从“军”字划了一条直线连到“景”字。
沈清棠心跳加速。
心底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贾善人做皇商赚银子养山匪,山匪把吸收来的武林中人编成一支战力彪悍的军队,将来就可以为景王所用。
山匪干的就是打家劫舍的事,有武器很正常。
他们本就藏匿于山中,寻常人都会绕着走,压根不会靠近他们。
而山中适合练兵。
攻打其他山寨一则能扩大规模,二则能练兵。
哪怕半路事情败露,景王只需要派兵围剿“山匪”。
到时不但能灭口,还能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