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唐神医孙思邈 > 第385章 马周遭遇刺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转眼过了一个月,马周和王文君正式结婚,摆喜宴。李世积担任主婚人,孙静帮着忙里忙外,招待客人。孙思邈被当作老寿星,邀请过来给这对新人送福。

马周邀请参加婚礼的朝中官员,纷纷到场。皇上和皇后也前来祝贺,马周连忙出迎。李世民和长孙无垢知道自己在此,大家都会拘谨,道贺之后便回宫了。

马周因为娶的是寡妇,结婚礼仪,便有所简略。王文君被接过来就送入洞房了,并没有拜堂。宴席开始,王文君也未走出婚房,李世积带领着马周给客人敬酒。

马周发现客人来的还真多,除了朝中官员,一些奇人异士也来了,当中就有袁天罡。有一些人,应该是妻子那边邀请来的,他并不识得。还有一些是不请自来的,别人家里办喜事,他们前来凑热闹。马周并未在意,来者就是客,他一一上前敬酒。

忽然一把明晃晃的匕首刺向马周,马周眼尖连忙躲闪,将旁边一桌酒菜都打翻了。李世积见状连忙出手,一把将此人的匕首夺过来。李世积抓住对方的手,用力一捏,歹人的手便动弹不得,然后运用擒拿手法,将他的双手反转,扭缚在其身后,将他按压在桌上。

歹人的同伙见状便要前来解救,此时孙思邈已经开了天眼,众人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得清清楚楚。孙思邈三步变成一步,来到此人面前,一掌就将他给打晕了。

两个歹人被带离现场,关押起来,准备等宴会结束,再进行审讯。

李世积走回来说道:“没事了,大家继续,吃好喝好,不要被两个贼人打扰了兴致。”众人便继续吃喝。

马周此时才回过神,他惊魂未定,还好没有受伤,只是受了惊吓。李世积见他如此,带他去书房,安慰了几句,让他静静坐一会。

李世积去到柴房,查看关押的两名凶徒,他们已经咬破口中毒囊,毒发身亡了。

却说招待女客的一间厢房内,徐可家道:“林霜姐,我们为什么要混进来看热闹,难道这杀手是你派来的?”林霜道:“我说你是不是傻,这里有好几名高手在,那不是找死吗?这两名杀手应该是义成公主派过来的。”

江细柳道:“原来如此,义成公主挺厉害的,相隔千里竟然能派杀手来杀马周,就是时机选的不对。”徐可家道:“这个马周扬言要灭突厥,先灭义成公主。她听到了,肯定想要将马周给灭了。”

林霜道:“你们看袁天罡也来了,说不定他是圣女派过来的。”徐可家道:“他来干嘛,难道圣女想要控制这个马周?”

江细柳道:“听闻袁天罡给王寡妇看过相,说她是一品夫人的命。说不定马周和王寡妇能成事,圣女在后面推了一把。圣女别看她人还小,心眼子可多了。”林霜道:“圣女的心思你就别瞎猜了,你们还理解不了她这个层次的人的想法。”

徐可家道:“那个白发老头看过来了,你们都别出声。”她们三人便低头吃饭。

孙思邈目光扫过众位女客,发现有三名巫女。他不会主动管闲事,只要巫女不当面作恶,他就不会管。

且说马周独自坐了一会,人清醒了很多,心想:“难道有人对我娶了王寡妇,羡慕嫉妒恨,竟然买凶杀我。我说那人是不是男人?你没本事,就拿我出气啊!你有那闲钱,买个丫鬟不行吗?实在不行,你可以去歌楼楚馆啊!这么想不开,买凶杀人,是该憋死你。”他在心里发泄了一通。

李世积走进来说道:“你没事吧?如果状态不好,今晚就不要入洞房了。”马周道:“姐夫,我今天总算抢在侄女前面结婚,这一天盼了十几年了,怎么能不入洞房。”李世积道:“你有九天婚假,晚一天没什么。”马周道:“不行,春宵一刻值千金,怎么能浪费。”

几日后,马周有些憔悴的上朝了。皇上问起新婚刺杀之事,马周道:“凶手自杀了,身份不明,可能是突厥细作。”李世民道:“突厥这是迫不及待呀!敢对朝中大臣下手,看来不用等明年了,今年就出兵收拾突厥。”

魏征道:“陛下,战争是国之大事,不如先派人去突厥训斥一下,如果颉利可汗肯入朝谢罪,我看这事就先放一放。”

李世民道:“众卿,还有何事启奏?”李百药出列道:“陛下,为六朝修史之事,不能再拖了。”魏征道:“陛下,修史乃是国之大事。史书要传至子孙后代,百年千年,不得不慎重啊!”李世民道:“这个朕当然知道。现在有晋史、魏史、周史、齐史、宋史、梁史、陈史、隋史,需要修撰。”

李百药道:“陛下,北齐史就由我来修纂吧,我父亲去世前已经写好了一些珍贵的手稿。”李世民道:“北齐史你既然在修撰,那就接着修吧!私家修史,也是一种传统,只要质量上乘,便允许流传。但私人修史还是太慢,有诸多不完备之处。朕决定组建修史馆,专职修史。众爱卿觉得此事可行吗?”

房玄龄道:“修史乃是国之大事,应集结海内有识之士,共同完成此事,是应建立修史馆。”李世民见众大臣同意,也是松了一口气,便开口道:“朝廷修史之事,前朝并不曾做过。参与修史之人,要心平气和,不隐恶不虚美,众志成城,同心协力办好此事。朕会组织天下名人志士,共同完成这件千秋大业。”

魏征道:“陛下,为了追求史实的真实性。我建议修史之人,前去请教一些长寿老人,让他们回忆当年之事,以此验证史料的可靠性。”

李世民道:“时过境迁,如今史料所记当年之事,未必准确。询访老人诉说当年之事,可以纠正史料中伪饰错漏之处,此事甚好。你们可以四处寻访高寿老人,收集民间史料,以备修史时查验。”

魏征道:“陛下圣明,自古设有寻访民间之官,这样既可以更好地了解民间疾苦,又能对史实查漏补缺,当年司马子长写《太史公书》,走访民间,游历十多年。使其所写之事,更加真实完备。”

李世民道:“修史之人准许外出,到民间采风,尽量收集一些当年真实发生之事。我们既要给好人留名,也要给坏人留影。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引以为戒,不敢为非作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