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
赵立春连忙起身,搀扶住唐智晟。
“几十岁的人了,怎么还老泪纵横了呢?”
“让别人看见,还以为老子欺负你了!”
唐智晟破涕一笑。
连忙坐下来,拿纸巾擦掉眼泪。
赵立春皱眉瞪眼,没好气的说道:
“不就是举荐你一下嘛,至于把你感动得流泪吗?”
“要是让外人看见,肯定会说你这个汉东政法书纪不合格!”
“一点小事儿居然就让你哭了,这心理素质未免也太差了!”
唐智晟抽噎了两下后,抬眸看向数落自己的赵立春。
“男儿有泪不轻弹!”
“我为什么忍不住流泪,你怎么可能不懂?”
“在其他人眼里,咱们位高权重、风光无限,可实际上呢?”
“这一路走来,咱们付出了多少艰辛努力,只有咱们自己知道。”
“而每一次进步,到底有多难,咱们也很清楚,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赵立春缓缓落座,深吸了一口香烟。
“是啊!进步难,难进步。”
“能进体制并工作多年的,其实眼光能力都差不多。”
“不存在谁比谁聪明很多,也不存在谁的能力超级强。”
“为什么有的人能平步青云,有的人多年却原地踏步呢?”
“除了个人能力之外,人脉、背景、机遇,也都很重要。”
唐智晟无奈一笑。
“是啊,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
“但别说深埋在地下了,随便盖一破抹布,它都没办法发光!”
“没有人赏识提拔,没有人慧眼识珠,就算再能干,也很难进步!”
“所以老赵,我真不是矫情,是真的很感激你能举荐我,让我还能继续进步,不至于退居二线、坐等退休。”
赵立春默默点头。
自己要是再推诿,就反倒显得矫情了。
事实本就如此。
唐智晟走到这一步,已经没有了背景靠山可以利用。
甚至他自己,反而已经成了别人需要仰仗依靠的靠山。
而没有强大的助力,想成为部级大佬,谈何容易?
谁不知道体制内,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你看上的职位,别人也会看上。
甚至看上的人还不少。
竞争上岗?
那就得全方位的较量。
能力在这时候,反而是其次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熬了很多年,上副科都难的原因。
也正因为进步的竞争压力大,无数人才会选择投靠依附、选边站队。
至此,各种各样的小山头应运而生,彼此之间的利益纠葛,也逐渐演变成了矛盾。
严格来说,唐智晟原本并不是跟自己一伙的。
当初钟正国主政汉东的时候,唐智晟表面公正谁也不得罪,但其实也不得不迫于一把手的权威,比较倾向于钟正国。
后来钟正国到期调任离开,唐智晟选边站队投靠自己,这两三年来又积极热忱的配合自己工作,显然就是想靠自己进步。
如今得偿所愿,赌赢了的唐智晟,自然难掩激动。
他之所以流泪,可能除了感激涕零,还有如释重负。
只有经历过披荆斩棘进步的人,才能切身体会到唐智晟此刻的心情。
等唐智晟擦完眼泪,平复好心情。
赵立春喝了一口茶,微笑道:
“高兴的事,咱们说完了,也该聊聊不高兴的事了。”
唐智晟抬眸问道:“什么不高兴的事?难道咱们现在,不是形势一片大好吗?”
赵立春放下茶杯,轻叹了一声。
“咱们汉东是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可其他省市呢?”
“你在汉东待久了,恐怕还不知道,其他省市现在是什么状况。”
唐智晟有些迷糊了。
“所以到底怎么了?废止农业税、全面退耕还林、全面推广二代身份证。”
“不仅有多部法律即将正式生效,还会有新一轮的重大机构改革。”
“咱们汉东经验被采纳推广不挺好吗?还能有不高兴的事?”
赵立春深吸了一口香烟,长吁烟气。
“但咱们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经验,不仅不会被采纳推广,还有很多人想要把房地产当作国民经济支柱大力发展!”
“什么?”
唐智晟语调猛然拔高,惊呼道:
“他们疯了吗?房地产怎么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呢?”
“当初龙兰岛房地产泡沫事件的恶劣影响,难道还不够深刻吗?到现在都还有很多烂尾房啊!”
“而咱们汉东这两三年就是严格调控了房地产,才有力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他们也看不到吗?”
