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对二胖的进度很佩服,但“知耻而后勇、小宇宙爆发”再进化一次,就属于孙教授想多了。
理智胖是个主意很“正”的人,她此时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已经“迭代”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学业、事业和感情,构成了一个最稳固的三角形。
感情必须花时间维护。现在她的亲友都是雪中送炭的恩人,疏于联络就会有白眼狼之嫌,良心会痛,这会打破稳定状态。
挣钱的时间也无法再压缩,姜梓伊已为她减到最少。一个聪明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对于年纪轻轻就饱尝“没钱连家人都不亲”滋味的聪明胖而言,钱可以少挣,但不能不挣,这是维持独立和尊严的底线,没有钱,这个三角形便不会存在了。
小胖喜欢学习,学习是她的精神支柱,但若为了学习而损害另外两边,那是绝不可行的。
至于未来,尽人事,听天命吧。当不上北大老师,还当不上高中老师?最不济做个初中老师总没问题吧?
然而,随着期末成绩一科科公布,小胖对自己未来的期望一路上调——“最不济”的选项,已从初中老师变成了北京市普通高中的老师。
因为,小胖有可能要从一众学霸中脱颖而出进化成学神了。
理科客观题多,出分快。此刻,除数学分析外,其余科目均已揭晓: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离散数学、计算机编程、思想道德、英语、体育……全线告捷,所有科目均在90分以上。
而她对数分也极有把握,85分以上十拿九稳。这意味着,小胖考完试时候的感觉是对的,她的GpA正无限趋近于4.0。
或许不关注绩点的人不清楚GpA 4.0的概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能一直保持下去,学霸胖以后申请全球任何一所高校留学都具备成绩优势。
在任何一所顶级高校,GpA3.7都是人中龙凤的代名词,因为这需要全科目全都保持顶尖成绩。而4.0分的学生,只能用“传奇”来形容,因为稀缺,像大熊猫一样稀缺。
全科目全部保持顶尖成绩难度超乎想象的大。
一方面,大学课程的难度和深度远超中学,尤其是理科,像数学、物理这些基础学科,对逻辑思维、抽象理解能力的要求极高,考试中往往包含大量灵活的综合题或证明题,稍有疏忽就可能失分。
另一方面,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除了课程学习,大学还有社交、竞赛、社团等多种成长路径,多数学生很难做到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课程中,更常见的是在某几个领域突出,而非“全优”。
所以,每个能实现全优成绩的学生,都要有超强的自律、天赋和对知识的敏锐度,这始终是少数中的少数。
天赋和对知识的敏锐,小胖有,一省高考状元如果再没有天赋世界上就没有天赋这个概念了。
自律小胖也不缺,她除了唱歌挣钱几乎没有别的生活内容了,喜欢谈个恋爱,对象还是个书呆子,约会不是在图书馆就是自习室;唱歌算是占用时间最多的,但亲大姑姐姜梓伊对她也足够照顾,整个学期没让她请过一次假,只占用了她六个周末的时间。
如此算来,小胖在学习上花的时间还要超过绝大多数同学,因此GpA4.0好像挺水到渠成就达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