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杀旗之特种兵1938 > 第263章 都是一家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可算把活祖宗们盼回来了。”

徐正国踢开脚边的积雪,看见游击队员们,冻裂的嘴唇,和渗血的绑腿。

朝伙房方向,扬了扬下巴,“锅里炖着萝卜羊肉汤,灶膛里埋了烤土豆。”

他伸手去接,张海洋背上的伤员,却被对方肩头的血痂,粘住了手套。

“鬼子增援来得太快,只扒了两具鬼子军官尸体上,带的地图。”

张海洋扯下冻成冰碴的围巾,露出锁骨处的刀伤。

“不过游击队,带出了三箱手榴弹,王队长说够打三次伏击。”

这时伙房的门帘一挑,热气裹着葱花味涌出来。

二牛端着铜盆喊:“趁热喝!加了咱缴获的鬼子味酱!”

游击队长捧着,粗瓷碗的手直哆嗦,羊肉汤顺着嘴角流下时。

他忽然想起,刚才在林子里,张海洋把自己的棉手套,塞进他掌心的温度。

徐正国蹲在火堆旁,扒拉着烤土豆,火星溅在地图上,烧出细密的孔洞。

“先让弟兄们烤干衣裳,后半夜咱们一起,研究下鬼子的布防图......”

话音未落,张海洋已靠在土墙上睡着了。

睫毛上凝着的冰晶,在火光里一闪一闪。

二牛轻手轻脚,盖上军大衣,却听见他在梦里嘟囔。

“把信号弹打高点......别让游击队,摸黑走山路。

“窗外的雪又下起来,扑簌簌落在哨兵的钢盔上,与伙房飘出的炊烟,缠成一片朦胧的白雾。

第二天早上,团长徐正国,站在指挥部的地图前。

将作战命令,逐条朗声布置下去,清晰地传到,每个战士耳中。

待通讯兵跑步传达完,最后一道指令,他转身看向场地上,码放的战利品。

特战排缴获的三八大盖步枪,擦得锃亮,歪把子机枪的弹链,还挂在枪身上。

旁边则是游击队,送来的老旧汉阳造,和几杆锈迹斑斑的土枪。

他用军靴轻轻踢了踢,一箱尚未开封的子弹箱。

转头与蹲在弹药箱旁,清点数量的政委倪雅欣,交换了个眼神

两人心照不宣地,招了招手,把刚从前沿阵地,撤下来的张海洋,叫到跟前来。

尘土在张海洋的胶鞋下扬起,他抬手抹了把脸上的硝烟灰,立正等候指示。

徐正国指了指,两堆武器装备,开门见山:“海洋,你来得正好。”

“你看特战排这次缴的家伙,再瞧瞧游击队弟兄们,手里的‘老套筒’。”

“你说说该怎么安排?”

张海洋顺着团长的手势望去,只见游击队的几个年轻战士,正围在破步枪旁擦拭。

其中一个新兵的刺刀鞘,还是用粗布条缠着的。

他喉头微动,想起昨天和小鬼子激战时,游击队冒着枪林弹雨,冲上来支援的场景。

要不是游击队,用土炮轰掉了,鬼子的支援火力点。

特战排突击组,恐怕真要被鬼子检查团的重机枪,压在山林里。

“团长,政委,”张海洋摘下军帽攥在手里,语气带着实打实的热乎劲儿。

“这次能把小鬼子的战地检查团,连锅端了,游击队可是立了头功!”

“他们摸黑带我们走密道,又在关键时刻,堵住鬼子退路,要没这些‘活地图’帮忙,咱们就算能打赢,也得付出不少伤亡。”

他蹲下身拿起一支,缴获的鬼子步枪,掂量了两下继续说。

“您看这些新家伙,子弹型号统一,枪管膛线都亮着呢。”

“再看游击队的装备,有的枪栓,拉起来都费劲,打两枪还得拿锤子砸,才能退壳。”

倪雅欣递过一壶水,张海洋咕咚喝了两口,抹了把嘴接着道。

“都是扛着枪,打鬼子的弟兄,哪能分你的我的?”

“我琢磨着,不如把这批缴获的武器,全留给游击队。”

“他们守着这片根据地,天天跟鬼子周旋,武器顶得上半条命。”

“咱们特战排机动灵活,后续补给也跟得上,先让他们把装备拾掇利索,才能在敌后,更好地牵制鬼子。”

他说话时,目光扫过不远处,正在调试缴获电台的游击队员,那小伙子正小心翼翼地,用破布擦着旋钮,眼里透着稀罕劲儿。

“好!说得好!”徐正国突然放声大笑,粗糙的手掌,重重拍在张海洋肩上。

把他军帽上的灰尘,都震了下来,“有格局!有风度!这才是咱八路军指挥员,该有的气量!”

他转身从弹药箱上,拿起一支崭新的三八式步枪。

枪身在夕阳下泛着冷光:“你说得对,都是一家人,打鬼子就是共同的命根子。分什么你我?”

他顿了顿,提高嗓门,让周围整理装备的战士,都能听见。

“传令下去,把缴获的武器,分三批清点好,给游击队弟兄们送过去!”

“再把咱们库存的通用子弹,拨一半给他们,让他们拿鬼子的枪杆子,狠狠揍这帮狗日的!”

倪雅欣笑着补充:“海洋这主意想得周全。”

“游击队装备改善了,鬼子在这一带的‘扫荡’,就更难施展开。”

“咱们主力部队,在前方攻坚,敌后的‘眼睛’和‘拳头’也得硬起来。”

张海洋看着两位首长,脸上的赞同,心里踏实下来。

刚想开口说些什么,却见徐正国突然板起脸,佯装严肃地指着他。

“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下次再缴获了山炮坦克,可得先紧着咱们特战排挑!”

话音未落,三人都忍不住笑起来。

笑声混着远处传来的游击队员,试枪的空响,在暮色渐浓的山林里面荡开。

第二天破晓时分,晨曦刚给黄土坡镀上金边。

游击队的队员们,就已在独立团驻地的打谷场上列队。

三十多杆,崭新的三八大盖斜挎在肩上,枪身镀着的蓝黑色烤蓝,在晨光里泛着冷冽光泽。

枪刺鞘上的黄铜箍,擦得锃亮,晃得人眼睛发花。

年纪最小的游击队员石头,反复摩挲着枪托上的樱花刻痕。

龇着缺了半颗的门牙傻笑,脸上的灰尘,都没顾上擦。

那股子欢喜劲,比去年过年分到二两大米时还足。

“都看好了!这子弹是6.5毫米的,装弹时别跟咱们,以前的杂牌子弹弄混了!”

张海洋蹲在弹药箱旁,手把手教老游击队员,王大叔压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