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刘扭动了一下脖子,感觉有些口渴,给自己倒了一杯早就已经凉的茶水,喝了一大口。
身处乱世,想要独善其身,基本上不可能,历史上公孙度虽然没有参与中原的纷争,但他死后公孙家最后还是被曹操给灭掉了,所以不是你想不参与,就能置身于世外的。
更何况如今的曹刘和公孙度可不同,目前还名声不显,就他现在弄出来的细盐、高度白酒、纸张、茶叶和白糖,虽然有甄家和糜家站在前台,只要有心人去调查,曹刘藏不住。
自古财帛动人心,曹刘可以预见到,都不用等到乱世,就会有人想要对这些生意动心思,毕竟这些都将会赚取大量的财富,更何况曹刘后面还会推出更多赚钱的商品。
所以未来曹刘肯定会被卷入纷争的漩涡,那必须趁着两年时间,建立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拳头大才是硬道理,也是曹刘完成统一东北的战略目标的依仗。
不过无论古今,打仗其实就是打钱,武器装备需要花钱打造,养兵更要花钱,打起仗来,更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补给更是最大的花销,所以曹刘还是得先赚钱,发展经济和发展军事双管齐下才行。
好在辽东郡是边郡,拥有一定数量的部队,并不会被人诟病,粗略算下来,全郡目前拥有差不多三万左右的正规部队,除了襄平这边的5000配额和望平原来孙括那的5000配额外,其他各县也都差不多有1000人左右的部队。
东汉这时采用的是募兵制和征兵制,主要还是以征兵制为主,也就是成年男子都要服两年兵役,男子23岁至56岁,都是预备役,每年仍需要抽出3天服兵役,当然这基本上也只是针对普通百姓,就算普通百姓里富裕些的人家,也可以花个300钱,找人代替服每年的更卒军役。
辽东郡的戍卫营原本的兵源是来自各地的戍卫兵,不过曹刘实际接手后,高顺重新整理过以后,主要的兵源还是来自于辽东郡本地和辽东属国,加上裴元绍带过来的那些黄巾溃兵,目前曹刘这边大概也就不到一万的兵力,至于望平太史慈那边的情况,曹刘还没来得及问。
在曹刘看来,兵贵精而不在多,最起码短时间内,曹刘还不能明目张胆,大张旗鼓的扩充兵力,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后面曹刘还会大量引中原那边的流民过来,大力发展屯田制,军屯和民屯相结合,人口基数上来了,回头想爆兵还不是很简单的事。
至于要不要参照后世军队的模式,对手里的军队进行改制,这个问题曹刘觉得也不用太着急,回头和高顺一起研究研究,毕竟这时候的还是冷兵器为主的年代,后世的军队配置未必适合。
回头等火药和枪械能够实际配装到部队时,再进行军队改革也不迟,但有一点,曹刘觉得有必要从现在就开始搞起来,就是后世华夏军队里的政委和指导员做的事情,政治思想工作,不过曹刘还没想好要怎么弄,难道也创建党组织,宣传无产阶级思想。
在这个问题上,曹刘可没有多少经验,毕竟后世也没入过党,也不能说曹刘,不追求思想上的进步,当年还在读高中时,就参加过学习班,写过入党申请书的,后面因为种种原因吧!没能加入进去,再后来大学和工作后,也都有过机会,但也都错过了。
所以曹刘对搞政治和政党活动这块,真的是一窍不通,而且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无产阶级思想有点太过超前了吧!应该搞个人崇拜和借助封建迷信来掌控忠诚度,也该会更容易一些吧!不过不管怎样,一定要让军队有思想有信仰,才会有强悍的战斗力,这一点曹刘是深信不疑的。
曹刘又喝了一口凉茶,看来这个军队思想工作问题,还要找人一起研究研究,就是不知道该找荀谌,还是找老贾,或者是管宁,至于蔡邕、王烈和邴原他们,曹刘觉得还是算了,他们都是受儒家思想影响过大,虽然汉朝这时的儒家思想还没全歪,但也已经是皇权用来愚民的工具了。
最后曹刘还是决定军事上的事情,回头再说,毕竟生活在和平年代,又没当过兵的曹刘,在这方面认知和了解的并不多,不过曹刘一直为没有参军历练过,而感到遗憾。
当年高考时,近视眼连军校都报考不了,后面部队来大学招兵时,已经不再卡视力问题了,结果曹刘学的城市规划专业,不在那年的招兵专业范围里。
曹刘又在纸上写上了产业和人才两个词,突然曹刘又有了后世在做规划的感觉,这就是要做总规里的产业专题和教育专题,可惜没有电脑和模版,不然根据辽东郡的现状情况,修修改改就好了,当然这只是开个玩笑,模版也只是格式上的参考,每个城市的现状和资源条件都是不同的,总规里的产业专题虽然不会像单独的产业规划那样做的非常具体和详细,但也不可能套个模版就能做出来的。
古代这时候有什么产业可规划啊!曹刘想想自己都笑了,还是简单直接一点的好,农业这块,马上就要春耕了,在没有从美洲那边弄回玉米、土豆和地瓜种子前,还是只能老老实实的种植小麦和水稻,曹刘也只能从如何提高现有农作物的产量入手了。
如果说种地的话,作为一个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曹刘对种地可以说十窍通了九窍,估计随便一个农夫都比曹刘强,那曹刘只能先从农耕工具和肥料方面入手了。
曲辕犁,曹刘已经弄出来了,欧阳子墨和鲁楠那边已经打造出了五百多架,耕牛苏双那边也送来了一千多头,足够李家村基地那边春耕用了。
肥料,曹刘已经提前在李家村基地那边布置了生态肥料池,曹刘还是按照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上的记载去弄的,主要原料就是李家村基地那边的谷糠、杂草、人、畜、禽粪便、锯末木屑等,按照一定比例调配发酵制成的,不知道具体效果如何,不过怎么说,应该总不比当下,直接用的原始肥料要强。至于化肥啥的,以后再说吧!现阶段是肯定搞不出来。
而且弄肥料的过程中,曹刘还能收获不少硝土,回头可以用来提炼制作火药用的火硝,不过这样堆硝法得到的火硝量还是太少了,不过后世好像没听说东北这边有天然硝石矿,看来回头要搞个矿业勘探队出来。