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国都洛阳北宫城靠外围的一处大宅院,这里是前太尉袁隗的府邸。
此时后院的凉亭中,一老人和一个年轻人相对而坐,老人自然就是前太尉袁隗,另一个年轻人,嗯!其实只是看起来比较年轻,实际年龄也已经三十多岁的男子,正是曹操的发小了,更是后来北方争霸的主要对手袁绍。
这里不得不说一句,袁绍虽然还比曹操大两岁,但这看起来要比曹操年轻不少,身高八尺有余,皮肤白皙,容貌俊美,举止威仪,气度不凡,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后世,拥有一副好皮囊,往往做起事来都会相对容易很多,也会更容易被人喜欢和接受。
袁绍的母亲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婢女,却能得到宠幸,生下袁绍,可见其要么就是非常有心计有手段,要么就是长得确实漂亮,不然真以为随便一个婢女都会被主人宠幸嘛!所以袁绍的容貌应该更多遗传了他的母亲。
至于袁绍的生父,后世是存在争议的,一种说法是袁绍是袁成的儿子,袁成官至做中郎将,早卒,另外一种说法是袁绍其实是袁逢的儿子,这个袁逢是谁呢?袁逢就是袁术的老爸,袁成的弟弟,历任司空,做过执金吾,卒于任上,死得也比较早。
说袁绍是袁成的儿子,是因为袁绍从小是由养母带大的,也就是袁成的正妻抚养长大的,而说袁绍是袁逢的儿子,是因为袁逢生前一直对袁绍关爱有加,还有就是袁术对待袁绍的态度。
不过袁绍到底是谁的儿子,估计袁绍自己也不知道,至于他的生母,在生下他没多久人就没了,就算还活着,估计也未必知道袁绍的生父是谁,古代的大家族中,乱七八糟的的事,可比在电视剧中看到的还要多。
不过袁绍还是比较争气的孩子,虽然无法改变自己庶出的身份,但在袁家的同辈中,确是最优秀的一个。
幼年时就做了郎官,由于容貌仪态出众,经常被人模仿。弱冠时即出任了濮阳县长,有着清正能干的名声。
后遇母丧而辞去官职 ,回到汝南,服丧期满后,他搬到雒阳居住,在此期间袁绍非常注重名声,主动降低身份倾心结交各方仕士,来的士人不论身份贵贱,袁绍都以与自己平等的礼仪相待,士人全部抢着投奔他,来访宾客的各种车辆挤满了雒阳的大街小巷。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名声积累和四世三公的出身,才会再后来联合讨董时,被推举为盟主,光有四世三公的出身是不够的,不然为什么推举的是袁绍,而不是袁术呢!
可以说这时的袁绍,已经心怀大志了,他想效仿的是战国时期的四公子,竭力网罗人才,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名声和影响力,以后也会如袁家先辈一样,步入三公之列。
不管袁绍是否出自于私心,在这个过程中,他确实帮助一些穷困无助的人,渡过祸患。对一些被追捕的人,使他们得以逃跑或隐藏起来,使不少人免于党祸。
不过袁绍的这番操作,还是引起了朝中宦官的注意,中常侍赵忠愤愤然地警告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之徒,不知在干何事,袁隗听到风声后严厉斥责了袁绍,但袁绍依然不为所动。
不过去年的黄巾之乱,袁绍并没有像曹操一样,亲自投身军伍,去为大汉镇压叛乱,但也时刻关注着事态的发展,这时候的名声真的很重要,哪怕是袁绍居住的雒阳遭到了袭击,城中乱做一团,袁绍也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也是从这时起,袁绍的心思又有了新的变化,在他看来,那怕是张角真的成事了,像他这样有着好名声的人,也同样会受到重用,反倒是在宦官当权的当下,他要想如愿步入三公之列,光拥有名声确实不够的。
想清楚了一切的袁绍,一反常态的接受了大将军何进的辟召,重新出仕,袁绍有意借何进之力除掉宦官,而何进因袁氏门第显赫,也很信任袁绍,自此袁绍就成为了何进最亲近的幕僚之一。
“叔父,你的身体?”袁绍看向坐在对面脊背已经略微有些佝偻的老人,开口问道。
其实此时的袁隗还没到六十岁,不过作为如今袁家的掌门人,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特别是袁逢死后,整个袁家都靠着他一个人撑着,好在后辈中,还有袁绍、袁基和袁术这样比较优秀的子嗣,不过这些后辈中,袁隗最看重的还是面前的这个袁绍。
如果袁家后辈中,还有人能够继续位列三公,那应该非袁绍莫属了。至于袁基和袁术,袁基虽然作为袁逢的嫡长子,继承了其父的爵位,目前已经官至太仆,但其守业尚可,想更进一步很难。
至于袁术嘛!年轻时以有侠气出名,经常与公子哥们田猎游玩,虽然还不至于不学无术,但也是纨绔之辈,。不过举孝廉后,性子倒是有所收敛,人也改变了不少,就是事事都要与袁绍攀比,却自身城府不足,目前做了个折冲校尉,确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不人又知道跑哪去了。
“本初无需担心,老夫的身子骨无碍!”袁隗看着袁绍笑着说道。
“那叔父为何辞去太尉之职啊?”袁绍有些不解的问道。
“呵呵~去年黄巾之乱虽然已经被平定了,但其影响才刚刚开始,我这太尉也不过是替杨赐定了下缺而已,老夫还是有自知之明,当个司徒管理政事,我还可以,但主官军事,老夫可是力所不及啊!你没看西北战事将起,与其后面背锅,不如先退一步。”袁隗喝了一口茶笑着说道。
“还是叔父深谋远虑,侄儿受教了!”袁绍恭敬的说道。
“本初啊!袁家后辈之中,我最看好的就是你,我袁家能走到今天,历经五代四世三公,靠的并不是我们袁家人比其他人更有才华,更有见地,关键在于我们更懂得审时度势,量力而行!
我知你心有大志,之前我对你的那番训斥,言辞确实激烈了一些,当时你应该也没有听进去,不过我很高兴你自己能够想明白了其中的厉害,虽然我知道你现在跟在大将军身边,一定有自己的计划,具体的我并不想多问,但本初你一定要谨记,你所做的一切,并不只代表你自己,还代表着整个袁家,所以一定要小心谨慎,万不可再像之前那样无所顾忌。”袁隗语重心长的对袁绍说道。
“叔父请放心,我心中有数,在大将军那里,我一直都是谨言慎行,有些事情,还没到时候,我不会轻举妄动的。”袁绍也诚恳的说道,
袁隗的袁绍的表现,还是感到非常满意的,事实上他的话,袁绍到底听进去多少,袁隗其实并不在意,毕竟只要他还活着,袁家的门面还是要靠他来撑着。
“本初啊!公路那孩子,你不要跟他一般见识,他的那些话,你也不必放在心上,我袁家从来只看能力,而不论嫡庶,虽然你父亲袁成早卒,但我和袁逢对你如何,你心中应该也清楚,同为袁家子弟,你又是兄长,还是要多包容下。”袁隗继续说道。
“叔公放心吧!公路这两年也变化不小,已经成熟多了,至于那些流言蜚语,我从不放在心上的。”袁绍笑着应道。
袁绍在袁隗府上又坐了一会,就告辞离开了,不过离开时,脸上的笑容早就已经消失不见了,至于这时的袁绍心里想着什么,就无从得知了。
而同为汉末群雄之一的袁术,此时却在离洛阳千里之外的扬州会稽郡下面的临海县中,他的面前正摆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