赵立春伸手弹掉烟灰,叹息摇头。
“他们不是忘了龙兰岛的惨痛教训,也不是看不到咱们汉东的宝贵经验,他们有一大堆所谓的正当理由。”
“首先就是咱们加入世贸后,经济迅猛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住房需求越发旺盛。”
“其次是加快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能带动消费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地方财政状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理由,他们认为咱们当前依然劳动力过剩,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房地产,能吸纳大量的青壮年就业,对社会稳定也有好处。”
唐智晟唇角微抽,愕然无语。
这三大正当理由,确实是一条比一条难以反驳。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在农村辛苦劳作一年,也挣不到几个钱。
哪怕再有今天,从十二月一日起,龙国正式废除农业税。
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终于不再征收,农民负担极大减轻。
但在人均耕地面积少的龙国,扣除了种子、化肥、农药,种地收入也远不如出门打工。
再加上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等各方面都不是很方便,越来越多人不只是到城镇经商打工,他们还要定居下来。
如此旺盛的租房买房需求,如何才能解决?
很显然,很多省市都不愿意盖大量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低价租售给老百姓。
他们更愿意只管卖地,让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开发商满足市场需求,既轻松又赚钱。
尤其是其他财税收入不够多的情况下,又要维持庞大的开销,他们就倾向于卖地。
更何况,发展房地产市场还有很多好处。
从一块土地被征收开始,拆迁户就首先受益了。
一些胆子大的,甚至利用拆迁,还能一夜暴富。
拆迁后搞四通一平花不了多少,地方却可以得一大笔土地出让金。
到了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环节,受益方就更多了。
资金有限的开发商,是必然要找银行贷款的,银行放贷就先赚利息了。
而不具备建设的开发商,显然需要建筑单位设计、找施工企业建设、找材料设备商供货、找监理单位监管……
在这个环节里,受益的行业、单位和人群,能多到不计其数。
因为要盖好一幢幢房子,所需要的材料、设备、人力等等,太多太杂。
单说材料,就需要不同种类的钢筋、不同标号的水泥,还有大量的河沙、砖石、管材、线缆等等。
而设备里,搅拌机、装载机、吊车、塔吊、施工电梯、水泥泵车等等,也是种类多到数不过来。
至于人力……
那需求量就更大了。
除了施工员、安全员等管技术的,工地还需要大量的钢筋工、水电工、泥瓦工、木工、电工等等。
哪怕没文化没经验,只要能吃苦耐劳,也能在工地干活挣钱,这也导致房地产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
到了房地产项目的预售销售环节,受益方还会增加不少。
从负责工程验收的,到负责营销推广和房子销售的,再到发放房贷的、卖家具家电的、搞装修装潢的……
纵览整个房地产整个产业链,就不难发现,它特别能带动消费就业。
而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了社会稳定。
没有工作和收入,就很容易道德败坏、走向犯罪。
如何才能让上亿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村青年,有活干有钱赚呢?
显然无论出口贸易搞得有多红火,都没有足够的工厂,能吸纳他们进厂干活。
尤其是很多省市,本身制造业也并不够强,根本不足以提供大量的岗位吸纳就业。
如此一来。
既能带动众多行业发展,又能解决大量人口就业,还能让地方获得财税收入。
况且在土地出让、工程审批、银行贷款、竣工验收等诸多环节上,地方权贵也能赚个盆满钵满。
拥有众多好处,能让很多人受益的房地产,自然而然便在多方合力推动下,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毕竟就算是有惠龙集团疯狂投资,带动制造业迅猛发展的汉东,也没有将房地产一棍子打死,只是抑制过快过热发展而已。
那些资源禀赋不足,制造业又难以发展,连借助外贸出口,都因为不临海而十分困难的内陆省份,它们不搞房地产又搞什么呢?
为了自身利益,为了尽快搞出亮眼Gdp,为了急功近利的解决眼前的发展困难。
很多人便奋力推动,要让房地产成为国民经济支柱,进而获得更多政策上的支持。
这股洪流,显然不是龙兰的惨痛教训与汉东的宝贵经验,所能阻挡的。
推动这件事的不少人,也显然不是不知道迅猛发展房地产,将来会有怎么样的后果。
不过……
什么房价暴涨、房奴暴增、权钱交易严重、贫富差距过大等等问题,都不是现在需要考虑的,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哪能不付出点代价?
至于代价谁来付?
反正不是他们这帮人付,他们反而会成为既得利益者,享受房地产至少十年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空前红利。
唉!
唐智晟一声叹息。
拿起茶壶,给赵立春的茶杯续水。
接着又给自己的杯子倒满。
“说起这事儿,我不禁想起当初,咱们汉东要调控房地产市场,那可真是骂声四起、争议巨大啊!”
“也得亏咱们团结一致、意志坚定,得到了高层的大力支持,不然就真的顶不住压力,撤销一系列调控措施了。”
赵立春苦笑道:“没办法,房地产过热发展,很快就能获得好处,但坏处的显现却很久远,甚至不会跟自己有关。”
“在自私自利的人性作用下,许多人必然只会在乎自身利益得失,哪儿会去管长远未来?尤其是这个未来,还是别人的未来。”
“是啊!”
唐智晟抽了一口烟后,嗤笑道:
“屁股决定脑袋,利益决定立场!”
“没买房的人,巴不得房价不涨,甚至持续暴跌。”
“可要是一旦买了房,就会恨不得房价赶紧涨上天。”
“老百姓都如此,更别说地方官了,他们只会更加急功近利。”
“既能大幅提高财税收入,又能快速增加就业的房地产,他们当然想搞。”
“搞出政绩、捞到好处,他们拍拍屁股走人了,谁在乎会不会留下烂摊子呀?”
说到这儿,唐智晟尴尬的笑了笑。
“老实说,如果我到了宁远省,没有瑞龙来大力投资,促进制造业发展,我恐怕也会忍不住大力发展房地产经济。”
“不这么干,我怎么解决当地依然严峻的就业问题?我又哪儿来更多的财税收入,以便增加基建、教育、民生等方面的投入?”
“不增加各方面的投入,我又怎么干出政绩,以便继续进步呢?所以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不大力发展房地产,真的很难很难!”
赵立春略略点头。
“是很难啊!”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咱们正处于高速城镇化的阶段。”
“大量农村人口,持续涌入城镇地区,带来了旺盛的市场需求。”
“这既是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发展,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也是亿万老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强大诉求!”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搞房地产是不可能的,但咱们应该让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急功近利、大干快上!”
“咱们应该从城市规划开始,就统筹把握、科学规划,然后在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市场监管、金融调控等各方面补齐短板。”
“最后就是坚决不能将房地产,当做国民经济支柱,不能让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否则只是富裕了一小部分人,亿万民众却成了房奴。”
唐智晟苦笑不已。
赵立春的美好期望,显然并不现实。
因为房地产不仅是劳动力密集,同时还是资金密集。
要搞房地产,就需要大量的资金。
开发商自筹的资金,那才几个钱?
许多开发商,别说项目的开发建设了,就连初期竞拍土地的钱,大部分都是从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搞来的。
等土地拍卖到手后,更是立马就得将土地抵押给金融机构,才能获得资金启动项目建设,或者继续竞拍更多土地。
而在经济上行、高速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房价只涨不跌,天生就厌恶风险的金融机构,也很乐于将手里的资金投入房地产。
如今很多人为什么想要让房地产成为国民经济支柱?
主要原因就是想得到政策上的支持,以便大量的金融机构可以大力投资房地产。
否则高昂的贷款利率,吓得房地产开发商都不敢融资贷款,房地产还怎么火起来?
降利率、大放水!
把老百姓存在银行里的钱,都搞出来大力发展房地产。
房地产搞火了,挣到钱的老百姓,又将钱存进银行,银行又接着放贷……
如此循环往复,经济自然会如同坐上火箭一般飞速增长。
至于会不会导致钢筋水泥建材等低端产业过剩,会不会搞出大量的楼盘卖出去,会不会害苦了最后一批买房人……谁在乎呢?
他们只想打着发展的旗号,大干快上。
至于二三十年后,会是什么景象,反正跟他们也没多大关系。
不少现在积极推波助澜的人,不是已经退休了,就是已经捞够了。
甚至有可能,都已经不在人世或者国内了,哪还管身后洪水滔天?
想到这儿,唐智晟忧心忡忡的蹙眉问道:
“瑞龙不是跟沈总徐总,都关系很好吗?”
“他是最反感房地产过热过快发展的,他会不会有办法阻止呢?”
赵立春抽完最后一口烟。
将烟头摁灭在了烟灰缸里。
“他是人,又不是神,就算关系好,就算沈总徐总都愿意,但也没办法阻止啊!”
“面对如此发展大势,瑞龙说咱们只有顺势而为,尽可能为劳苦大众多考虑一些。”
“比如允许大力发展房地产,但前提是取消预售制和公摊,并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补齐监管漏洞空白。”
唐智晟眉头一挑。
“卧槽!瑞龙这一招釜底抽薪,真是够狠啊!”
“真要被采纳施行,对老百姓就十分有利呀!”
“虽然买房依然要掏空家底、背上房贷,但至少不用担心,买到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甚至始终无法完工的烂尾房!”
“而且房子弄好了才能卖,而不是盖个售楼部就能预售回款,巨大的资金压力,也能提高房地产入行门槛,限制过快过热发展。”
“要是再将商品房的各项行业标准提高、监管惩处手段补齐,就能让守法经营的房地产企业长远发展,也能让老百姓买到称心如意的好房子。”
赵立春目光看向窗外,刘震东的专车到了。
“妙招虽好,但遭遇的阻力也必然会不小!”
“为了给瑞龙的提议壮大声势,咱们汉东必须先声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